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LABUBU“玩活了”:动态壁纸爆卖3万单,3D打印模型月入10万

作者|亚娜

这个夏天,LABUBU引爆了一场情绪消费热潮。

抢不到LABUBU的网友转头冲向了同款娃衣,一位商家在网上发布的炸虾娃衣爆改LABUBU便利店系列爆火,其兜售的娃衣系列在近一周内销出上万件。

而在深圳水贝黄金市场,售价20元、40元、69元不等的LABUBU黄金珠串挂件深受年轻人欢迎。此外,LABUBU蛋糕、LABUBU联名T恤到AI LABUBU壁纸、视频甚至动画等都遭到了全民热捧,万物皆可LABUBU。

最新爆红的,是用AI制作的LABUBU夜晚开灯壁纸,在电商平台上标价从0.1-1.5元不等,热卖上万单。

“换完之后瞬间变高级了,非常有感觉!”“我也拥有照亮天空的LABUBU了,推荐。”

除了动态壁纸外,还有LABUBU表情包、动画片等在社交媒体上获赞上千。

小红书博主@人2 x People2

纵观这波LABUBU的走红,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海外刮来的LABUBU爆改风潮逐渐蔓延开来,激发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的二创热情,纷纷玩起了抽象梗。

除了LABUBU开箱、拆盒等视频外,AIGC二创的LABUBU相关内容也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如被猴子摘掉帽子的LATUTU,LABUBU x 容嬷嬷的联名LAMOMO;继爆改卡戴珊蜜臀之后,又出现了隆胸版LABOBO……

在AI技术加成下,LABUBU有了鲜活的一面,可以是潘多拉星球被水母包围的可爱小精灵,亦是在聚光灯下大跳复古迪斯科的灵动舞者。

毋庸置疑的是,在LABUBU的爆火路径中,AI技术成为了催化剂。不少AI创作者在社交平台上顺势“蹭LABUBU热度”,用AI生成创意视频、头像、壁纸等内容获取流量。

逐渐“活起来”的LABUBU,正在为泡泡玛特的“无故事IP”趟出一条反常规、逆逻辑的IP塑造链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低门槛、高互动的模式,完成了IP从0-1的IP声量传播,再通过动漫、影视化等传统长故事,来构建起该IP的内核完成宏大世界观塑造。

在LABUBU爆红之际,王宁在内部会议上提到,“我们必须清醒,热度背后,是更大的考验。” 他特别强调,泡泡玛特的目标不是打造“昙花一现”的网红IP,而是要塑造像迪士尼那样的“百年品牌”。

近日泡泡玛特官宣正式成立电影工作室,将计划推出以LABUBU为主角的动画剧集《LABUBU与朋友们》及LABUBU大电影。

企查查APP显示,近期,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登记《LABUBU 与朋友们》动画剧集第一季剧本 V1 作品著作权,登记日期为 2025 年 3 月 18 日,创作完成日期为 2025 年 1 月 15 日。

业内人士表示,泡泡玛特影视化是十分正确的做法,想要IP保值以及未来升值,同时扩大影响力、增加情怀价值,并带来更多衍生收入(包括但不限于实体乐园),就必须要有内容支撑。

LABUBU官方动画还没做起来,脑洞大开的网友们已经开始用AI工具天马行空了起来。

1)与国内外热门影视剧作品的联动:

LABUBUx《藏海传》:有网友通过AIGC二创了LABUBU出演《藏海传》的情节,在小红书上引发了上千点赞。

评论区网友高呼:“泡泡玛特能出个藏布布嘛,真的很想要”、“真的会买”、“但也是真的抢不到”。

LABUBU x 《长安的荔枝》:将大火的LABUBU与麦当劳的碰碰车做结合,生成创意视频,让LABUBU开麦麦碰碰车去长安送荔枝。

LABUBU x《复联系列》:当LABUBU化身美国队长、绿巨人、钢铁侠等知名漫威英雄人物,能量宇宙大门瞬间开启。

LABUBU x 《驯龙高手》:将LABUBU融入到驯龙高手的动画绘本中,带入国风创意形成的《驯龙高手之LA公射箭》收藏价值拉满,“古董摊老板说这幅画大有名堂。”

LABUBU x《 美少女战士》:将LABUBU的丑萌大脸嵌入到水冰月身上,制作出的AI动画短片既不失灵动,又充满趣味性。

2)LABUBU演我职场打工人发疯系列:

在AI二创作品中,更直观演绎了年轻人对LABUBU自带的反叛精神的欣赏和喜爱。通过将LABUBU带入到职场打工人的视角,发疯演绎花式整顿职场,如将一桶水倒在电脑上配上“干不了一点”的标签;在雨天搬砖的LABUBU淋雨爆哭等,以此来发泄日常工作压力。

