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狮子在河北沧州可是个响当当的宝贝,它原是开元寺前守护兽,民间叫“镇海吼”,古时候沧州常闹水灾,百姓觉得这狮子能吼退恶龙,保一方平安。
铁狮子铸于公元953年,位置在沧县旧州镇东关村附近,它身长6.264米,宽2.981米,高5.47米,重约32吨,腹部中空。狮子造型张嘴吼叫,背上驮着莲花座,身上刻满用隶书字体书写的金刚经经文,狮头颈部有“狮子王”字样,右肋铸“山东李云造”。
千年来,它见证王朝更迭,经文渐模糊,但整体没塌,主要靠它扎实的铸造工艺。古人用分截叠铸法,每块铁范宽高控制在40厘米左右,逐层浇注,确保结构均匀。狮腹中空减轻重量,四肢承重设计合理,底座稳固。
清朝嘉庆八年,一场大风暴把狮子刮倒了,腹部和尾巴砸出裂痕。下巴碎了,散落一地。那时候国力衰弱,没人管,狮子就躺那儿近90年,任雨水泡着,锈蚀从里到外扩散。
直到光绪十九年,当地官员宫昱组织人手,用绳索木杠慢慢扶起,垫砖块固定基座,狮子才重新站稳。不过,这次重竖后,下巴没了,尾巴也断,整体伤痕累累。
但就算这样,它还是站住了。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正式受国家管。
问题出在现代保护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帮专家想帮忙,结果越帮越忙。1956年,苏联专家来沧州考察,看到狮子夏天泡雨水,腿部锈蚀严重,就建议建个八角亭遮雨。
当地文保部门觉得靠谱,很快就搭起来了。亭子用木梁玻璃盖,狮子罩在里面,本意防雨水直冲。可没想到,狮子地势低洼,亭子挡住风,里面潮湿高温像蒸笼,水汽散不掉,反而加速锈蚀。狮腹表面红锈一大片,掉屑更多。
过了几年,专家再看,状况比之前糟,只能拆亭子。拆掉后狮子重见天日,但内部损伤已深,四肢裂纹增多。这次干预,本想保护,却制造小气候环境,加重腐蚀。专家们当时没考虑到湿度控制,就这么自作聪明一回,狮子吃亏不小。
接着,80年代又来一波。1983年,国家文物局同意迁移狮子,移到北边8米高台上,避免低洼积水。找了铁路公司,用起重机吊装,链条绑狮身,头和莲盆先拆下。移位后浇水泥基座固定。
可过程中,狮头尾巴腿部全损坏,裂缝扩大。原先的伤痕加上挪动应力,狮子更脆弱。国内专家决定涂保护涂料,从头到尾刷一层,还往腿部裂缝灌硫磺合剂,试图堵漏稳固。硫磺冷却后膨胀,腿部直接裂开新缝,承重能力降了。专家以为材料兼容,结果膨胀系数不对,狮子腿像被撑爆一样。这次又是一番好意,实际加速破坏。
1994年到1995年,专家组勘查后提议填充腿部支撑。先清除旧料,然后塞炉渣、石子、石灰,用棒捣实,表面抹平。完工时狮腿看着稳,但这些材料吸水膨胀,几个月后裂缝又冒出来,狮身微倾。
专家开会讨论,只能再清除填充物,狮腿空洞暴露。这时,狮子已依赖外加钢柱站立,四肢断裂疏松。国际专家来,建议移入恒温室,保持潮湿稳定防干裂。
试了两年,锈蚀更重,表面剥落。还提加金属支架、降底座,但效果差。支架焊上,狮身颤;降底座用起重机抬,落地后尘扬,裂纹增到25条,多在腿部。现在狮子状况堪忧,靠铁支架撑着站,肚皮漏洞越来越大,锈蚀侵袭内部结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永昕群指出,对于30多吨的重物而言,任何支点变化都可能加剧裂纹,甚至倾覆,他们课题组以狮子为样本研究室外铁质文物保护,但没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河北省文物局上报国家,但因为气候降水因素复杂,方案没过。
2011年,沧州市决定铸新狮子,放在狮城公园。新狮用现代技术一次浇铸,形态仿旧,补齐尾巴下巴。3月24日出坑,25日运公园,安放广场。专家预测寿命2000年,打破世界纪录。可当地人觉得,新狮光亮有余,缺千年风霜灵魂,无法取代老狮。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