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加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导的“意愿联盟”电话会议时,以咄咄逼人的语气向欧洲领导人发出威胁。这场原本讨论乌克兰战后安全保障的会议,瞬间变成了特朗普对欧洲的施压舞台。他不仅命令欧洲停止购买俄油,还进一步命令:“欧洲领导人必须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因为中国在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
为何特朗普如此急迫,连下两道命令?答案就藏在几天前中俄蒙三国签署的能源大单中。9月2日,中俄蒙三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这条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气田出发、经蒙古国抵达中国华北地区的能源大动脉,设计年输气量达48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意味着未来30年内,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两国天然气贸易总规模将提升至每年1060亿立方米,这将为俄罗斯每年带来超过270亿美元的收入。特朗普政府其实一直想重启对华能源谈判,把美国的页岩油、液化天然气卖给中国,既能赚钱,又能拿捏中国。
结果没想到,中俄这么快就把“西伯利亚力量-2号”敲定了,直接断了美国的念想。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自己国内的能源库存早就堆成了山。页岩油企业本来指望着中国能够帮一把,现在管道一签,中国以后肯定会优先买俄罗斯的天然气,美国的能源出口路更窄了。这条管道的意义,早就超出了能源本身。对中国来说,以后不用再担心“马六甲困局”,天然气从俄罗斯直接走陆地管道运过来,安全又稳定,相当于给国家能源安全上了“双保险”。
对俄罗斯而言,这不仅解决了能源出口的难题,还跟中国达成了“深度绑定”——除了能源,两国在金融、军事、外交上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特朗普如今要求欧盟领导人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制裁,这标志着他对华态度的明显转变。此前,中国和印度同样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消费国,美国却只对印度实施过这个二级关税制裁。如今,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变了,要求欧盟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很显然是受到了这次中俄敲定中蒙俄天然气管道的影响。
中俄能源合作最让美国担忧的还是两国用本币结算能源交易。这事儿看起来小,其实是在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靠美元收割全球,现在中俄带头“去美元化”,其他国家说不定也会跟着学。特朗普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想“拉拢俄罗斯制衡中国”,结果中俄反而越走越近,还联手给他来了这么一下。
特朗普的两道命令让欧洲陷入两难境地。面对美国的“被迫选边站”压力,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意见不一:有些国家依赖对华出口,有些国家则和美国捆绑更深,内部协作难度提升。预计欧盟短期内妥协可能性较低,可能会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解决分歧,比如以部分政策调整换取美国暂缓加税,同时尽量保持与中国的开放合作关系。
欧盟将继续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欧盟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自主性也在增强,从数字税到能源政策,欧盟在多领域展现出独立决策的能力。这种自主性将使其在中美贸易博弈中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利益作出选择,而非单纯迎合美国的要求。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