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暑期如约而至,可一贯以“避暑胜地”为夏季旅游特色的东三省,却因突然的高温冲上热搜,进入六月后,三个省份的高温天气激增,温度平均飙升到35℃以上。
这一突如其来的高温,让东北人叫苦不迭,尤其是没有空调的各大高校,几乎被学生们口诛笔伐。有幸坐在带空调的办公室,作为东北人的我,这一刻感受到无比幸福。
有俗语说过,“酷暑好过,寒冬难熬”夏天虽然热,大不了多喝水,少穿些,都是不需要花钱的方法,但冬天需要烧柴取暖,穿厚厚的棉衣,没钱置办的人家往往难熬。
可是,历史上早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我国北京地区的百姓们便经历过一场酷热难耐的暑期,那惨绝人寰的景象,彻底的打破了上述的那句俗语,原来热狠了也会死人的。
我们将时间拉回1743年,那个时候的中华大地的主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全老人”乾隆帝。乾隆八年,当时尚年富力强的乾隆皇帝,还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圣明皇帝。
谁知农历五月过后,老天爷便开始显现出与往常不同之处,六月初开始,天气便一天比一天热,不论京里京外均酷热难耐,以往的暑期,中午酷热,但早晚依旧有些清凉。
但今年的入伏起,天气却从早至晚都酷热难当,各家的井水很快便干涸了,村口的小河也在太阳的曝晒下断了流,正值耕种的时节,刚刚种下的秧苗全挨不住如此曝晒。
几天下来,田地干涸龟裂,庄稼因为缺水全部旱死田中,变成了干枯的稻草,最后几天因为太阳太过酷烈,甚至有的农田里的秧苗被晒得自燃着火,村里一片哭声。
很快,哭声都渐渐虚弱,连续多日的酷暑,体虚的老人和孩子根本挨不住如此酷热的天气,很多老人被发现静静的躺在院子里,身体僵硬已去世多时,家中找不到一滴水。
而幼儿因中暑夭折的比比皆是,而京城中是富贵人家中,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因为天气太热,家中的铅锡用具都被酷暑溶化变形,无法继续使用,家丁丫环也纷纷中暑。
因为天气酷热,京城中冰价疯涨,且时时断货,供不应求。富贵人家的家奴时有中暑死亡之例,到最后找人牙子买人都买不到了。中低等的人家更是穷困的连水都喝不上。
高坐北京皇城的乾隆皇帝,一开始并不以为意,毕竟他享受着至高无上的供奉,与他而言,今年的夏天与往年相比,也就是感觉热了些,但看过各地急报,才真正重视起来。
奏折中,各地的惨状让乾隆有些难以置信,果真已经热到如此了么?这时工部的主事上前奏报,原来因为气温过热,皇宫屋顶上描绘的金漆已经融化糊成一片,请求修缮。
乾隆才意识到,今年酷暑会给自己的江山社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很快,他便有些自顾不暇了,因为天气太过酷热,紫禁城内已经无法安居,他只能往圆明园长住避暑。
看着各地的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报,他也只能安排官员出京城赴各地赈灾,安抚民众的同时,调水救荒,发绿豆汤和粥汤赈济平民,保证各地民生,还驻城门口分发冰饮。
而在紫禁城内的钦天监,值房内已经闷热不堪,供值的官员们不耐酷热纷纷回家避暑,整个值房内显得空空荡荡的,空旷的大殿上,只有一条颀长的身影静静伫立。
此人虽然穿着着清朝供奉的官服,却是位金发碧眼的异国人,虽然额头上的汗水已沿着官帽滴落,但是他依旧浑然未觉,只是死死的盯着眼前的酒精温度表,观测气温。
当他看到了眼前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数值时,震惊半晌,只能无奈的记录好数据后,步履沉重的往自己的住所走去,这位异国人,便是旅居大清近二十年的法国传教士哥比。
虽然当时的测量气温的单位,与如今的摄氏度并不一致,但是根据哥比传教士当年记录的数据,如今经过换算,复自1743年7月20日起,每日清晨与黄昏的温度均超过40℃
在古代那样落后的环境,没有风扇没有空调,从早到晚如此离谱的高温,我们想象不出当时的百姓在酷暑中挣扎时,都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整个京城都如人间炼狱一般。
而乾隆皇帝为了保重“龙体”,在群臣的哀告下,赴圆明园长住避暑,在最酷热的几天,看着每日飞马运来的奏折:如今的两河四省一带,受暑灾波及的民众不计其数。
折中奏报,因为奇热天气,北京周边地区大旱千里,不但屋顶上的瓦片都被酷热的日光晒裂,纷纷掉落,连墙壁都被晒红,让人不敢触及,树木都被热得枝枯叶落。
路上几无行人,一些外地客商正赶上本地如今恶劣的天气,不少旅人在路上走着走着便热毙于路。无片瓦遮身的贫苦乞丐,几天之内都暴毙于屋檐之下,形似髑髅。
读着治下如此惨状,乾隆帝也忧心如焚,一向酷爱写诗的他,因此事写出一首五言绝句抒发着此时的心情,诗中说,他身边放着凉爽的冰盆和冷饮,外边却酷热难当。
自己虽然人在圆明园,但是心却和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呆在一处。看来,这“精神上支持大家”的精神胜利法,从古自今都比比皆是,就连一代帝王,也无法免俗。
为了让这场酷暑早日退去,各地的寺庙僧道也纷纷出动,在庙中焚香祝祷,做法唱经祈雨。可是,气温并没有如大家所求的那样下降,到了7月25日,终于攀上了顶峰。
根据哥比神父记下的数值,进行换算,1743年的7月25日当时的气温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4℃之上,赤地千里,热殍遍地,有文人在自传中写道“宛如阴间阿鼻地狱”
官府已经下令将藏冰用的官窖向村民打开了,还派来挨家传令,“不要出门,少干活,才能保住性命”,沿途都设了据点,备了饮用水和治暑气的药用以周济行人。
万幸的是,到了7月26日,两河四省普降大雨,这场酣畅淋漓的大雨终于降下了这难挨的酷热,一夜之间气温下降了十余摄氏度,大家终于得以喘上一口气了。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