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先生九月在杭州买了科大讯飞的翻译耳机,想着去英国布里斯托玩几天,有这东西跟当地人说话就不发愁了,他挑的是Pro3型号,花了一千三,原以为能像广告里说的那样,张嘴就能翻得清清楚楚,结果到了那边,面对面聊两句,耳机里出来的词儿断断续续,蹦得七零八落,根本听不明白。
他拿着手机,离对方大概三十公分,房间挺安静的,同行的朋友一句英语都不会,全靠这个耳机撑着,设备一开口,人就懵了,丛先生觉得不对劲,马上找客服,客服说不是机器坏了,是用法不对,得让对方正对着手机,声音得清楚,距离不能太远,还说自家产品是行业里最厉害的,准确率有百分之九十九。
丛先生觉得不对劲,广告里没说这些细节,也没教人怎么用,他买的是智能翻译工具,不是普通录音机,厂家却说问题出在用户操作上,不是产品有毛病,还让他寄回去检测,可他觉得一激活就不能退,这规矩不合理,他不想折腾,也不想被人当成了不会用的笨人。
这事儿不光是他一个人遇到,很多人买了翻译耳机,用起来才发现和想的不一样,离线模式识别能力有限,碰到口音重的或者说话快的,就容易听错,比如布里斯托本地人的语调,不算太重,但机器还是容易搞混,测试下来同传听译模式比面对面翻译好用,因为前者是听录好的音频,后者得实时应对,压力大得多。
用户根本分不清三种模式有啥区别,厂商也没说清楚,没视频教,也没弹窗提醒,很多人买回来就直接用,结果用不上,2024年第三季度工信部的调查说,六成七的人觉得翻译设备在实际场景里不好使,最近电影《哪吒》用AI配音火了,大家对语音技术觉得靠谱,可消费级产品一落地,体验差得远。
有人觉得翻译耳机本来就没那么神奇,它就是个帮忙的工具,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反而让人更不敢开口,丛先生最后靠平台帮忙退了货,但他心里还是不痛快,厂家没说宣传有假,也没改那个引导流程,用户想维权太难了,检测标准也不清楚。
科技产品说能帮你跨语言,结果一开口就卡壳,不是机器笨,也不是人不会说,是两边根本没说到一块儿,用户以为买的是自动翻译,厂商卖的只是录音加算法,中间那道缝,没人去补。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