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4:0碾压到横滨2:4落败,王楚钦究竟输在哪?


没赶上比赛直播,刚刚回看了一遍录播。过往双方惨淡的胜负比,让我以为又会是一场“无趣的”拆摩托大赛,没想到会是如此结果。


输了就是输了,没什么可辩解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失利没有发生在奥运会、世乒赛这类决定命运的大赛上。


输球与赢球的理由都可以找很多,比如从比赛中的观感来看,王楚钦总是嘀咕球的轨迹有些飘忽,张本智和坐拥主场之利状态爆棚、张本智和请求医疗暂停打断了王楚钦节奏之类。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外因,一场七局四胜制的比赛,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其实给予双方巨大的容错纠错空间,输球还是要从技战术布置、临场发挥、心态变化等内因层面找根源——毕竟胜利从不是单一因素的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叠加的必然。


打到王楚钦、张本智和这样的层次,他们的比赛就像电竞选手游戏中的走位一样,几乎没有一步稀里糊涂的盲目,每一板都是处心积虑的设计,接发球怎么接、接到哪?发球怎么发、发到哪?


所以,张本智和能在七局四胜制的比赛中拿下胜利,绝非侥幸。



01


一棵大树的枯萎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叶子发黄、枝干断裂、树皮起皮等等,但是归根结底一定是“根”出了问题。


从美国大满贯赛4:0碾压到今天2:4败北,不到一个月的胜负反转,“根(源)”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答案是:张本智和对王楚钦发球体系的日渐适应,并找到了恰当的应对之法,导致王楚钦最犀利、最占优势的发抢环节哑火了。


张本智和实在是吃了太多王楚钦发球的苦,从一开始“旋转判断仪”,下旋直接下网、上旋直接冒高,到后来能接但接不出质量被王楚钦连连发抢,再到现在不仅能接住还能接出不错的质量,走了太长太长的路。


就本场比赛来说,张本智和给出的接发答案是:不拧拉,就是直接劈长到王楚钦的反手位,然后提前准备好,对住这条斜线。


这样的接发套路,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吃发球或冒半高被王楚钦一板冲死,另一方面因为是主动劈长,后面的防守,心更定,出手更稳,在防反环节得了很多分。


不要小看这样的一来一去,王楚钦原本能得分的球现在得不了分,张本智和原本失分的球现在得了分,这样的此消彼长,足够颠倒输赢。


更关键的是,发抢失灵让王楚钦不得不陷入相持,每得一分都要拼尽全力,渐渐陷入“赢一分很难,输一分很快”的困境,加上始终处于追分状态,心态最终被压垮。


这,才是胜负的“根”。



02


在比较好的破解了王楚钦的发球后,张本智和自己的发球环节也打的极其讲究,套路十分清晰。


整场比赛除了几个为牵制性长球,他几乎从头至尾发王楚钦正手位短球,以不转为主,穿插下旋。


王楚钦若拧拉接发,他直接塞王楚钦的反手位,继续回到“张本智和正手vs王楚钦反手”这条斜线的对抗上来。


若王楚钦摆短,质量高就继续回摆,质量差就劈长到王楚钦反手位,还是逼入斜线对抗。


可以说,在化解了王楚钦的发抢后,“张本智和正手VS王楚钦反手”这条斜线的对抗其实决定了比赛的走向。


而王楚钦的反手,我认为逊色于他的正手。


一项技术过硬与否,不能看它顺风顺水时候的潇洒,而要看它处于逆境时刻的调节(能力)。


第二、三、六局双方的决胜时刻,正是王楚钦反手的频频失误,直接送掉了胜利。


反观王楚钦拿下的第四、五局,最后几分的得分全靠正手,丢分全部来自反手(感兴趣的球友可以细细回看,我认真看了两遍)。


显然,王楚钦的反手还需打磨。



03


当王楚钦的发抢体系失灵、斜线对抗落入下风之后,比赛的结果其实已经注定了。


在连输三局彻底触底之后,王楚钦在第四、五局爆发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在多次多回合对抗中内心没有散、出手没有软,顶住了压力,连扳两局,实属不易。


但是,“0:3的坑”太深了,到了第六局,张本智和医疗暂停回来,在4:2领先情况下,又接连赢下两个强对抗,6:2的比分基本宣告了胜利。


最能够体现张本智和丰富比赛经验的一个细节是:最后一局打到9:4之后的两分,张本智和抓住王楚钦急于扳回比分的急切心态,连续摆短控制,等了王楚钦一板正手抢拉失误、一板回摆下网,11:4兵不血刃拿下胜利。


恭喜张本智和,也期待王楚钦早日赢回来,这口气必须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体育   美国   横滨   正手   斜线   质量   胜负   环节   心态   套路   比分   得分   出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