更有网友悉心制作了LABUBU打工系列小电影,演绎了LABUBU从周一到周五打工的不同精神状态,真实打工日常场景的重塑引发了不少职场牛马的共鸣。

博主@Polly Pocket美美袋鼠制作的LABUBU Vlog系列,通过LABUBU外出旅游、打工、教学等场景分享,颇具想象力,将LABUBU灵动的多面生活日常展现了出来。

娃爸、娃妈们脑补出了LABUBU的日常,创造出了LABUBU在沙滩上“世界大战”的AI视频,像极了自家小孩在沙滩上嬉戏打闹的场景。“是羞答答先动的手”,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道。

3)LABUBU搞抽象系列:

仿造各大顶流网红在爆红后走进夜店的剧本,AIGC创作的LABUBU短片,配上魔性的“LABUBU之歌(DJ版)”BGM,近期也成为各大夜店最潮流的DJ热场嗨曲。

一则LABUBU吃撑了狂吐LABUBU玩偶,引发广场居民奔跑逃离的AI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了2.1万人点赞。

蹭上苏超热点,LABUBU身穿江苏十三太保的队服,为苏超助威。

有网友将LABUBU cos成埃及法老的形象,在尼罗河指点江山。有不明真相的网友在评论区问道,“新款?”

再如LABUBU x 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创意,新颖程度是原画家维米尔看了都沉默的程度,不过这一作品的微小瑕疵在于少了一对珍珠耳环。

有AI领域创意博主通过制作LABUBU邮递员亲自上门配送名校录取通知书的短片,为高考生送来了诚意祝福,“祝各位考生都能收到LABUBU亲自送的录取通知书。”

在这波AI LABUBU热潮中,原本静态的LABUBU玩偶“活”起来。

LABUBU的AI化热潮,本质是用户对其“反叛内核”的强化共创,通过技术手段将模糊人设升级为可互动的“暗黑治愈系”角色,并形成一套高度统一的非官方叙事体系。

与传统迪士尼IP不同,LABUBU的官方IP的故事线设定十分模糊,这种叙事留白成为了引发用户集体创作的核心驱动力,AI工具提升了用户对LABUBU人格的共创效率。

如,由AI生成的“LABUBU眨眼龇牙”“偷偷摸摸溜墙角”等小动作,将其“凶萌”特质具象化,比静态玩偶更具感染力。

基于LABUBU原始IP的“反叛”、“丑萌”形象之上,用户通过AI工具进一步为LABUBU的人格展开了拓展。

在LABUBU AI作品中,最为典型的故事线是将LABUBU当成叛逆精神的代言人,通过在工位打翻水杯、给老板递辞职信等打翻常规的行为描绘,来宣泄现实中的压力;另外典型代表是LABUBU形象为外凶内暖的保护者,LABUBU化身“暗夜骑士”,以漫威电影中英雄的形象出现,面带狰狞的执行正义任务,满足用户对“非主流英雄”的形象。

不过,关于LABUBU最具想象空间的故事线莫过于将其塑造成亦正亦邪的“小恶魔”。AI创作者结合北欧精灵传说与东方志怪元素,脑补出LABUBU“偷吃糖果”“恶作剧捣乱”等小恶魔行径,但最终以小恶魔捣蛋是为了安慰哭泣小孩等温馨治愈画面为结局,这种创作更为温暖。

可以说,这样的人格二创,本质是借助IP完成了对现实生活的幽默解构。

而更有故事感的IP也确实成为了不少人入坑LABUBU的原因。在北京泡泡玛特公园,有专属的LABUBU探险记短片播放,每次发布新系列之前,都会为LABUBU玩偶们量身定制一则动画宣传片,短片中鲜活灵动的IP形象,再次拔高了IP的受欢迎程度。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 系列中的精灵天团的角色大部分都来自龙家升的绘本《精灵三部曲》,分别是《神秘的布卡》《柏度与少女》和《米罗安魂曲》。在这些绘本中,LABUBU只是客串角色,跟主线故事并无太多直接关联。

在完成三部曲后,龙家升把这些精灵角色重新集结在一起组成了精灵天团。

LABUBU的IP设定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可爱生物,数量有上百只且都是爱捣蛋的女孩子,好奇心十足且善良勇敢;大首领ZIMOMO是由LABUBU变异而来的个体,性别男,喜爱冒险四处游玩;骷髅TYCOCO,性格内向怕羞,与LABUBU家族中的其中一只是情侣关系;YAYA 是只来自深山的精灵,性格古灵精怪,且过度活跃;SPOOKY是森林里的幽灵族群,通常在晚间出没,十分喜爱热闹;PATO是只山上的精灵,喜爱幻想,满脑子都是鬼主意,曾经爱上过一个女生,最后令他性情大变。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或许LABUBU动画片系列会从《精灵三部曲》中寻找灵感。

