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酒鬼被妻子踹进酒缸,泡了3天爬出来说了句话,流行到现在


前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酒文化”也是一种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魏晋时期,有这样一个要酒不要命的“酒鬼”,在一次“酒战”中,他被妻子一脚踹进了酒缸。

没成想,他在酒缸待了三天三夜后,竟一点事儿也没有。而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一直流行到了现在。

那么,此人是谁?他究竟说了什么话呢?

“酒丈夫”刘伶

此人,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竹林七贤”都好酒,但只有刘伶,才是真正称得上是“醉魁”的人。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山涛、阮籍来举例,山涛的酒量是八斗。

八斗是什么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48斤酒;而阮籍呢,则可以醉酒近2个月都不带醒的。

即便是这俩人如此能喝了,却仍旧喝不过刘伶,可想而知刘伶那非同一般的酒量了。

刘伶喝起酒来,那真是不要命。平日里,每次乘车出游,他除了带上心爱的酒壶,还会吩咐下人携上一把锄头。

友人见状,不禁疑惑丛生:这刘伶出游,怎还带上锄头?刘伶一边晃着手中的酒壶,一边慢悠悠地说道:

“人生无常,不知何时便会醉死他乡,带上锄头,也好及时将我埋葬。”

某日,刘伶醉意朦胧,与一路人因琐事起了争执。那路人也是个火爆脾气,撸起袖子就要动手。

岂料,刘伶却十分镇定地同对方说:“老兄你看,我这鸡肋一般的身体,弱不禁风,哪还有地方能安放老兄你的拳头呢?”

此话一出,路人顿时愣在了原地。回过味儿来后,“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此事也不了了之。

然而,刘伶这般醉生梦死,最苦的莫过于他的妻子。两人结婚后,刘伶仍旧一心扑在酒上。

他的一生,最离不开的就是酒,好似那酒才是他的“妻子”。可以想象得到,两人少不了因为酒而产生摩擦。

当时,苏轼还曾写过一首诗,大意为:与刘伶的妻子相比,自己的妻子王闰之可强太多了。

至少在自己心情苦闷之时,妻子王闰之会十分体贴地拿来酒水,让自己解闷,而不是像刘伶妻子这般,为了“区区酒钱”而劝其戒酒。

其实,苏轼误会了刘伶的妻子。刘夫人之所以劝他戒酒,倒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他的身体。

对于刘夫人来说,钱根本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刘伶这个人,她只不过是希望丈夫能戒了酒,别伤了脾胃、伤了身体。

然而,不论刘夫人如何劝说,刘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每日照喝不误,谁也奈何不了他。

刘夫人忍无可忍,遂一气之下,直接将他珍藏的酒全泼了,他的酒壶、酒杯等也被摔得粉碎

一日,刘伶的酒瘾上来了,便去找夫人讨酒喝。本以为夫人会多少“施舍”点,但夫人寸步不让,说什么也不给。

夫人本以为刘伶会一直纠缠下去,结果刘伶两手一摊,对其说道:

“好!既然夫人如此坚决,那我就听夫人的。但我自己戒不了,得向鬼神发誓。这样吧,你去准备一些酒肉来吧!”

夫人心想: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是要戒酒了?也就没多想,乐呵呵地就上街买酒买肉去了。

不久,妻子提着酒肉回了家。刘伶看到了,眼睛都放光了,但他表面上,仍旧不为所动,一本正经地跪拜在了神案面前,开始发誓。

直到听到刘伶发的誓言后,夫人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上当了!原来,刘伶发的誓根本不是什么戒酒,而是说:

我刘伶生来爱酒,嗜酒如命,这一天天只能喝五斗酒这哪里能够?这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啊!

说完,刘伶趁妻子不注意,一把夺过酒瓶,畅饮起来。喝饱吃足后,他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这一场“酒战”,以刘伶胜利而告终。

杜康造酒醉刘伶

人们常说,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一次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刘夫人明白,这场“酒战”是一场持久战,她绝不服输!

某日,刘夫人精心准备了一大缸美酒,声称自己已然想通,不再干涉刘伶的饮酒之事,随他心意,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刘伶闻言,欢喜得如同孩童一般,蹦蹦跳跳地跑到酒缸旁,大口大口地畅饮起来。他全然未曾察觉,夫人的脸色早已阴沉无比

夫人原本以为,刘伶能听出她话中的深意,谁料他仍旧是那个老样子,一见到酒就迈不开腿。

后一气之下,一脚将其踹到了酒缸里。(刘伶身材矮小,是竹林七贤”中,个子最矮的人。据记载,他的身高还不到一米五。)

接着,便拿起一旁的木板,直接盖了上去,并对刘伶说道:“好!你不是爱喝吗!我不管你了!你就在这酒缸里喝个痛快吧!”

言罢,刘夫人怒气冲冲地离去。然而,一连三日过去,酒缸内竟毫无动静。刘夫人心中开始忐忑不安:

“不好!莫非他真的醉死在里面了?”

