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钱袋子”,富商管“枪杆子”,美国的政府就要成摆设了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大家好,这里是北境翁,今天来给大家聊一下美国的科技寡头,对美国政坛的影响。英伟达113天市值从4万亿冲到5万亿,超越德国GDP;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破纪录,几百万公务员和军人领不到工资;神秘富豪给军队捐1.3亿,特朗普夸他“爱国”;Meta、OpenAI高管直接当陆军预备役中校,边管公司边掌军事技术。

这四件事看似没什么关系,却串起了美国最惊悚的变化:不是国家在衰落,而是权力的“主人”换了,从民选政府,悄悄变成了手握算力、资本和技术的科技寡头。

可这些科技巨头是怎么一步步架空政府的?“钱袋子”和“枪杆子”都被掌控后,美国会变成什么样?

科技寡头攥紧“钱袋子”

美国权力转移的第一步,是科技巨头垄断了“定义未来的核心生产资料”,彻底攥住了经济主导权,而政府连反垄断都管不动。

最直观的信号就是英伟达的疯狂市值,它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AI训练芯片市场,不仅覆盖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还深度渗透6G通信基站算力支持、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

仅仅用了113天就暴涨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万亿市值的企业,体量相当于中国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总和的2.5倍,比德国全年GDP还高。

这不是单纯的企业成功,而是算力霸权的宣告,谁掌握了AI的“发动机”,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的命脉。

更可怕的是,政府对这种垄断毫无办法。要知道,谷歌这5年股价翻了近4倍,总资产暴增2300亿美元,就算是罚款,甚至都没有它一年利润的零头多,所谓“反垄断”不过是挠痒痒罢了。

而这一切的背后原因,就是传统法律跟不上技术的迭代。因为科技巨头构建的生态太复杂,数据、算法、硬件深度绑定,拆分起来会影响整个社会运转。

而且反垄断法原本针对的是传统行业,面对“算力垄断”根本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大而不能管、大而不敢拆”。

当科技巨头掌控了经济的“钱袋子”,政府就成了空架子,税收依赖它们的营收,就业靠它们的产业,甚至公共服务都要借它们的技术,权力自然开始倾斜。

科技寡头触碰“枪杆子”

如果说经济主导权是“钱袋子”,那对军事的深度渗透,就是科技寡头夺权的关键一步,它们不仅要赚钱,还要掌控“枪杆子”,让权力有暴力保障。

这一切的契机,是美国政府创纪录的停摆。几百万公务员和军人领不到工资,120万退伍军人和2.2万现役军人家庭面临断粮风险,政府的权力真空,给了私人资本可乘之机。就在这时,特朗普的支持者、共和党大金主蒂莫西・梅隆捐了1.3亿美元。

这笔钱看似雪中送炭,实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现代国家的铁律是“枪杆子必须由政府独家掌控”,而富豪直接给军队捐钱,本质是“钱袋子绕过政府,勾兑枪杆子”。

更讽刺的是,1.3亿分给130万现役军人,每人仅得100美元,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却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军队的“粮饷”,可以来自私人资本。

而科技巨头对军事的渗透,比捐款更致命。美国陆军组建“201分队”,直接吸纳Meta、OpenAI、Palantir等巨头的顶级高管,委任为陆军预备役中校,他们不用辞掉公司职务,还能给军方提供AI、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支持。

这意味着未来战争的核心“算法战争”,已经被科技巨头绑定。就像俄乌冲突中,马斯克的星链曾直接切断乌军部分区域的信号,导致反攻受阻。

一旦美国军方的AI作战系统、后勤网络都建在英伟达生态或谷歌云上,科技巨头就掌握了“技术否决权”:政府想打仗,只要停止授权或更新系统,指挥部可能瞬间瘫痪。

这种“技术绑定军事”的模式,和东汉末年朝廷放权让地方豪强组建军队,最终导致军阀割据的逻辑如出一辙,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军队的战斗力,军队自然会向谁靠拢。

从一人一票,到一算法一权

当科技寡头既攥紧“钱袋子”,又触碰“枪杆子”,美国的权力逻辑已经被彻底重构,一个“美利坚科技帝国”正在浮现。

以前的美国,号称“一人一票”的民主,政府是权力核心;现在,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少数科技寡头手里,实行的是“一算法一权”的统治。

表面上,选举照样举行、宪法依然存在,流程走得有模有样;但水面之下,所有关键领域都被算法和资本控制。

比如说,经济政策要考虑科技巨头的利益,军事行动要依赖它们的技术,甚至公共舆论都被它们的平台主导,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买到什么,都由算法决定。

这种权力的重构,就催生了“科技军事复合体”:科技巨头提供技术和资本,军方提供暴力保障,双方绑定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主导国家走向。

普通政客成了“打工仔”,不管谁当选总统,都得看科技寡头的脸色,毕竟,没有算力支持,政府的决策就是空谈;没有技术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就是笑话。

曾经的“三权分立”,是为了制衡政府权力;可现在,科技寡头的权力超越了立法、行政、司法,却没有任何制衡机制。简单来说,它们是私人企业,只对股东负责,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比任何专制都更隐蔽、更危险。

数字种姓制度

这场权力革命,远比“国家衰落”更残酷,它正在把美国社会变成不可跨越的“数字种姓制度”,普通人再也没有上升通道。

核心圈是服务于科技军事复合体的精英:科技巨头高管、军方高层、资本大鳄,他们掌握算力、数据和暴力,制定游戏规则,享受最好的资源,优质教育、高端医疗、财富增值,形成世袭的“数字贵族”。

中间层是依附于精英的“技术附庸”:程序员、数据分析师、军工技术人员,他们靠给精英打工获得不错的收入,却没有决策权,随时可能被算法替代,只能小心翼翼维持现状。

最底层是广大的“数据农奴”:他们没有技术、没有资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举一动都被算法监控,找工作要看平台的信用评分,贷款要靠算法评估,甚至连公共服务的获取都受数据影响。

他们看似有“自由”,却被算法牢牢困住,一辈子都在生计挣扎中内卷,永远无法跨越阶层。

更可怕的是,这种固化是“技术层面”的:精英掌握着教育资源和技术门槛,普通人的孩子根本没机会接触核心算力和算法,只能代代沦为“数据农奴”。曾经美国引以为傲的“美国梦”,在数字种姓制度面前,彻底碎成了泡影。

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英伟达的市值暴涨、政府的停摆欠薪、富豪的军队捐款、科技高管的军官任命,这四件事,不是孤立的偶然,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权力革命的清晰轨迹。

美国没有衰落,只是换了“主人”:从民选政府,变成了少数科技寡头。这场革命的本质,是核心生产资料从“土地、工厂”变成“算力、数据”后,权力自然向掌控这些资源的人转移。

可问题在于,科技寡头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国家繁荣或民众幸福,当它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未来的美国,可能会变得更强大,科技和军事的结合会催生更强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但也会变得更分裂、更不公,数字种姓制度会让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场权力革命,不仅改变了美国,也会影响全球格局,一个由科技寡头主导的超级大国,会把算力霸权和技术垄断推向全世界,给其他国家带来新的挑战。

而对我们来说,这也敲响了警钟:算力和数据是未来的核心权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要警惕资本和技术过度结合,防止权力被少数人垄断,才能守住民主和公平的底线。

毕竟,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最终都会走向腐败和压迫,这是历史的铁律,从未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枪杆子   钱袋   富商   美国   摆设   政府   企业   科技   寡头   权力   算法   巨头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