随着LABUBU的爆火,这一绘本也在二手平台上被炒到了高价。

这一系列绘本创作于2015年,单本原价为180港元,按照当年汇率换算约为150元。而当前在二手交易市场上,全新的《精灵三部曲》售价已达7500元,单本售价在1500到2000元不等,扫描的pdf版也要二十元左右。

可以说当前市场上只要跟LABUBU沾上边的生意,均是一本万利。

“5分钟教你利用AI工具制作火爆全球的LABUBU账号,有手就行”

在AI LABUBU大受欢迎的当下,已经有入局者盯上了这门生意。纵观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LABUBU AI 作品的账号,不少都显著标有AIGC创作者的标识,更有博主直接亮明身份,在个人介绍中提到正在授课中的关键词。

在不少AI LABUBU视频评论区,有网友询问如何下载视频、动图。而这类视频的创作初衷则大多数是为了自家AI工具平台,或是AIGC课程进行引流。

经剁椒Spicy询问如何制作同类视频时,一位授课博主发来了私信,先是简单介绍了基本流程,即通过midjourney、即梦等工具生成相应LABUBU图片,再用即梦、可灵等AI工具把它们做成动画,最后拉到剪映中进行剪辑。“我正在授课,费用不便宜,599元的基础课和1699的系统年度课程,你可以考虑看看。”该博主表示。

另一位AIGC视频制作的博主告诉剁椒Spicy,AI LABUBU系列视频实实在在为其课程导了不少流量,最近半月前来询问相关课程的人数以及成交金额几乎是翻倍增长。

剁椒Spicy观察到,一些大厂的AI搜索智能体也搭上了LABUBU的热潮。360旗下的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发布阶段,高调推出了“LABUBU AI 玩法全家桶”界面。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AIGC创作者提到了抖音旗下的“即梦AI”以及快手旗下的“可灵AI”。

事实上,倘若只是简单生成一张LABUBU动态图成本并不高,借助已有的AIGC工具接近免费便可获得,只需要付出少量时间成本,最快几秒内便可完成。

如在即梦AI中生成一张LABUBU动图,只需要在即梦AI中输入指令:

拉布布,泡泡玛特,大统领,卡通风格,拟人化角色,兔子耳朵,浅棕色毛发,大眼睛,黑色瞳孔,尖牙齿,粉红色脸颊,粉色衬衫,绿色短裤,竖条纹设计,棕色口袋,金属纽扣,小布标,浅粉色脚掌,花园背景。毛绒艺术作品,水彩笔触。

或者直接在网页内搜索“LABUBU”套用其他用户上传版本即可。

如若想生成动态视频(如眨眼、行走等),则需要耗费更长时间,从调整提示词并完成渲染,大概需要耗时10分钟。当前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较广的AI作品多为此类简易动态视频。

相比之下,完成一部3D动画片制作则需要耗时长达2-3个月,还需要聘请专业AI动画渲染师来制作,需要经历角色建模、骨骼绑定、动作设计、渲染合成等流程,成本也要更高。参照AI动画渲染师的薪资收入,一部3D动画片至少需要耗费5万左右的成本。

回忆上一轮借助IP+技术爆火出圈的,还是席卷微信的AI版Hello Kitty头像,清一色的Hello Kitty身穿各种奇装异服,出现在各种诡异场景,打拳击、摇呼啦圈、身穿比基尼度假、手拿步枪对准富士山等……最经典的一张,是Kitty猫身穿和服回望镜头面无表情,背后是熊熊燃烧的金阁寺。

带有“中式梦核”感和千禧怀旧氛围的效果加成下,形成了独特小众摄影的质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狂热追捧,催生了“Hello Kitty演我的精神状态”等热梗,让打工人实现了头像自由。

不少博主靠着“疯感kitty”等“怪诞美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零帧起号,短期内迅速吸了不少粉丝。

AI Hello Kitty的幕后便是一家英国的AI初创公司旗下的绘图工具,Recraft,该应用允许用户生成和编辑适合网站、印刷和营销目的的各种风格的图标、3D图像和插画。

借助Hello Kitty IP 爆火出圈后,Recraft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近日,Recraft 宣布完成了一轮 3000 万美元(约合 2.17 亿元)的 B 轮融资,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实现超过 500 万美元的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并拥有 400 万用户。

更早前,出圈的AI绘图工具还有Midjourney、DALL-E、Flux等。

不过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大量利用LABUBU、Hello Kitty等潮玩IP生成AI图片、视频背后是否涉嫌侵权问题?

