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若60岁后经常喝茶,肝癌患病率是不喝茶的人5倍不止?

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退休后的王阿姨,每日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午后在阳台捧一杯热茶。她坚信“常喝茶养生”,绿茶、普洱、乌龙换着喝,甚至还拉着老伴一起加入“养生茶会”。

可最近一次体检,却让她大跌眼镜——肝功能指标异常,医生甚至建议做肝脏强化筛查。

“喝茶明明对身体好,怎么还可能伤肝?”她满脸疑惑。

就在不少人把“喝茶=健康”奉为圭臬时,一项覆盖东亚地区的长达12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却指出:60岁以上人群中,长期过量饮茶者,其肝癌患病风险,是从不饮茶者的5.6倍。

听起来似乎颠覆常识,茶叶不是富含抗氧化物吗?为何会和“肝癌”挂钩?

真相,远比你想象得复杂。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还是喝法错了?是肝不好不能喝茶,还是喝茶反过来伤肝?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至今都还不知道。

别急,这篇文章将带你揭开“茶养肝”与“茶伤肝”的真相。

首先,我们不能“一刀切”地说喝茶好或坏。关键之处在于究竟是“何人在饮、饮量几何、以何方式而饮”。此三者,恰似探寻真相之钥,开启问题核心之门。

权威医学期刊《肝脏国际》(Liver International)刊登的一项中国队列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里,每天饮茶超过700ml(约3杯),且茶叶浓度较高者,其肝脏炎症标志物(如ALT、AST)水平显著高于适量饮茶者。

背后原因涉及以下几点:

这并不是说“喝茶致癌”,而是说明:在不恰当人群、错误饮用方式下,茶也可能成为“隐形肝损杀手”。

适度饮茶,实有诸多裨益。然而,倘若饮茶方式失当,其所引发的变化或许会令人始料未及。故而,饮茶一事,不仅要注重量的把控,更需讲究方式方法。

咖啡因代谢速度随年龄下降,晚上喝茶易导致失眠、入睡困难,进而影响肝脏夜间自我修复过程。长期高浓度饮茶,会促使ALT、AST升高,肝细胞膜完整性受损,体检易出现“转氨酶偏高”。

部分个体因茶中活性物质诱发胆红素代谢异常,皮肤、眼白发黄——肝脏解毒功能受损的信号。过浓茶抑制唾液分泌,老年人原本胃液分泌减少,易出现上腹不适、消化不良。

如茶叶本身受污染、摄入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长年累积,确实可能诱发肝脏病变。

这并非意味着“茶不可饮”,实则关键在于饮茶之法、饮量几何以及饮茶之人。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方能在饮茶中寻得适宜之道。

医生指出,科学饮茶,关键在“量、时、质”。每天饮茶建议控制在300~500ml以内,选用淡茶,避免长时间浸泡;浓茶并非越养生,反而越刺激。

茶中咖啡因和鞣酸空腹易刺激胃黏膜,晚上则影响睡眠;建议上午9-11点、下午2-4点为最佳饮茶时间段。

避开劣质散装茶和存放超过1年的旧茶;推荐选择有安全检测认证的大品牌茶叶,尤其是绿茶(抗氧化效果佳,草酸含量低)。

此外,肝功能异常人群、肝病患者、服用肝代谢药物者(如降脂药、降压药)应减少茶摄入量,必要时请咨询医生个体化饮用建议。

一杯茶,本可清心养神,但若方式错了、体质不适,就可能悄然埋下隐患。

60岁以后,身体各器官代谢功能本就下降,更需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地选择健康行为。

今天就从重新认识“怎么喝茶”开始吧——换淡茶、限时间、看体质。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Liver International》2021年 第41卷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Liver Function: A Chinese Cohort Study”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43期:“饮茶行为与老年人肝功能关系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年 “中老年人肝脏代谢负荷研究进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告(2022)》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养生   肝癌   医生   发现   肝脏   茶叶   草酸   肝功能   普洱   中国   浓茶   咖啡因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