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大便多点是不是表示身体好?”“年纪大了,天天拉一次是不是太少?”

这些话,经常在小区公园的长椅上传来讨论。前几天,邻居李阿姨有点心烦:最近便秘,两三天才上一趟厕所,每次肚子像堵了什么,难受得不行。

她赶紧问家里的老中医,怎么才能让排便顺畅点。同楼的王大爷倒是完全另一种状况,总觉得多排几回、把身体的“垃圾”都排光,似乎更健康,别人都还夸他“肠胃好”。

可大便次数真的和健康、寿命关系密切吗?规律的排便习惯是不是隐藏着“长寿密码”?

王大爷的理解其实没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一个结论——排便习惯值得警惕,不规律的排便不仅让人不舒服,甚至和慢性病、寿命挂钩。

网上总有人说“一天多拉几次就没毒素”,但医生和科学家怎么说的?

其实,关键的信息就藏在便便里,今天咱们一起揭秘。

咱们得先说清楚,正常的大便应该什么样 。形状淡黄或黄褐色,像香蕉或者香肠,漂浮在水面、不费劲就能排出,没啥刺鼻的怪味。这其实在肠道健康圈属于公认的“黄金标准”。
每天排便1~2次 正是健康肠道运作的一种体现。太多太少,其实都不是好事。

有数据吗?北京大学团队联合英国牛津大学,跟踪了50万中国人长期的大便习惯 ,得出的结果让人挺意外。

他们发现每天只要规律排便一次的人,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就会比多次/极少排便的人低不少

具体怎么说呢?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12%,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3%,甚至慢性肾病风险高出15% 。反过来,每周排便次数不到3次,也就是经常便秘的人,就更容易有基础代谢、血管、消化等一系列问题。

换句话说,“多拉”≠更长寿,想长寿反而要排便规律,不要忽多忽少。每次都很用力、很干燥,要小心大肠有隐患。

其实健康人群的正常排便频率有一个区间。一天12次,符合“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第34型,也就是软硬适中、光滑、成型,是最理想的

真正的健康“公式”是这样的:每天1次:大多数人肠道最顺畅的频率。每天2次:也属于正常,但需要注意有没有腹泻、腹痛等伴随症状。3天1次,也可接受,但得是性质正常、不费力。

可如果一天超过3次或者一周不到3次 ,就要留意肠胃出了什么问题。

假如突然短时间内排便次数骤变,比如本来每天都正常,这段日子又急又稀,经常有粘液、带血,或者大便变细、小颗粒,这些信号一定别自作聪明,应该找专业医生看看。

世界不少权威指南,也都提醒中老年朋友:规律排便,要比频繁或长期便秘更能帮你抵御呼吸/心脑血管疾病、肠癌以及多种消化系统问题。

比如《细胞报告医学》杂志一项大样本研究,把人群划成规律排便组和“时多时少”组,十年追踪,结果发现规律的人群整体寿命延长2年左右,和饮食、运动、作息一样重要。

你是不是现在就想对照一下自己的“排便菜单”?其实,身体早已经给了咱们不少信号。以下这些特殊“便便信号灯”得提前识别:

黏液便:肠道出问题,一旦长期,别拖着。

脓血便、鲜血便:别只以为是痔疮,肠道炎症、肿瘤也会这样。

陶土色便、黑便:属于比较警示的类型,尤其大量、持续,必查消化系统。

宿便长期排不净,肛门会有胀痛感。

还有一点,突然的排便习惯改变,需要警惕肠癌等重大疾病信号

比如一个案例说,57岁的周先生突然大便增多并稀水,没多久甚至伴有腹痛和血便。等他去医院,才查出结肠癌。可见,排便规律的突变,是身体给你的“求救信号”

医生们给总结了4招,真的每个人都能马上做到:

1. 多喝水,起床后先来一杯温白开
能快速唤醒肠胃,也让粪便湿润不干结。

2. 每天至少摄入25克膳食纤维
吃点粗粮、青菜、水果,如燕麦、红薯、香蕉、苹果,都是肠道的“清洁工”。

3. 培养固定的如厕习惯,别拖延
身体有便意时立刻去,不强忍。早上、餐后是“黄金排便时间”。

4. 适量运动,散步、慢跑、八段锦都有效
运动能帮助肠道蠕动,使便便顺畅出来。

如果长期便秘或腹泻,切忌自行乱用泻药或止泻药,这些暂时缓解,但长远看会破坏肠道环境,更容易反复。中老年人千万别迷信偏方、小药膏,科学营养、积极锻炼才是关键。
想要肠道好,
别只关注次数,也别掉以轻心形状,每一次的排便其实都是对你身体的健康提示

规律排便真的是长寿“秘密武器”之一。每个人差异挺大,但整体看,每天1~2次、成型适宜、感觉通畅不费劲,这种状态下的人普遍健康、慢性病更少,寿命有明显优势。但身体出现异常、不舒服的便便类型或者突然改变次数,从不拖延,及时就医永远不会错。

健康其实藏在再小不过的日常里。现在起,不妨养成关注自己排便习惯的小习惯,肚肠舒服、整个人气色都会不一样。

温馨提醒: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遇长期便秘、腹泻、便形异常,一定要及早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或消化科就诊,由医生为你明确诊断和针对性调理,切勿自行用药。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实现科学长寿目标,但不能替代个体差异。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细胞报告医学》期刊,“排便频率与寿命的关联研究”
4. 北京大学-牛津大学50万健康人群前瞻队列研究
5.《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42卷第8期
6.《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验证和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养生   次数   大便   寿命   身体   健康   肠道   长寿   规律   习惯   牛津大学   斯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