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杨勇在京西宾馆招待李达、张震等人吃饭。
黄克诚得知此事后,下令严查,谁提出吃饭谁负责支付餐费400元。
杨勇认为正常的接待吃饭,并不违法,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几天后,黄克诚亲自打电话审问,杨勇这才不得不做出检讨,同意从工资里扣400元,用来偿还公款。
黄克诚对待别人严苛,对待自己也很严苛,经常提醒身边人,要想服众,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过,在1952年,黄克诚得知岳父犯法被判死刑后,却向办案人员提出一个要求。
黄克诚这一次违反规定?破例提什么要求?
1955年,黄克诚与粟裕、陈赓等人一起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足以说明他在革命年代功勋卓著。
黄克诚在衡阳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接触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参加爱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选择回到老家,开始带领家乡人发动农民运动,在湘南起义中,组织农民成功占领了永新县城。
1930年初,黄克诚调到由彭德怀掌管的红军第5军,从此进入军队正规化作战阶段。
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他率部突出重围,出色完成任务。
长征途中黄克诚因作战策略失误,受到几次降职处分,但到达陕北之后,他再次得到重用,先后参与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离开陕北,前往中原、华中等地从事敌后工作、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
在这个时期,他与唐棣华相识并结为夫妻。
唐棣华出生于武汉,家境算是富裕,但是家里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再加上父亲沾染上了堕落的生活方式,导致她在幼年时期就渴望向外寻找生存。
在山东大学求学期间,唐棣华因参加学生抗日游行活动而被抓,保释出来后,她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在次年入党。
唐棣华在苏北工作期间,除了从事与抗日有关的工作以外,她还曾协助县长修建“宋公堤”,成功抵御了海潮对地方的侵袭,保护当地百姓人生财产安全。
在根据地建设时期,她积极宣传抗日,依靠自己的学识,发展教育事业。
因其在苏北工作期间做了很多突出贡献,她与李风还有杨纯被称之为“苏北三女杰”。
黄克诚与唐棣华都是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的人,婚后,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彼此并没有任何怨言,而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直到1952年,唐棣华调到北京担任化工设计院院长后,夫妻二人才结束长期两地分居。
唐棣华刚到北京不久,她的父亲因被查出倒卖鸦片而被捕入狱,负责此案的中南局依法对其做出执行死刑的决定。
判决出来后,有工作人员告诉负责主审此案的高文华,被判死刑的人是黄克诚的岳父。
高文华与黄克诚是老乡,两人相识多年,平时关系也很好。
他了解黄克诚,不是徇私舞弊之人,告诉工作人员依法行事,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当时有人私下劝说黄克诚,以他的身份,前去跟办案人员说说,也许他岳父就不会被执行死刑。
黄克诚认为岳父犯法了,就应该交给法律处置,没有为岳父求情,没有出面干预司法,始终置身事外。
唐棣华虽然自幼就讨厌父亲不务正业,当得知父亲被执行死刑后,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她知道自己不能干预司法审判,但毕竟是亲生父亲,于是告诉黄克诚,能不能帮忙问问,让她见父亲最后一面。
起初,黄克诚是不愿意的。
他不想外界误以为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岳父求情,不希望给其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旦上行下效,将来司法的公正会被肆意践踏。
见妻子整日以泪洗面,黄克诚只好前去跟高文华商议。他和妻子尊重司法审判,不会对审判结果提出任何异议。
当他提出想让妻子去见岳父最后一面时,高文华认为是人之常情,于是向有关方面提交了申请,同意他的请求。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克诚夫妇做事坚持原则,不会为亲人徇私情。
黄克诚家住的房子是多年前组织安排的住处,年代久远,房子破旧。
管理部门曾建议他搬到新房子去住,他不愿意,认为群众现在住房困难,他家不能霸占多套房子。
不搬走的话,有人提议给他家房子翻新,他认为房子只要不漏雨,破一点没关系,让他们把翻新房子的钱省下来用在别的地方。
到了70年代,黄克诚一家人还是住在那套房子里,因年久失修,房子多处漏雨。
每逢下大雨,家里要放好几个洗脸盆接住从房顶上漏下来的雨水。
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多次提出要对他家的房子进行整体翻新。
当他得知整体翻新房子需要三万多元时,劝他们不要花那么多钱,哪里漏雨就修哪里。
如此破旧的房子,直到1986年逝世,黄克诚一直住在那里。
他不仅时刻想着给公家省钱,同时也不允许家里人占公家便宜。
国家给他配了一辆小汽车,他只在办公的时候用。平时即便是放在那里闲着,他也不允许家属子女私自用车开出去显摆。
他非常疼爱的孙子出生后,也从来没有坐过那辆车,平时上学都是挤公交。
多年来,家里的人都遵守他定下的这条规矩。
八十年代初期,儿子黄晴结婚,有人劝说黄克诚,儿子结婚是大事儿,大喜的日子,破一次例,用车把新娘接过来。
黄克诚认为好多人家里也没有小汽车,一般都是骑自行车或者是坐公交车结婚,因此,并没有同意破例一次。
黄晴知道父亲的品性,也不愿意让父亲破例,骑着自行车去接新娘。
晚年病重期间的黄克诚,知道自己的病很难治愈,他向医生们提议,不要再为他治病了,不必再浪费国家钱财。
临终前,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的黄克诚,吃力地写下遗言,要求家人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对他的丧事从简办理。
他的妻子唐棣华遵从他生前遗愿,一切从简,家中子女都是依靠自己的工作能力谋生,并未出现任何有辱家风的事情。
黄克诚没有干预司法判决,帮妻子争取到见父亲最后一面,是人之常情。
他的行事作风,灌输给子女,时常提醒他们要自己努力奋斗,不允许靠关系、走后门。
在黄克诚的影响下,家里形成了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家风,成为子女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党史学习】湖湘革命人物专题·黄克诚——澎湃新闻 2021-10-20 09:27
2、黄克诚 - 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