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却造不好小小指甲钳?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内容写道中国至今生产不出合格的指甲钳,名创优品4000多家店售卖的指甲钳全从韩国和日本进口,深受年轻人喜爱。

要说中国在“核高基”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我信。但坚称中国连合格指甲钳都造不出,我实在难以苟同。

不过,这小小的指甲钳,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随着资料调查的深入,我才发现,其中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为解开指甲钳之谜,我找到了中山圣雅伦公司的创始人梁伯强。圣雅伦生产的指甲钳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梁伯强告诉我,指甲钳市场规模不大,中国市场约25亿-30亿人民币,全球也就七八十亿。圣雅伦在中国名气大、定位高端,近年来营收也不过2亿左右。

我向他抛出疑问:中国真的造不出合格指甲钳,只能依赖日韩进口?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也指出中国要生产优质指甲钳,确实面临一些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钢材问题。圣雅伦生产指甲钳所用的碳素钢全部从日本进口。原因在于,中国生产的钢材公差范围大,含碳量跨度是日本钢材的一倍。每卷钢材含碳量不同,在淬火热处理时,就会出现软硬度不均匀的情况,虽变化细微,却影响产品稳定性。

其次是热处理方面,梁伯强认为工艺差距不算太大。

再者,员工素质也有影响。我国工人多是从其他行业转来,在制造判断和认知上不够严谨。而日本一些基层工人堪比工程师,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比如日本企业的清洁工,能把厕所打扫得比自家客厅还干净。这种对质量标准认知的差异,在生产环节中也会体现出来。

最后,行业低门槛、红海竞争与低价竞争也是症结所在。中国常讲“物美价廉”,但为了价廉,企业往往在生产环节挤压成本,而要保证物美,可压缩的成本空间极小,所以很多“物美价廉”实则是偷工减料,用低质材料替代优质材料。

多年前,中国有500多家指甲钳厂家,大多处于低水平、低价格竞争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优质产品难以脱颖而出。

梁伯强强调,这并非某个单一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其中钢材问题最为关键。中国虽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钢铁产量超过世界排名第二至第十国家的总和。

但在特种钢方面,确实存在差距。难道连生产指甲钳的优质钢材都要依赖进口?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采访与钢材相关的人士。

浙江振石集团旗下东方特钢公司的总经理刘晓亚,是位钢铁专家,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还曾在瑞典钢铁公司工作。他表示,指甲钳生产关键在于钢材加工过程中碳含量的控制和精度问题,这既与钢材成分有关,也和加工工艺相关。虽然他未专门研究指甲钳用钢,但对轴承钢十分熟悉。

瑞典SKF公司是轴承钢领域的佼佼者。刘晓亚在瑞典工作时,所在钢铁厂离SKF很近。SKF在非金属夹杂物处理上有独特技术,由于轴承需持续转动,对抗疲劳强度要求极高,若有夹杂,极易开裂,缩短轴承寿命。SKF已能将轴承钢含氧量近乎降至零,解决夹杂问题。

那么中国轴承钢的问题在哪呢?

刘晓亚指出,并非生产设备不行,瑞典的设备甚至很老旧,但他们生产经验丰富,有一些工艺诀窍,不传授外人很难掌握,即便知晓也未必能做好。

而中国钢铁生产目前多追求产量,要精确控制碳含量,生产速度就得放慢,产量会大幅下降,可国内企业大多追求快速盈利,一旦发现机会就迅速扩大产量

像轴承用钢、液压用钢等高精度产品,需要慢工出细活。刘晓亚无奈地说,大批量产品我们能生产,但小批量、高精度要求的品种就只能依赖进口。

青山钢铁创始人项光达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像指甲钳用钢,中国肯定能生产,并非难事。问题在于产量小,从经济角度看不划算,所以国内企业不愿涉足。

而国外企业愿意做,是因为它们历史悠久,积累了遍布全球的客户,单个客户用量虽少,但总量可观,符合规模经济。更关键的是,国内企业缺乏长期做实业的决心,总想赚快钱、大钱,热衷于金融,难以沉下心搞研发。有些特种钢研发周期长达5到7年,很多企业一听就望而却步。

项光达还向我介绍了日本“Sueda”指甲钳。1926年,Sueda在日本五金之城三条市成立,起初生产金属丝钳子,1950年正式研发指甲钳,并将其做到极致。Sueda指甲钳价格不菲,一把园艺镊子含税3740日元,宠物指甲钳8360日元,成人用指甲钳高达16500日元。

为何如此昂贵,却仍有众多粉丝追捧?因为Sueda将工具打造成了一种文化,秉持“创造美丽,工具必有美丽和深情”的理念,每件产品都是匠人想象力与专注力的结晶,是有灵魂的高品质生活用品,传达出自动化机械无法取代的信息。

例如,其使用的高级不锈钢精炼后仅30%留存,其余回收;经过1000度高温、400吨压力锤炼,从外形打磨到刀口开刃,有30多道研磨工艺,用上百种粗细砂纸,且关键的合刃、开刃都由工匠手工完成,稍有失误便前功尽弃。

不仅如此,工厂开放参观,可透过玻璃鉴赏全过程,还能用iPad查看每个环节参数。这背后,是文化、是人、是故事,是用匠心打造的传奇。

国内一家知名文具公司高管陆宪明,同时也是2011年制笔领域主要研究人员。他分享了在日本制笔企业的见闻。中午休息时,他看到一位45岁左右的女工,认真地从工位拿出笔头清洗,然后到检验台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着数量,大半本已记满,没有5到10年积累,难以有如此厚度,从中能看出日本员工工作的专注、仔细,以及他们长期稳定的工作心态。

所谓工匠精神,需要时间沉淀、经验积累,以及踏实专注、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的态度,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

中国制造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不少产品品质差强人意,缺乏高附加值,难以成为传奇。

反观日、美、德、瑞等国,众多企业成功向世界讲述产品故事,提升了国家价值。从材料、设备到工艺、工人,再到产品价值、文化及生活方式,我们与他们仍有较大差距。

当下我们不能因规模崛起就盲目自大,粗放、粗糙、粗制的生产方式,不仅无法提升自身水平,还会让世界对我们产生负面印象,产品也难以获得高价值的原产地效应。

小小指甲钳,反映出的是中国制造的大问题。愿与各位读者、行业有识之士一同思考、探索、进步,为打造中国好产品与中国智造的传奇而努力。

#钢铁##指甲钳##经济##工匠##行业##中国产业名片#

#制造业#

文本来源@秦朔朋友圈的视频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指甲钳   产量   瑞典   工匠   日本   中国   钢材   中国钢铁   钢铁   不好   财经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