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媒7月28日报道,一向以强硬姿态示人的特朗普政府,竟悄然按下了对华技术出口限制的暂停键。表面上,这是白宫为了缓和中美关系,为了不影响到即将开启的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
但实际上,美国这段时间从英伟达H20芯片的解禁,到EDA设计软件出口许可的撤销,再到航空发动机限制的解除,一连串动作背后,是特朗普急切寻求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真实诉求。
于是,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中国能否借此东风,购买荷兰高端光刻机?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并非孤立事件,本月初,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白宫直言“将中国市场让给本土对手是严重错误”时,他精准戳中了美国科技巨头的焦虑。若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等于主动放弃产业主导权。
美国商务部数月来“努力避免对华强硬”的姿态,终于在7月17日芯片出口解禁上得到印证。
从芬太尼问题上的态度软化,到公开承认“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特朗普的言辞变化与其贸易团队的务实操作形成微妙呼应。这些看似零散的让步,实则是为中美高层互动积累筹码。
技术限制的阶段性松绑,本质上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外交谈判的资本,核心目的直指一个:为领导人会晤铺平道路。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让步”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和目的性,一旦核心诉求达成或受挫,政策风向仍可能回调。
中国能否购买荷兰高端光刻机的关键在于,这种临时性的松动是否足以撼动更深层次的技术封锁体系。
就在特朗普展现“灵活性”的同时,光刻机领域却仍笼罩在寒流之中。2024年初美国施压荷兰提前取消ASML对华出口许可的事件,将科技霸权的蛮横展现得淋漓尽致。
荷兰政府被迫撤销部分光刻系统许可证,这种侵犯他国科技主权的行为,连ASML即将离任的CEO温宁克都直言反对,警告过度施压只会“促使中国加倍努力开发竞争技术”。
这揭示了美国对华技术遏制战略的硬伤,白宫既想维持技术霸权,又难以承受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面对封锁,中国展现了惊人的战略弹性。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7月至11月中国光刻机进口量激增五倍,一场静默的“设备储备战”悄然完成。ASML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从年初的8%飙升至第三季度的46%,印证了中国产业扩张对设备的巨大需求。
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所言,短期囤货源于产能扩张,但长期制约力有限,中国芯片产业的升级步伐不会因外部限制而停滞。中国企业正将资源重点投向成熟制程的扩大与优化,这恰恰是目前市场需求最旺盛、受外部限制相对较小的领域。
ASML中国区总裁沈波的表态更透露出行业理性与现实考量,即使在管制下,2023年底中国装机量已达近1400台,2024年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关键中国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持续深耕,2030年的产业图景已然清晰可见。
ASML自身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能扩张计划,目标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实现年产能约600台DUV光刻机,这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微妙的供需呼应。
中美即将在瑞典举行的第三轮贸易谈判,因此被赋予了特殊意义。选择这个传统中立国作为谈判地点,本身即释放出寻求公正解决方案的信号。
回溯前两轮谈判,日内瓦的90天关税“休战”与伦敦的共识推进,为贸易紧张局势注入了难得的缓和剂。这些阶段性成果为更复杂议题的磋商奠定了基础,也证明了对话机制的有效性。
特朗普宣称要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中国“以非常友好的方式斗争”,其解禁芯片出口的举措,暴露出美国策略的深层转变,从全面围堵转向“有控制的竞争”。
美方终于开始意识到,完全切断与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的技术纽带,无异于自我削弱。开放部分竞争空间,反而能更有效地维系其技术优势地位。
这种策略调整反映了美国科技产业界的强大游说力量与现实经济压力。英伟达的成功“翻案”即是明证,它预示着其他美国科技巨头也可能在符合美国所谓“国家安全”框架下,为其特定产品争取对华出口的例外许可。
然而谈判桌上仍布满荆棘,关税分歧、市场准入、产业补贴,尤其是敏感技术出口管制,每一项都牵动全局。美国国内政治势力的干扰及其固有的对华战略焦虑,仍可能成为达成实质突破的障碍。
光刻机作为半导体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其出口解禁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多边协调,尤其是美荷关系,这绝非一次高层会晤或单方面“示好”即可解决。
荷兰在美中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其寻求更大“战略自主”的意愿,都将影响最终结果。
特朗普的“让步”与ASML光刻机禁令形成的鲜明反差,揭示了一个基本现实,高端光刻机的解禁不会因一次外交示好而轻易实现。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核心逻辑并未根本动摇,荷兰在当前压力下也难以完全自主决策。
不过,中国应对封锁的路径已经清晰,短期精准储备化解燃眉之急,中期依托庞大市场需求稳住供应链基本盘,长期则通过技术攻坚实现自主突破。
如今,中国本土光刻技术的进步同样在争分夺秒。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科技封锁从来都是双刃剑。压力可以成为动力的催化剂,封锁终将倒逼出创新的浪潮。特朗普为访华展现的“灵活性”,与其说是中国的机遇,不如说是对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定力与自主创新决心的又一次检验。
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不会依赖于某一轮谈判的“机遇”,而是建立在持续的技术积累、庞大的市场内需和坚定的自主创新战略之上。
参考资料
媒体:为避免影响贸易谈判,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2025年7月28日卫星通讯社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