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部历任部长都是谁?

悟空谈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此时如何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1952年,经过中央批准,决定撤销贸易部,成立了商业部与对外贸易部(简称外贸部)。


外贸部一共存在了三十年时间,为我国的对外援助、对外贸易促进、海关管理以及商品检验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2年,对外贸易部与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部,简称外经贸部。在外贸部存在的三十年时间里,一共有五任部长(含一任代理部长),那么,外贸部的这五任“一把手”都是谁呢?

叶季壮

叶季壮是外贸部的第一任部长,早在红军时期,他就从事供给与后勤方面的工作,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叶季壮建立了一套非常适合当时环境的供给制度,并且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勤干部,促进了我军后勤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支持了革命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担任了贸易部的第一任部长。任职期间,他在活跃国内交易市场、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1952年,外贸部成立后,叶季壮担任了外贸部第一任部长,他也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65年,叶季壮中风住院,林海云代理了外贸部部长。


林海云

革命时期,林海云也是主要从事经济工作,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他通过经济手段带领冀南根据地的军民度过了灾荒。新中国成立后,林海云进入贸易部工作,主要负责对外贸易司。外贸部成立后,他担任了外贸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务,是叶季壮身边的得力助手。1965年,叶季壮住院之后,林海云代理了部长一职,1970年,林海云因病卸任代部长。


白相国

1970年,林海云因病住院之后,白相国担任了外贸部革委会主任(相当于外贸部部长)。白相国是军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十年浩劫时期,很多军队的干部进入部委工作,白相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外贸部的。1973年,白相国被调回部队,此后李强担任了外贸部的新任部长。


土地革命时期,李强曾在中央特科任职,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强担任了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和电信总局局长等职务,在国内通邮、通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73年,李强接替了白相国的职务,成为外贸部的新任部长。担任外贸部部长后,李强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力所能及地维持外贸秩序,减小“四人帮”对外贸工作的破坏。1981年,李强卸任外贸部部长,此后郑拓彬担任了外贸部的新任部长。


郑拓彬

郑拓彬也是外贸部的最后一任部长,新中国成立时,他就进入贸易部的对外贸易司工作,是一名副处级干部。此后郑拓彬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在几任部长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对外贸易经验。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浩劫时期,郑拓彬也经受住了考验,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中央派到上海,参与了粉碎“四人帮”上海余党阴谋的工作。

在这之后,郑拓彬受到重用,1977年,他担任了外贸部副部长,1981年,郑拓彬升任外贸部部长。1982年,外贸部撤销,并组建了对外经济贸易部,郑拓彬被任命为第一副部长,继续为祖国的对外贸易殚精竭虑地贡献。1985年,郑拓彬升任部长,1992年,郑拓彬离职休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贸易部   部长   外贸部   历任   副部长   对外贸易   后勤   对外经济   职务   时期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