关于版权问题,在Hello Kitty爆火之际也得到了大规模探讨,当时Recraft的解释是,一边声明“不会用被上传的艺术家作品训练模型”,另一边表示,这是用户自发提供的风格关键词,是用户侧的单方面行为。而在版权方面,Recraft认为,付费计划赋予用户“对任何一代图像的完全所有权和商业权利”,事实上在AI领域,由于AI生成图像的版权争议问题已久,至今亦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多位AI创作者表示,自己制作的AI LABUBU均未经过官方正版授权,但大部分创作者表示不会将生成的作品进行商用,因而风险不大。

不过也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AI技术达人已经靠着这波LABUBU热潮,赚的盆满钵满。

“3D打印一不小心实现了LABUBU自由”、“喜欢就打个大的”,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已经晒出自己用3D打印的LABUBU模型,相关作品引发上完点赞和转发。

有技术达人在社交平台分享道,自己设计的3D打印LABUBU模型文件在专业论坛售价99元/份,仅此一项就收入超5万元,加上后续打印成品销售,总利润轻松突破十万元大关。这一颇具诱惑力的生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3D打印爱好者入局。

在MakerWorld平台上,从今年1月开始就有不少用户开始自主上传LABUBU模型。随着3D打印爱好者越来越多,平台上相关模型的数量明显增加,截至6月27日,在MakerWorld平台上LABUBU相关的模型数量已经达到999+,最高一款模型的下载量高达2.97万次。

3D打印爱好者在多个平台上分享和打印LABUBU模型,通过在线自定义 LABUBU 的配色、服饰、表情等生成 3D 模型并生成打印指令,实现自定义 LABUBU “即定即产”。而打印一个耗材80多克的LABUBU手办,成本只需要三四块钱,同样大小的手办,官方售价69元。

资料显示,泡泡玛特官方在LABUBU的研发过程中就大量采用3D打印技术,大幅缩减了产品迭代成本。不过,这种本该服务于正版的技术,现在却被用来大规模仿制侵权。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3D打印LABUBU",能看到大量高度还原的仿制品,售价从几十到数百元不等。

经AI设计的特别版LABUBU有一些已经被生产成毛绒公仔兜售,在电商平台上,非洲版限定周边的“黑人版LABUBU”售价45.8元,引发超千人加购,全网热销已达80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贩卖3D打印版LABUBU同样涉嫌侵权风险。有律师强调,未经授权模仿易触碰著作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法律红线,一旦被认定侵权,赔偿、下架等后果随之而来。

显而易见的是,AI LABUBU正在踏入知识版权侵权雷区,不过随着LABUBU的降温,这股侵权浪潮或许将得到有效控制。

1分钟速读本文:

这篇报道讲的是潮玩IP LABUBU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得一塌糊涂,还带火了AI技术和周边生意,但同时也引发了版权争议。以下是简单总结:

LABUBU怎么火的?

  1. 表情包+二创+AI助攻
  2. 网友用AI把LABUBU做成动态壁纸(比如开灯特效)、表情包、短视频,甚至改编成职场发疯、反派英雄等剧情,脑洞大到和《藏海传》《驯龙高手》等影视剧联动,全网播放量超高。
  3. 二手市场也跟着疯:黄金挂件、娃衣、联名蛋糕、3D打印模型卖爆,甚至有人用AI生成LABUBU动画教程来卖课。
  4. IP本身有反叛气质
    LABUBU设定是“丑萌小恶魔”,官方故事模糊,反而给了网友发挥空间。比如AI创作的“LABUBU偷吃糖果被抓包”“变身暗夜骑士”等剧情,既符合角色又戳中年轻人情绪。

背后生意经

  1. AI工具捞金
  2. 教人用Midjourney、即梦AI做LABUBU视频的课程卖到599元,有博主半月收入翻倍。
  3. 3D打印爱好者靠卖定制模型月入10万,但正版泡泡玛特已投诉仿品泛滥。
  4. 企业蹭热点
  5. 泡泡玛特宣布拍LABUBU动画剧集和大电影,想从“网红IP”转型“百年品牌”。
  6. 影视公司、家电品牌甚至农业公司都推出LABUBU联名,蹭热度卖货。

争议与风险

  1. 版权问题
  2. 大部分AI创作未获授权,可能涉及侵权。泡泡玛特自己用3D打印技术量产,但仿冒品也在网上横行。
  3. 律师提醒:私自商用仿品或AI生成内容可能面临索赔。
  4. 热度能否持久?
    LABUBU靠AI维持热度,但泡泡玛特需尽快推出动画、电影等内容,否则可能像之前的网红IP一样昙花一现。

一句话总结

LABUBU靠着AI和网友的脑洞成了顶流,但背后的生意(比如仿品、课程)赚得盆满钵满,版权风险和长期生命力却是隐患。泡泡玛特想把它打造成迪士尼式IP,还得看后续故事讲得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科技   模型   壁纸   动态   社交   视频   泡泡   网友   动画   系列   用户   创意   创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