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短短一个月内,三位叱咤风云的亿万富翁相继离世,给商界投下了一片阴影。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香港股神"李兆基的离世,尤其是他与李嘉诚之间那段堪称传奇的恩怨往事,而这细说这三位,究竟何许人也呢?
说起李兆基,香港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靠着地产起家的商界大佬,被誉为"香港股神"可不是白叫的。他那双看准商机的"火眼金睛",在香港商界可是出了名的。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要数他和李嘉诚之间的那场"美丽华之战"。这事说来有意思,两位老江湖都看中了美丽华酒店的地皮,这块地可是香港的"黄金宝地"。
李嘉诚打的算盘是"拆掉重组",但这个主意在美丽华的股东那儿并不讨喜。李兆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立马换了个思路:保留品牌,低价收购。
这一招可真是打在了痛处上。李嘉诚的如意算盘落空,损失了165个亿。这笔钱搁谁身上都不是小数目,但在商场上,输赢本就是家常便饭。
4月10日,一则震惊华人圈的消息传来:菲律宾钢铁大王郭从愿被绑架撕票。这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铁骨柔情",却以如此悲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人生。
郭从愿的故事,要从1985年说起。那年,这个福建小伙子怀揣梦想,只身前往菲律宾打拼。刚到菲律宾时,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钢铁厂工人,每天和铁锈、机油打交道,过着最苦最累的日子。
但郭从愿不是等闲之辈。他白天在工厂干活,晚上就研究钢铁市场,琢磨行情走势。工友们都说他"像个铁疙瘩似的",认准了目标就往前冲。这股韧劲儿,跟他天天打交道的钢铁还真有几分相似。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从愿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准确把握住了菲律宾钢铁市场的脉搏。
他总能在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就做出准确的判断。渐渐地,这个曾经的普通工人,成了令人敬佩的"钢铁大王"。
但让人感动的是,郭从愿发达后并没有忘本。他时常说:"赚钱容易,但要赚得有意义。"这不是空话,光是对家乡福建的捐款就超过2000万元。他说过,再大的成功,也抵不过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成功企业家的人生,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
绑匪索要1.6亿比索的赎金,家人不惜多支付0.5亿比索,总计支付了2.1亿比索,就是为了换回他平安。可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具冰冷的遗体。
离世的第三位富豪梁希森,虽然没有前两位那么高的知名度,但他的故事却格外让人暖心。
梁希森的创业史,还真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他先是开了个面粉厂,后来又搞了个毛
这些小生意虽然赚不了大钱,但给了他最初的创业资本。等到手里有了点积蓄,他就瞄准了建筑和房地产行业。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梁希森发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帮助家乡父老。在那个年代,农村青年都往城里跑,可他却反其道而行,回到农村建厂办企业。
有意思的是,他建厂不为赚钱,就是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村民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有固定工资的产业工人。那时候村里人见了他,都亲切地叫他"希森老板"。
更让人竖大拇指的是他的"别墅工程"。在农村盖别墅,而且还是非盈利的,这事放在现在都少见,更别说是在那个年代了。
但真正让梁希森名声大噪的,是他在土豆产业上的成就。要知道,在他之前,中国的土豆品种大多依赖进口。他瞄准这个缺口,带着团队开始研发新品种,最后大获成功。
生命的长度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却可以无限延展,这些富豪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吧。
参考资料:
北晚在线:《“土豆大王”梁希森逝世,一生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济南时报 : 《两名中企高管在菲律宾惨遭撕票背后:绑架中国人在当地成产业链》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