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这次会议,简直像是押宝,赌的不只是经济走势,而是它还能不能扛住眼前这一连串的“数据翻车”和“政治抽打”。
从就业数据大幅下修,到通胀压不下去,再到特朗普阵营步步紧逼,美联储眼下的处境就像在暴风雨里开船,雷达坏了,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礁石,方向盘还被人从后头拽着。
这次到底是降25个基点,还是50个?这表面看是一次利率调整,背后却是一次对美联储独立性、权威性乃至可信度的全面考验。
先看数据这块“地板”出了多大问题。美国劳工部刚刚修正了过去一年的就业数据,从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新增岗位比原来少了91.1万个。
这不是小数目,是史上最大修正,等于把一整年的“稳健复苏”说成是“纸上繁荣”。这也直接打了市场和美联储的脸——你靠这些数据来判断经济热不热,现在才发现原来温度计根本坏了。
更要命的是,8月非农就业也不给面子,只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失业率也不客气,从4.2%升到4.3%。
这三个指标放在一起,说明一个问题:美国经济的发动机正在降速,甚至可能已经“熄火”了。
可偏偏通胀又不给台阶下,8月CPI同比上涨2.9%,核心CPI还达到了3.1%。这意味着,虽然就业市场在喘气,但物价还在上蹿。
这就让美联储进退两难:就业疲软要降息救市,通胀顽固又得维持高利率压制。这场货币政策的左右拉扯,就像是消防员要灭火,但水龙头一开,房顶先塌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美联储的政策依靠的是“数据驱动”。但如今数据本身就已经不靠谱,拿着错的地图走路,不撞墙才怪。
这让市场对美联储的决策基础产生了严重质疑:你到底是看数据,还是看风向?
而市场早就开始下注。根据CME最新数据显示,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高达95.8%。换句话说,市场压根不觉得还有悬念,已经提前按“降息”键交易了。
如果美联储最后按兵不动,不只是预期落空,恐怕就是信任崩塌。当大家都在问“降多少”时,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未来的利率路径,是否还值得信?
经济数据左右为难,政治压力就更加明刀明枪。特朗普的算盘不遮不掩,就是要把美联储变成自己的“选战助攻手”。
一边公开喊话鲍威尔“必须立刻降息”,一边试图撤换不听话的联储理事莉萨·库克,虽然暂时被法院挡了回来,但这只是前哨战。
如今的美联储理事会,七个席位里四个是特朗普任命的,三个来自拜登团队。如果再加上特朗普提名的斯蒂芬·米兰顺利入局,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影响力将更进一步。
这意味着,美联储未来的每一次加息或降息,背后都可能牵扯到政治干预的影子。
这对鲍威尔来说,是巨大的压力。他的任期还有不到八个月,眼前既要稳住市场,又要守住独立性,但这条路越来越窄。
如果说过去美联储还能在技术和数据之间做选择,现在则多了一条维度:要不要听白宫的指令。
白宫也不再遮掩。新闻秘书公开表示“鲍威尔没有任何借口,必须立刻降息”。这种赤裸裸的表态,已经不是“政策建议”,而是“行政干预”。这对美联储来说,是一次正面挑战。
这种局面,正在侵蚀美联储赖以自立的“独立性”标签。如果央行连自己什么时候该加息、什么时候该降息都要看白宫的脸色,那它还算是央行吗?
这种质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经济学者在公开讨论的现实问题。
而这种政治干预的副作用,在市场上早已有所体现。美元指数最近波动剧烈,美债收益率一度失控,全球资本市场开始担心:美联储是否还能作为全球金融稳定的锚?
如果它都开始“听令而行”,那全球货币政策的逻辑就要重写了。
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降息2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接下来怎么走?这才是市场最关心的方向盘。
这次会议除了宣布利率,还会同步公布点阵图和经济预测摘要。
从目前市场情绪来看,点阵图可能会释放出一种“就业悲观+通胀乐观”的组合信号,也就是说,美联储很可能倾向于更为鸽派的政策路径。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降息的节奏会清晰,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内部分歧越来越大,未来路径才更扑朔迷离。
根据市场定价模型显示,到2025年底,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4.1%,降75个基点为71.6%,甚至有2.9%的概率认为会直接降100个基点。
而再往后看,到2026年中,市场甚至押注美联储可能降息125至150个基点。换句话说,市场已经开始为“急降息”做心理准备,但美联储内部却并无一致意见。
6月公布的点阵图就已经显示出明显分裂:支持年内降息两次的官员与坚持维持现状的基本对半。而随着数据越来越难读,分歧只会更大,不会更少。
专家观点也分成两派。比如,胡捷教授认为未来一年降息200个基点完全有可能;而白雪则更谨慎,认为本轮终点可能在3.5%-4.0%区间。
两种路径,反映的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两种判断:一派认为“软着陆”已现曙光,另一派则担心“滞胀”难以摆脱。
但无论哪种判断,核心问题只有一个:美联储能不能在不失控的前提下,实现政策转向?
如果降息太快,通胀可能死灰复燃;如果降得太慢,经济可能彻底熄火。这种两难局面注定让政策路径变得模糊,甚至“混乱”。
而全球市场正站在这个分岔口上等待信号。欧洲央行已经迈出降息步伐,日本也在权衡退出负利率,中国则在灵活调整政策节奏。美联储一旦方向不明,全球央行恐怕都要“重新校表”。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利率调整,而是一场关乎制度信任的生死考。美联储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上,前方的路布满了经济陷阱、政治地雷和市场的不信任感。
25个基点可能是妥协,但也是试探;真正的风险,不在当下的利率点位,而在未来的路径选择。如果连“世界最强央行”都开始犹豫不决、风声鹤唳,那全球金融秩序的锚,也就松动了。
信息来源:
美联储明晨大概率重启降息,年内将降息几次?2025-09-17 07:45来源:澎湃新闻
美联储降息大事盘点,议息会议在即,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2025年09月16日 22:28:29财联社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