随后,便着急忙慌地来到了酒缸处,不断呼喊刘伶的名字。结果,当刘夫人掀开木板一看,刘伶满脸通红,醉醺醺地窝在酒缸里呢!

刘夫人又急又气,张了张嘴也没能说出什么。或许是冷风吹拂的缘故,刘伶渐渐苏醒过来,他趴在酒缸边,豪气干云地喊道:

“还有谁!”

谁曾想,刘伶这句随口而出的话语,竟然流传至今。关于刘伶与酒的故事,还有一段趣闻。

说是有一回,刘伶来到了杜康久舫门前,这门上贴着的对联引起了刘伶的注意。

上联曰: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云:蛟龙三盏海底眠;横批则是:不醉三年不取钱。

刘伶一下来了兴致,想要看看这酒是否真的能让人“醉三年”。结果三杯酒下肚,刘伶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这一刻,他不得不佩服这酒的威力。在赊完账后,刘伶摇摇晃晃地回到了家。夫人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岂料,刘伶却说:

“夫人,我就要死了。记住,一定把我埋到酒池内。”

说罢,头一歪,直接晕了过去。一晃,三年转瞬即逝。这天,杜康来到了刘府,专程来拜访刘伶,主要还是为了能拿回之前欠下的账。

刘夫人听后,不悦道:“你找我要酒钱,我还要找你要人哩!三年前,他喝完酒后,回来就死了。”

杜康听后,当即变了脸色:“什么!他没有死!他那是醉啦!”说着,两人便来到了埋葬刘伶的地方。

“刘伶,醒醒!刘伶,醒来!”杜康忙唤刘伶的名字。

不一会儿,刘伶从棺材里坐了起来,边打个哈欠,边伸了懒腰。在看到杜康后,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杜康好酒!真是好酒啊!”

从此,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

不过,从这个故事中,也能看出,刘伶那“嗜酒如命”是出了名的。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

《世说新语》中,有对刘伶形象的描述:说刘伶身长六尺(一米四几,不到一米五)、貌甚丑顇。

在其他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大多是用“文人酒痴”、“容貌丑陋”、“一米四几”、“与世无争”等词汇来形容刘伶。

尽管刘伶的长相没有那么地出众,但当时可不是个看脸的时代,他的才华和能力可是不是吹的。

据传,刘伶一旦喝了酒,他的行为便如同脱缰野马,直接没了准,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有一回,刘伶喝酒喝上了头,也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想要脱衣服。结果没多久,家里便来了客人。

如果家里没人,那刘伶爱怎样怎样,在家中一丝不挂地裸奔也成。可现实却是,家里来客了啊!

然而,刘伶毫不在意,仍旧一丝不挂地边喝酒边接待客人。这时,其中一个客人见此情形,不免出言讥讽了刘伶一番。

刘伶听后,非但不怒,反而以一番“诡辩”回击:

“这天地,就是我的房子;这房子,就是我的衣裤。你们这是钻到我的裤裆里来了,谁让你们来了?”

刘伶的这一“诡辩”,将客人直接怼得说不出话来了。按理说,刘伶作为一个建威参军,作为一个高官,理应不该如此糟践自己。

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其实,从刘伶的“肆意酣饮”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他以一种委婉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他是爱喝酒不假,但并非是为了喝酒而喝酒,更多的是他对自己情绪的一种体现,是他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

魏晋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混乱,最高集团权力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改立了晋朝。当时,原魏国的朝臣们对司马氏家族的种种行径颇为不满。

然而,在权力的压迫下,再不满也得憋着,他们只能将不满深埋心底。因此,多数人采取了消极、不合作的态度,刘伶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刘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无法释怀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根本就别不过弯儿来,也无心工作。

为了排解自己的这种苦闷情绪,刘伶只好终日与酒为伴,与友人喝酒发牢骚。

不久,司马炎派人去请刘伶出仕。(此前,司马昭曾削去了刘伶的官职,并下令终身不再录用他)

可此时的刘伶,早已心灰意冷,无心仕途,没了那报国之志。为了将朝廷之人给抵挡回去,刘伶先是喝得酩酊大醉,后又赤身裸体冲向村口来迎接朝中大臣。

大臣们见状,都以为刘伶已经疯癫。毕竟不论他们如何与刘伶说话,刘伶来来回回就只重复那么几句话。

“可惜,可惜啊!”大臣们连连叹息。眼见刘伶已成这等“疯癫”模样,大家只好无奈地转头回去复命。

就这样,刘伶自己主动切断了自己的仕途。从此,这世间再无“参军” 刘伶,而多了个“酒鬼” 刘伶。

参考资料

竹林七贤的醉酒- 胡阿祥.环球人文地理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程新兵.新教育

刘伶与酒- 褚祎娟.黄河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美食   酒鬼   妻子   古代   夫人   酒缸   竹林   司马   酒壶   锄头   大口   嗜酒如命   大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