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还记得那部由现实改编的富豪大剧《继承之战》么,全球报业大亨的公司现在也终于迎来了大结局,谁能想到,剧里的失意者成为了最后的大赢家,长子成为了继承者,获得了市值195亿美元的公司,也就是人民币1386亿元。
在这周这个持续多年的继承者话题总算落下帷幕,在亲生骨肉之间的“法院”、“爆料”中结束。
而其他的孩子则获得了11亿美金的补偿,这部大型连续剧总算是完结了。
追《继承之战》时,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纠结,明明罗伊家没一个“好人”,洛根专横、肯德尔糊涂、罗曼荒唐,可就是忍不住盯着屏幕?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这剧居然连个“三观正”的角色都没有,难道不怕观众看歪?
还有那些搞笑的片段,笑着笑着又突然想起他们干的坏事,这喜剧到底是帮我们看清反派,还是在帮他们“洗白”?
或许有人会说,全剧都是不道德的主角,还故意去掉道德指南针,观众看久了会不会被带偏?比如觉得富豪的自私、残忍是正常操作,甚至潜移默化认同这种价值观?
这个担心其实能理解,毕竟传统剧里总有个“好人”帮观众分清对错。
但剧组其实早想到了这点,他们用纪录片风格的手持镜头、快速拉近镜头,故意削弱奢华感,就是用荒诞感打破“富豪生活很美好”的幻想。
而且剧里的喜剧元素不是为了讨好反派,而是像网友说的,用“尖刻的羞辱”展示他们的懦弱,观众看到的是可笑而非羡慕,再加上悲剧底色,反而会在“嘲笑+震惊”中更清醒,这些人的权力背后全是阴暗,根本不值得认同。
可能还有人质疑,用喜剧写权贵的懦弱,会不会消解他们恶行的严重性?这些搞笑的细节,会不会让观众忘了他们之前做的坏事。
他们恶劣的行为反而让大家同情起这些可怜人,这里需要区分“展示懦弱”和“美化恶行”的差别。
有些网友说,喜剧作家擅长展示男性的懦弱,这种手法其实是“去光环”,比如有人看着很威严,但剧里会拍他怎么利用孩子的软弱控制肯德尔,把“权力者”还原成“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塑造成“冷酷但强大”的反派。
观众看到的不是“可怜”,而是“讽刺”,你看这些能决定别人生死的人,内心居然这么脆弱,还靠伤害家人维持权力,这种反差反而让他们的恶行更刺眼,比如肯德尔就算臣服了,他撞死人的事没被抹去,喜剧只是让他的“坏”更真实,不是更轻描淡写。
还有人可能觉得,剧里把罗伊家族写得全员地狱级坏,是不是太片面了?现实里的富豪难道就没有一点正面的吗?这会不会是刻意制造富豪都坏的刻板印象,为了批判而批判?
其实,剧里的角色不是“全坏得一样”,一些人虽然也没道德底线,但“最令人不适的瞬间几乎都属于男性角色”,说明人物有差异,不是一刀切。
罗伊家族借鉴了现实中这些“权力滥用的富豪”,不是所有富豪,就像我们说“有些老板压榨员工”,不代表所有老板都这样。
剧里聚焦的是“掌控传媒帝国的超级权贵”,他们的权力能影响更多人,所以更需要揭露权力带来的扭曲。
而且“富人通常不是伟大的审美家”,不是说“富人都坏”,而是说“权力+财富容易让人变得乏味、自私”,这是对“权力结构”的批判,不是对“富豪群体”的刻板印象。
并且《继承之战》的创意“早已融入自身DNA”,不是刻意迎合潮流。
经过这些思辨会发现,剧组放弃“道德指南针”、用喜剧+悲剧的手法,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真实。
现实里的权力场本就没有“绝对好人”,用复杂的手法让观众看到反派的“可笑+可恨+可悲”,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权力循环与家族虐待”的本质,这比简单喊“富豪不好”要有力得多。
再回头看《继承之战》,是不是突然懂了它的“坏”有多巧妙?它没放“道德指南针”,却用摇晃的镜头、荒诞的细节,让富豪的奢华变了味。
它用喜剧戳穿权贵的懦弱,不是为了让人同情,而是让我们看清,再威风的权力,底下也藏着不堪。
这剧从不是为了批判“所有富人”,而是借着罗伊家的故事,把权力如何扭曲人性、家族虐待如何循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
下次再看剧里的荒唐事,或许你会笑着感慨,原来最真实的批判,从来都不用喊口号。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