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苏常州新北经济开发区,这是继常州国家高新区之后,该区域在省级经济开发区布局上的重要突破。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江苏常州新北经济开发区等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苏政复〔2025〕10号)中首批获批的开发区之一,常州新北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不仅标志着常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常州新北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是连接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的枢纽,拥有“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内京沪高铁、沪宁铁路、常州港、奔牛国际机场等交通设施密集分布,常泰长江大桥的通车(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强化跨江融合能力,成为苏南与苏中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依托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雄厚产业基础,新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将重点承接“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包括智慧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2023年数据显示,常州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417.5亿元,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新型碳材料等产业集群已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行列,为开发区提供了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外溢的先天条件。
根据规划,常州新北经济开发区将聚焦创新驱动与产城融合两大方向。一方面,依托常州高新区现有的137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发区将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打造长三角北翼的科创高地。另一方面,开发区将推动产城融合,以高铁新城建设为核心,完善商业、教育、生态等配套功能。
新开发区的设立将显著提升常州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从产业协同看,其与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常州经开区等形成差异化布局,滨江开发区侧重绿色制造与跨江融合,常州经开区聚焦“四特三新”产业倍增,而新北经济开发区则依托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形成互补效应。
尽管前景广阔,但开发区的发展仍需应对两大挑战。其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压力增大。常州高新区现有面积508.91平方公里,而新开发区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产业升级,需借鉴常州经开区“盘活3000亩低效用地、建设百万平米高标准厂房”的经验,提升亩均效益。其二,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发区需延续常州高新区“3300亩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推动绿色制造和清洁能源应用,例如利用滨海港的LNG冷能梯次利用技术,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江苏常州新北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既是常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其实现“532”发展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发挥区位、产业与政策叠加优势,该开发区有望成为长三角北翼的创新增长极,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常州样本”。未来,如何在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找准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从“省级新秀”跃升为“国家标杆”。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