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以冲突中,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欧美强盗土匪,无法瓜分中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每次看到加沙废墟上哭喊的孩子,总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列强能“肢解”非洲、肢解中东,却最终没能瓜分中国?

这个答案,今天在巴以冲突里,我终于看明白了。

民心难摧

在巴勒斯坦,常年失去家园的人们,仍然拿起石块和自制火箭,哪怕知道对面是全球先进的军队,也没有放弃抵抗。

这一幕,几乎就是近代中国农民对抗洋枪洋炮的翻版。

清政府签下《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城门失守,但底层民众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1841年,三元里,广州乡民自发集结,手持镰刀、锄头,与英军短兵相接。

没有朝廷号令,只有一股原始的恨。

英军官笔记里记载:“三元里之民,蜂拥而出,杀气腾腾,几乎全军覆没。”

到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席卷华北。

这些赤手空拳的农民,面对的是机关枪和战舰炮火,却仍相信自己可以刀枪不入,只为了保卫土地与宗庙。

欧美人以为,击败朝廷,就等于征服。

可当他们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才发现,敌人不是躲在宫殿里的皇帝,而是千千万万个脸色黝黑、眼神执拗的平民。

天津教案爆发后,法国传教士屠杀中国教民,引发全城暴动。

义和团分队,不靠饷银,不受军令,只认一个理:外国人来,我们就打。

欧美强盗擅长打败政府,却不擅长打败一个觉醒了的民族。

他们很快发现,哪怕占领了北京城,也占不下每一条胡同、每一座乡村。

中国人的顽强,不是靠政府动员的,而是出自千百年深植骨血的自觉。

列强内讧

中东今天的局面,在列强眼中不过是熟悉的剧本。

英、法、美这些国家,把阿拉伯半岛肢解成一个个小国家,再各自扶持代理人,把民族问题变成了无休止的内斗。

这招,在非洲、南亚屡试不爽。可在中国,他们用同样的剧本,却演砸了。

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

按理说,这种时刻,欧美列强该同仇敌忾。

可实际上,他们在围城前就开始内斗,抢着签订各自的秘密协定,分割战利品。

沙俄觊觎东北,日本不甘,英国盯着长江航运权,法国想要西南通道,美国人则一心琢磨如何让“门户开放”利益最大化。

典型的是,占领紫禁城后的第一时间,英法军官不是想着建立新秩序,而是各自抢夺故宫宝物。

德国想要更多赔款,俄国人趁机在东北扩军,日本则开始秘密部署满洲权利。

列强中枢互相防范,暗地争斗,比对抗义和团还卖力。

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表面上列强得到了赔款和租界,实际上,中国被肢解的速度,远远低于,他们对非洲和中东的操作。

分赃不均,内耗不止,才是欧美列强无法真正瓜分中国的关键。

这一局面,在巴以冲突中同样重演。

阿拉伯世界本该统一抗以,但现实中,沙特、埃及、约旦各打各的算盘。

巴勒斯坦人一次次起义,换来的却是阿拉伯国家一次次的口头支援和背后交易。

列强很清楚,只要分裂继续,战争就不会结束,而他们就能永远站在背后操控。

但面对中国,他们发现,内部矛盾虽然激烈,却始终存在一种超越地方利益的共识:统一不可分。

中国和巴勒斯坦,同样面对世界最强势力的围剿,却走出截然不同的路。

背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武器多少,也不是制度好坏,而是民族结构的深度、文化认同的强度,以及列强自己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统一信仰

欧美列强用分而治之的老套路,在世界各地屡屡奏效。

在非洲,一条线一把尺子划分边界,让部族仇杀至今未停;在中东,随手扶持宗教派系,把一片黄金之地变成血海。

可当他们试图,用同样的手段面对中国时,却一次次撞上了看不见的墙。

这种墙,不是官府修的,也不是军队护的,而是普通人心里,刻着的“大一统”信仰。

即便清朝灭亡后,军阀割据、列强环伺,几乎所有地方势力,打着的旗号仍然是“光复中华”、“统一山河”,而不是“独立建国”。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妄图让中国彻底沦为保护国。

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妥协,但山东、湖南、广东一带却爆发大规模反日运动。

学生、商人、工人自发罢工罢市,全国如同被捅了一刀,血从各地渗出来,但没有一块土地甘心分裂出去。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记载过一句话:“中国即使碎成十七块,每一块也声称自己代表整个中国。”

在中东,哈马斯、法塔赫、巴解组织各自为政,巴勒斯坦土地上,打着反抗旗号互相厮杀。

但在近代中国,即使地方军阀明争暗斗,一旦谈到国家归属,几乎都默契默认,中国不可分裂。

连军阀混战最混乱的1920年代,广东的陈炯明、湖南的赵恒惕、四川的刘湘,也都口口声声要“统一”,而不是建什么“小国”。

西方人搞不懂,中国的“大一统”不是政府灌输的,而是从秦汉以来,几千年潜移默化进到每个普通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中国人心中,山河完整比命重要。

这种文化认同,让欧美列强即使侵占租界、割据边疆,也只能是在边缘试探,无法从内部瓦解这块庞大的文明体。

而这一点,在巴勒斯坦,则变成了血淋淋的对比。

重塑未来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是在用血和火守护底线,那么现代的中国,则是在用智慧和力量重塑命运。

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没有航母、没有空军优势,却敢于出兵百万,硬生生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

这种举国动员的能力,让世界震惊。

在那场战争中,全国农民节衣缩食,工人加班加点,孩子捐出零花钱买军鞋,连新婚夫妇也主动推迟婚礼捐钱支前。

一场战争,不只是军队在打,而是整个民族在用身体和灵魂在搏命。

对比今天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抵抗者,仍在用冷兵器对抗高科技,尽管勇气可嘉,但战略和发展已经严重滞后。

巴勒斯坦缺乏经济建设,缺乏科技培育,导致即便顽强,也很难跳出“死守”到“复兴”的困局。

而中国,在最苦难的时代,选择了另一条路。

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关起门来自怜自艾,而是迅速启动了工业化布局,从无到有地建设起,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实打实地把土地分给农民,把识字教育推向全国,把本该散沙一样的亿万农民,凝聚成一个有组织、有目标的集体。

1949年,全国文盲率超过80%;到1978年,青壮年识字率已接近70%。

这是怎样一种惊人的社会动员力?

没有统一的文化认同,没有超常的社会组织力,这样的奇迹根本不可能发生。

巴以冲突中,哈马斯依赖的主要是宗教动员,虽然能短期内激发激情,但缺乏系统性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工程。

结果是一代代人流血牺牲,但社会结构无法上升,外来干涉势力又趁虚而入。

而中国,则在抵御列强之后,保住了国土,更通过主动重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

这一切,不靠神迹,不靠奇迹,只靠一个最朴素的信念:

这片土地,属于每一个,愿意为它奋斗的人。

中国抵御外侮的力量,归根结底,不在于某一个英雄,也不在于一场胜利,而在于亿万普通人的觉醒。

这,就是欧美强盗在中东,可以为所欲为,却最终在中国,铩羽而归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义和团   哈马斯   中国   巴勒斯坦   欧美   中东   非洲   列强   军阀   土匪   强盗   冲突   土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