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3亿打捞南海一号,获两万亿珍宝,沉船800年未腐朽

一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竟让国家豪掷3亿打捞,它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打捞过程又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海一号,一艘满载奇珍异宝的南宋沉船,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约合2万亿人民币,堪称世界上最值钱的古沉船。

本文,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南海一号的打捞故事。

神秘沉船,惊现南海

传说中,南海上有一片神秘海域,无数往来商船在此折戟沉沙。1987年,英国一家打捞公司觊觎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莱茵堡号,联合中国在南海展开勘探。

他们寻而未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和一条鎏金腰带。顺着这些线索,联合打捞队惊喜地发现了一艘800年前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

这一消息传出,英国人竟厚颜无耻地声称这艘沉船是他们离奇失联的商船。

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南宋时期英国尚未形成,这一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其阴谋自然未能得逞。

突破常规,整体带走

虽然英国人悻悻而归,但当时中国技术落后,尚不具备打捞和保护南海一号的能力。直到2007年,南海一号的打捞计划才正式启动,此时距离沉船被发现已过去20年。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先在海底分解沉船,再打捞上岸组装。但对于800年前的南宋沉船来说,分割无疑会严重破坏其文物价值。于是,考古队大胆提出整体打捞的方案。

他们制作了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巨型铁箱沉入海底,将沉船完全包裹,随后动用造价7亿的华天龙起重船将其吊出水面。

南海一号打捞过程

这一过程中,最难的当属安放沉箱。沉箱长33米、宽14米、重500多吨,分上下两层,水下定位难度极大,且一旦放下几乎无法调整位置,必须一次放准。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稍有闪失,价值连城的南海一号便可能毁于一旦。

沉睡海底的宝藏王国

随着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一座震惊世界的宝藏王国展现在世人面前。2019年,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圆满完成,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估值高达3000亿美元。

南海一号究竟有多“豪”?专家形容其“满船尽带黄金甲”。

船上光铜钱就有17000多枚,还有151件套金器,如金手镯、金腰带、黄金戒指等,以及124件套名器。瓷器更是精品荟萃,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

南海一号上的瓷器

众多文物中,一条1.7米长、1.1斤重的金腰带格外引人注目。它表面鎏金,由四股八条纯金金线编织成麻花状,宛如金蛇。专家推测其主人腰围在1.5-1.7米之间,大概率是个阿拉伯富商。

金腰带

依据有三:

一,腰带带钩和扣环表面有精美的葡萄状璎珞纹,这是阿拉伯人喜爱的装饰元素;

二,一同出土的鎏金龙纹手环,在宋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下,除皇家外,普通臣民严禁使用龙纹装饰,除非不是大宋子民;

三,南海一号上发现的手镯、戒指等金器粗大,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拇指,一只就超四两重,由此推断佩戴者体格壮硕,并非宋代中原人的体貌特征。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船舷淤泥中发现了非人类骸骨,经研究初步猜测是船员圈养的大鹅。最新动物考古研究表明,南海一号上还携带着鸡、鹅、猪、牛、羊等家养动物,以及捕捞的螺、贝壳、鱼、蟹等海洋生物,丰富的动物资源折射出当时港口贸易的繁盛。

令人称奇的是,这艘木制南宋商船在海底浸泡800多年竟未腐烂。据考古学家推测,沉船位置在海河交汇处,泥沙淤积,船体重力大直接沉入泥沙,泥沙的抗腐性使其最大程度得以保存,避免了氧化。

南海一号复原模型

同时,船体采用抗浸泡能力极强的马尾松材质,且运用了始于唐代的水密隔舱技术,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狭小密闭船舱,即便部分船舱破损,也不影响其他船舱,低氧环境加上先进技术,造就了南海一号这一航海奇迹。

南海一号不仅是一场财富的打捞冒险,更是一扇窥探历史的窗口。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发现,如同敦煌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一般重大。

它的打捞和研究,为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使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涨知识##南海一号#

【文本来源@绝密研究所所长的视频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南海   沉船   金器   鎏金   船体   商船   国花   船舱   泥沙   南宋   珍宝   海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