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几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事儿,大家都挺关注的,尤其是2024年拜登政府那波操作,直接把电动车关税从25%提到100%,半导体也翻倍到50%,锂电池啥的也跟着涨价。这事儿一出,国际上反应不小,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就跳出来说,美国这么搞下去,可能像清朝晚期那样,自个儿把自己关起来,结果国家越来越弱。欧盟那边呢,本来也想对中国电动车动刀子,但一看美国这么玩儿,就有点儿犹豫,决定先缓一缓。整个事件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的微妙变化,大家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利益。
先说说美国为什么这么干。拜登政府2024年5月14日宣布的这些关税,主要针对中国的新能源和科技产品,说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避免不公平竞争。实际上,这事儿跟特朗普时期就接上了轨,当时特朗普就搞过一波关税战,现在拜登加码,电动车关税直接四倍跳,半导体也从25%到50%。贸易代表办公室后来在5月22日细化了规则,有些从8月1日生效,其他的拖到2025年或2026年。表面上看,这是经济政策,但里面掺杂着政治因素,大选在即,拜登想通过对华强硬来拉票,让选民觉得政府在维护美国利益。可从长远看,这么高关税等于给自己筑墙,进口成本涨了,美国消费者得买单,企业竞争力也受影响。
杨荣文这个人,背景挺深。他1954年生在新加坡,当过23年政府高官,从信息艺术部长到卫生部长、贸易工业部长,再到外交部长,2011年退下来后,转去私人企业,当嘉里集团副主席,还在复旦大学当访问学者。杨荣文对中美关系有不少看法,经常在国际论坛上发言。2024年5月23日,在新加坡一个投资会议上,他直言美国误判了中国意图,以为中国要取代美国霸主地位,就拼命打压。可他觉得这不对头,美国这么加关税,就像清朝闭关锁国,自以为高墙能挡住外来影响,结果国家虚弱,被列强欺负。清朝晚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就因为拒绝开放,科技经济落后,丢了领土,签了不平等条约。杨荣文的意思是,美国如果继续封闭市场,不参与全球竞争,早晚会重蹈覆辙,失去活力。
杨荣文还提了东盟国家的立场。大多数东盟国家不想和中国对着干,中国是他们的贸易伙伴,美国老是逼着选边站队,但东盟更在意自家利益。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这些年蹭蹭上涨,2023年就超过8000亿美元,东盟不想因为美国政策丢了机会。杨荣文说,美国的做法国际上不买账,很多国家觉得这是保护主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企业一看关税高,就转战其他市场,比如巴西,2024年4月和5月,巴西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出口地,销量翻了好几倍。这不光改变了贸易流向,还刺激了美国本土产业压力增大。
普京也插了嘴。2024年5月28日,在塔什干新闻会上,普京批了美国财长耶伦的“中国产能过剩”论,说如果产品有市场盈利,就不算过剩,这是美国在玩弄事实。后来在6月6日圣彼得堡论坛上,他又说西方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剩是胡扯,市场决定一切。这话挺支持中国的,显示出国际分歧。俄罗斯和中国关系近,这些年,能源贸易啥的合作多,美国关税一加,间接帮了中俄抱团。
欧盟这边,本来对中国电动车挺上心的。欧洲有大众、奔驰这些老牌车企,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量大,2023年就超50万辆。欧盟从2023年10月就开始反补贴调查,原计划2024年6月5日出结果,但内部意见不统一,法国想保护本土产业,德国怕中国反制,影响自己对华出口。结果,欧盟推迟了决定,等到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后。选举完,6月12日欧盟初步结论,说中国电动车有补贴不公。7月4日,他们上了临时反补贴税,从7.8%到35.3%,加上原有10%关税,最高45.3%。但这事儿没完,10月4日成员国投票,转成正式关税,为期五年。中国商务部马上说要维护权益,对欧盟产品查反补贴。
整个过程,欧盟的犹豫挺明显。美国5月加关税后,欧盟没马上跟进,一是内部吵架,二是怕中欧关系闹僵。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贸易额超8000亿欧元,欧盟担心中国报复,比如对欧洲汽车或农产品动刀子。结果,中国确实启动了对欧盟猪肉和乳制品的反倾销调查。欧盟这么拖延,反映出他们不想完全站队美国,更想平衡利益。保护主义抬头,但欧盟知道,封闭市场不是长久之计。
后续发展呢,到2025年8月,贸易战还在升级。特朗普2024年竞选时就说要对中国商品加60%关税,2025年1月他上台后,2月1日真加了10%,中国4日回击,加15%关税到煤和液化天然气,10%到原油啥的。关税越来越高,美国到145%,中国125%,全球贸易受冲击,预计损失0.2%。但两国都留了后手,有些商品没上关税清单,还在谈解决办法。中国转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多样化,美国企业也抱怨成本高,供应链乱。拜登时期关税转嫁给消费者,电动车价格涨,民众买不起,本土产业也没那么快跟上。
杨荣文继续发声。2025年5月12日,他在复旦大学对话,说贸易战加速多极世界,美国关税像特朗普风格,但贸易总有出路。6月2日接受采访,分析中美前景,说中国想多极平衡,不想称霸。7月1日在瑞士银行会议上,他又提特朗普关税对全球冲击,但商务韧性强。7月7日谈中新外交35周年,东盟要平衡大国。杨荣文观点客观,强调新加坡不选边,但若逼急,可能偏中国,因为经济现实。
这事儿启示挺多。保护主义听起来护自家,但长远看,像清朝那样关门,科技经济就落后。全球供应链连着,大家互相依赖,美国加关税,中国转市场,欧盟犹犹豫豫,最终谁都得付出代价。东盟国家聪明,保持中立,捞好处。中国这些年经济韧性强,2024年GDP增长5%,尽管有房地产债啥的,但出口转向快。IMF预测中国到2029年增长3%以上,可能2050年超美国,但人口大,科技差距在。欧盟2024年经济增长慢,1.5%左右,贸易战加剧通胀。
美国内部,农民最惨。大豆出口中国从2018年掉到18%,后来回升到55%,但关税战打乱节奏,农场破产多。威斯康星州奶农、威士忌生产商损失大,出口中国锐减。企业像苹果、通用电气,供应链移出中国,但成本高,效率低。消费者买东西贵,通胀压力大。欧盟车企如大众,2024年在中国销量占总销量30%,怕反制丢市场。德国总理朔尔茨2024年4月访华,就为稳住汽车出口。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