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硬通货,很多重要建设都离不开钢铁的支撑。
1月26日,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消息中可以看到,韩国2024年钢铁产量在全球排行榜上稳稳坐在了第七把交椅,产量达到了6350万吨的粗钢产量。
这不禁让人好奇,作为中国钢铁产业中流砥柱的山东省,它的钢铁年产量又是多少?和韩国相比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韩国钢铁业在全球范围内可是个不容小觑的角色,别看韩国国土面积不大,但钢铁产量却能挤进世界前十,这背后离不开几家大企业的支撑。
浦项制铁、现代制铁和东国制钢,这三大巨头就像是韩国钢铁业的“三驾马车”,各有所长。
现代制铁的高级钢板生产线,技术含量高,广泛应用于汽车和造船领域;东国制钢研发的千兆帕级钢筋产品,强度超高,在建筑行业里很受欢迎。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是18.39亿吨,比前一年稍微降了点,但12月份却来了个反弹,增长了5.6%。
韩国全年产量6350万吨,虽然排第七,但同比下降了4.7%。这下降可不是偶然,背后有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
最直接的影响来自美国的关税政策,2025年2月,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下子就让韩国钢铁企业慌了神。
要知道,美国是韩国钢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韩国对美出口钢铁276万吨,占钢铁出口总额的13%。关税一加,韩国产品在美国的价格优势就没了,竞争力大打折扣。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就搞过类似的操作,当时韩国通过谈判拿到了263万吨的免关税出口配额,但代价是对美出口量减少了约100万吨。
这次关税重启,韩国钢铁业界估计损失可能高达1.2万亿韩元,约60亿元人民币。
一些工厂已经感受到了寒意,比如现代制铁的浦项第二工厂,从2024年12月开始就部分停工,工人们轮流休息;蔚山的工厂也计划暂停生产线。
为了应对,部分企业开始考虑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去,但这又可能导致国内减产和裁员,形成恶性循环。除了外部压力,韩国钢铁业内部也有问题。
国内建筑行业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同时,日本和中国的热轧钢板大量进口,价格比本地产品便宜30%以上,中小钢铁企业更愿意用进口货,这进一步挤压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有些韩国媒体把出口低迷归咎于中国的“廉价钢材”,说中国钢铁“过剩”涌入市场,但说实话,这更多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全球需求萎缩,韩国产品竞争力不足才是根本原因。
那么,同样面对全球挑战,中国的钢铁业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钢铁产量还很低,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钢铁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到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05亿吨,虽然比前一年微降1.7%,但依然是全球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2月份产量7600万吨,同比增长11.8%,显示出很强的反弹力。
中国钢铁业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引进和创新。1966年建成的第一个自动化纯氧顶吹转炉车间,完全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标志着技术上的突破。
近年来,绿色转型成为重点,比如河北省有56家钢铁企业实现环保绩效最高等级,淘汰落后设备,推广碳捕集技术。
全国还培育了117家能效标杆工厂,形成6.6亿吨绿色产能,2025年第一季度吨钢综合能耗降到542.70千克标准煤,效率提升明显。
在出口方面,2025年中国钢铁呈现出内需弱、出口强的格局。1-8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0.0%,钢坯出口量更是暴增293.24%。
尽管面临反倾销贸易摩擦,但中国钢材的价格优势依然支撑着出口高位。
同时,半成品钢材出口增长,也缓解了国内供应过剩的压力。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产能扩张、技术引进、高速增长和绿色转型等多个阶段。
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产量,还提升了质量,让中国钢铁在全球市场上更有话语权。当然,挑战也不少,但整体上看,中国钢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
那么,具体到省份层面,山东又是怎么做到脱颖而出呢?
山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钢铁产业是其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2024年,山东粗钢产量达到7272.8万吨,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比韩国全国的6350万吨还高出近1000万吨!
不仅如此,山东钢铁业还实现了营收3312.66亿元,利润15.45亿元,在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
山东钢铁业的成功,可以用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来概括。山东推动内陆产能向日照、莱泰等沿海基地转移,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日照钢铁的ESP生产线,跑出了加速度,特色产品产量占全省10%,这得益于早些年上大压小的改造,淘汰了高能耗设备。
高端化体现在产品结构上,山东生产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油罐钢等,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满足了高端需求。
智能化则通过自动化控制、数据管理提升效率;绿色化更是亮点,全省12家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A级水平,8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真正实现了吐绿向高。
山东的转型不是空谈,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行动。2018年以来,通过产能转移,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升了含新量和含绿量。
在优化布局中,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产生了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这些措施让山东钢铁产业“老树发新芽”,不仅产量高,质量也更优。
山东钢铁业还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推广绿色技术,减少能耗,这在国际环保趋势下更具竞争力。当然,山东也面临挑战,比如全国钢铁需求放缓,但通过内部挖潜和出口导向,保持了活力。
2025年1-8月,中国钢材出口增长,山东作为重要基地,贡献不小。可以说,山东钢铁业的例子,展示了中国地方产业如何通过转型应对全球变化。
通过对比韩国和山东的钢铁产量,我们能清晰看到差距断崖的存在,韩国作为世界第七,年产量6350万吨,而山东一个省就达7272.8万吨,轻松超越。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反映了不同发展路径的结果。
韩国钢铁业受外部关税和内部竞争困扰,面临转型压力;而中国钢铁业,尤其是山东这样的省份,通过绿色转型、技术升级,展现了韧性和活力。
这种差距背后,是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的综合体现。中国钢铁业从追赶到领先,山东从传统到绿色,都说明了一点,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应对挑战、聚焦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
钢铁产量的比较不只是数字游戏,它让我们看到工业实力的变迁,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看。钢铁虽硬,但发展和创新更硬气!
2024年世界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5-01-26
老树发新芽 吐绿又向高——山东钢铁产业向“新”而行——大众日报2025-02-20
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韩国钢铁行业损失或达人民币60亿元——千龙网2025-03-13
韩国也要对中国钢铁下手,“恐加剧贸易摩擦”——观察者网2025-02-19
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钢铁征收25%关税,韩国钢铁业界陷入“紧急状态”——环球网2025-02-12
2025年中国钢铁出口:“内需弱、出口强”格局下的高增长与反倾销挑战——新浪财经2025-09-24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