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诊室里,一位老朋友坐下第一句话就是:“张老师,我最近啊,夜里翻来覆去,一点都不踏实。”我问了几句,发现这已不是一两天的事。睡得如何,不光关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更能映出身体底子是否稳当。要我说,人到中年以后,看得清不清、走得稳不稳姑且再说,这“睡得好不好”才是长寿的根本。今儿个,就让我慢慢道来,睡眠之中,藏着哪些“初老”之象,又如何养护恢复。
① 入睡困难,辗转难安,属“阳不入阴”之象
太阳落山,人也该归于静。若夜深不能安枕,躺着闭眼半天全是杂念,可能是神不归舍、阳气浮动。
中医讲“阳入于阴则寐”,睡不着,是阳气不肯收,心神散乱。气血虚、肝火旺、心劳思多,皆可致此。
你是否一闭眼,脑海里还像放电影?是不是三更还在微信看群消息?内火不降,这觉,怎能安稳?
此类人应养心安神,睡前半小时梳梳头、泡泡脚、热毛巾敷敷眼,用以引气归脏。
② 睡中频醒,难再续眠,乃“心肾不交”之征
夜间本是睡神守命之时,一醒再难合眼,多为心神被扰或肾气不足。
睡到半夜醒一次,两次,最后干脆坐起来发呆,好像身体不累,心里却有火,这火往上冲,自然翻腾。
中医有云:“心藏神,肾藏精,精化为神。”神不守舍,夜就碎,人就虚。
你是否凌晨二三点最容易醒,还常常口微苦,舌发红?这多是肝旺、肾燥,须得调阴降火。
③ 晨醒太早,天未亮人已醒,为“阳早升、阴未足”
不到五点,眼便睁开,虽无事忙,却不能再睡,醒了后乏力,嘴巴干,眼眶涩,诸如种种,皆是阴血不足所致。
阳气升得早,阴血未藏住,人便易醒,整个睡眠时间短,晨起却累,这是身体“虚不守闭”的信号。
此时可从饮调起,晚餐不过饱,睡前勿饮茶,养阴多吃点莲子、枸杞、百合,睡得住,晨才不提前。
你早醒时是否有头重胸闷之感?偶尔还叹气、心绪不宁?这可要引起重视。
④ 睡中出汗,衣被湿透,是“阴虚生热”之态
夜间无热感却出汗,有时连枕巾都湿,这是阴虚火盛,内里“虚热”之征。
有火却非实火,是病后体弱、五脏调不平之表现,气血之道失衡而生“盗汗”。
《灵枢》提到“卫气昼行阳,夜隐阴”,卫气不守,阴津难固,便见此汗。
你是否有“睡觉穿多反而出汗,看似热,实是不对劲”的经历?可别误以为是盖被多了尤其应细查一番。
⑤ 睡醒如未睡,白日神倦无力,属“神不藏精”也
睡了七八小时还打哈欠,步履沉重,头胀不适,这不是睡时长问题,是睡质差。
中医讲“神疲则形弱”。人若心绪烦乱,睡间梦多惊扰,便休不生行,阳气不养,自然白天无神。
你睡起第二天是否仍眼袋沉、精神萎,甚至午后小睡才勉强清醒?这叫“神气已亏”,需早顾养元气。
适当午歇一刻钟亦可助阳,正午闭目半睡,可护神明。
结语思语:
我行医多年,越发觉得一人之寿不在于吃多好、跑多远,而在于“睡得安”。若夜岔三分,日日损百里。
你是否把睡眠当成“累了自然能睡”的事?是否觉得“不就失眠”?其实所有“老得快”的迹象,多半从睡不好开始。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