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扬
编辑|清扬
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有人凭实力站稳脚跟,有人却借着热度肆意越界,靠《欢乐颂》“小包总”角色一夜走红、身价翻倍的杨烁,就是其中之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爆红带给他的名和利,给了他一种“无形的底气”,让他不仅漠视“道德边界”,还无视央视“限薪令”的规则和警告,顶风作案,甚至事后不知羞愧、变本加厉“作死”。
爆红后盲目膨胀的杨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什么代价?现在的他,过的如何?
2016年《欢乐颂》的横空出世,让出道近十年的杨烁彻底摆脱了“小透明”的标签,剧中的包奕凡,既有富二代的洒脱不羁,又有对感情的执着热忱。
其饰演者杨烁用略带沙哑的嗓音、挺拔的身形与极具张力的表演,将这个角色塑造成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理想型”。
随着剧集爆火,杨烁的商业价值迅速升涨,影视邀约也从“小配角”升级为“男主”,《归还世界给你》《我们都要好好的》等剧接连官宣,前途好的不得了。
彼时的杨烁,走到哪里都是鲜花与掌声,机场有粉丝围堵送机,活动现场被媒体争相采访,合作方对他的要求也多有迁就。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众星捧月的氛围,让他逐渐模糊了“角色魅力”与“个人能力”的边界,在金钱和名利中迷失了自我,在资本市场忘掉了初心,做出一系列自毁前程的事。
他误以为观众的喜爱是对“杨烁本人”的无条件认可,而非“小包总”这个角色的滤镜加持,殊不知,角色和饰演者是相辅相成的,认知的偏差,为他后来的“越界”行为埋下了伏笔。
首先便是杨烁因工作时没有“边界干”一事形象大受影响,这是他被大众诟病的起点,在《欢乐颂》宣传期,他多次蹭“包樊CP”的热度,将原本的剧情需要变为对私人界限的漠视。
杨烁在台上不仅拥抱搭档刘涛,与其十指相扣,还故意将手停留在刘涛的腰间,装作他们很甜蜜、感情很好的样子,可问题是,那时是电视剧的宣传,不是电视剧里人物的真实生活。
而最引发争议的是《我们都要好好的》宣传活动,当时主持人提议两人“还原剧中亲密戏”,杨烁竟直接俯身试图亲吻刘涛,好在刘涛反应迅速,伸手挡住了他,才避免了更尴尬的场面。
一次是意外,两次或者三次就不是了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杨烁的许多行为让网友炸锅,一部分人认为两人因戏生情,另一部分则批评杨烁“不尊重已婚女性”“没有边界感”。
事后尽管双方团队多次辟谣,称“只是好友互动”,但杨烁苦心经营的“好丈夫”人设已出现裂痕,公众对他的信任开始瓦解。
更有趣的是,面对争议,杨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后续采访中轻描淡写地表示“只是开玩笑”,这种对公众情绪的漠视,本质上是对“明星责任”的逃避,引起了极大不满。
他误以为自己的人气足以抵消争议,却忘了“人设”的根基是公众信任,而信任一旦消耗,再难重建。
如果说绯闻是“道德边界”的越界,那么“天价片酬”事件,则是杨烁对“行业规则”与“权威警告”的公然挑战,也是他“底气”最膨胀的体现。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限薪令”的规则,明确规定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40%,单个演员片酬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
显而易见,国家出手严厉打击明星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乱象,同时,央视也多次在节目中强调“明星应遵守行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然而,杨烁真是飘了,在此政策刚颁布没多久,他便被爆料在拍摄电视剧《异乡人》时索要8750万元片酬,这一数字不仅远超5000万的上限,甚至占了该剧制作成本的近60%。
而且更令人咋舌的是,当时剧组提出要给他降薪,因为要遵守行业规则,但杨烁偏偏“逆行而上”,不仅直接拒绝沟通,还态度蛮横,声称要罢演。
据悉,杨烁当时真的罢演了好几个月,以致于都影响到剧组开机了,甚至还被曝因他的罢演剧组造成严重损失,布景、设备租赁、工作人员薪资等各项损失累计高达超亿元。
事件曝光后,央视直接点名批评杨烁,说他“无视行业规则,顶风作案”,怒斥他“将个人利益凌驾于行业秩序之上,缺乏作为公众人物的责任感”。
面对官媒的警告,杨烁依旧没有低头,反而还通过团队放出“是剧组违约在先”的言论,试图转移舆论焦点。
不得不说,杨烁真是太自信了,完全无视央视,或许在他看来,他自己是该剧的“流量担当”,剧组离不开他,即便违规,也能凭借人气化解危机。
可他想的太美了,“人气”在行业规则与公众底线面前不值一提,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和国家将你捧起来了,也肯定能让你跌下来。
所以在规则与舆论的双重打击下,杨烁的“底气”彻底崩塌,往日的风光不再。
《异乡人》剧组直接更换主角,并将他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原本已签约的《大江大河2》等优质项目,也与其解约,立马抛弃他。
一年时间不到,杨烁便从“顶流候选”变成了“资源弃子”,曝光度骤降,影视圈对他的态度180°大转变,慢慢地,他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为了挽回事业,杨烁曾尝试“自救”,今年6月在《淬火年代》中饰演心狠手辣的黑老大,试图用“演技突破”打破“小包总”滤镜;之后参加地方卫视的小型综艺,卖力展现“接地气”的一面……
甚至还直播带货,不过效果并不好,他的努力也没有多少观众买账,被网友吐槽“不专业”“不是天价片酬吗?怎么还直播带货”等,口碑和形象彻底崩塌,扭转不回来了。
如今再看看杨烁的“底气”,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我欺骗,他把角色红利当成了个人能力,把公众喜爱当成了无限纵容,把行业规则当成了可以随意突破的“摆设”。
所以他最终因自以为是的“底气”而身败名裂,名利双失,令人唏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希望大家以此为戒,不要做出一些令人作呕、自毁前程的事。
其实,娱乐圈从不缺“一夜爆红”的人,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主持人,都有一飞冲天,登上顶峰的光辉时刻,但大多数都守不住底线和原则,因为他们爆火之后飘了。
反而是那些敬畏规则、尊重观众、守住底线的人,他们才会赚大钱,走的长远,所以明星真正的“底气”,从不是人气与名利堆砌的泡沫,而是专业的能力、端正的品行,以及对行业与公众的敬畏之心。
杨烁的故事告诉大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得认清自我、回归现实,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世界,毕竟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一不小心,原本幸福的生活就会化为泡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