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上篇)

荣耀先(1896年—1927年4月11日),蒙古族,别号一介,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园村人。1911年考入归化城土默特旗高等学堂,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北京蒙藏学校。1921年,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内蒙古第一位共产党员。1923年,他受党组织委托回乡招生,动员了乌兰夫、云继先、多松年等一批蒙古族青年进入蒙藏学校学习,为革命培养了大量骨干力量。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与陈赓、胡宗南等人成为同学。在校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参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因作战英勇受到嘉奖。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后升任第六军突击团团长。1927年4月,在徐州茅村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

吉雅泰(1901年-1968年),字岱峰,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三两村。他是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也是第一位少数民族大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绥远特别区工委书记,同时组织中国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并任执行委员。1927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8年至1946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从事文宣工作,并获得多项荣誉。1946年回国后,历任内蒙古自治政府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中共呼纳盟委书记等职务。1950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之后还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李裕智(1901年—1927年10月),蒙古族,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双河镇南双墙子村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及内蒙古革命军副总指挥。他在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并在北京蒙藏学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5年,他受中共北方区委委派回到绥远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团组织,发展了30多名党团员。他还领导了归绥各界的反帝爱国斗争,组织游行集会和募捐活动,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1927年10月,在执行作战任务途中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二十六岁。

李森(1902年—1987年),蒙古族,出生于土默特左旗马勒钦村。1921年参加了蒙古民族地方武装“老一团”,1925年参加革命,做地下工作,1927年入党。1929年春,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同年冬季回国。1934年到1939年期间,李森在包头、呼和浩特等地从事秘密交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中共绥西地委蒙古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一任大青山抗日游击队队长,中共三段地工委游击队队长。1941年到1943年在延安学习。之后被派到内蒙古地区工作,先后担任骑兵独立旅旅长、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委员、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察哈尔盟公安局长、内蒙古骑兵12师师长等职。解放后,历任绥远省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绥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政协副主席。

奎璧(1903年3月10日~1986年2月7日),蒙古族,字子璋,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善岱乡保同河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内蒙古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进入北京蒙藏学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创办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1927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回国后任内蒙古革命军骑兵团第一营党代表。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大青山蒙古工委书记,组织和护送进步青少年赴延安学习。1941年任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1943年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作为大青山根据地代表出席党的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委会常委、中共巴乌工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委员、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高布泽博(1905年—1968年6月10日),又名春和,曾用名易阜、沙勃佐老夫、李保华,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忽拉格气村。1918年,进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读书,并参加了多次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进入北京蒙藏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军事。1926年,回到呼和浩特担任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农民部特派员,积极联络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教部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兼内蒙古农牧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等。


杨令德(1905年—1985年10月21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1921年考入归绥中学,期间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活动。1923年,进入教会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成为《绥远日报》的编辑,因宣传进步思想被开除党籍并撤职。1928年,回到归绥女子师范附小任职,并恢复国民党党籍,担任《绥远日报》总编辑。1931年到抗战前夕任绥远《社会日报》总兼任《绥远民国日报》、《西北日报》,同时任《大公报》、上海《时事新报》记者,主管绥远新闻社。抗日战争时期任《大公报》特派记者和驻陕西榆林特派员,兼任榆林《陕北日报》总编。1949年9月19日与董其武将军等39名绥远军政、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在《通电》上签名起义。建国后,历任绥远省政府副秘书长,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民革内蒙古区委会主任委员等职。

多松年(1905年—1927年),原名多寿,蒙古族,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乡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蒙古族第一个党支部书记。他在1925年与乌兰夫奎璧等人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组织农村、牧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作为中共热、察、绥特别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返回途中,因叛徒出卖在张家口被捕,面对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最终被杀害于张家口清河桥畔,年仅22岁。

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0月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组建中共西蒙工委,领导内蒙古西部革命斗争。1936年策动“百灵庙暴动”,打响蒙古族武装抗日第一枪。抗日战争期间,在伊克昭盟建立抗日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1947年主持成立中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并任主席。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王建功(1906年11月14日—1996年9月3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25年,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5月至9月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他与贾力更高布泽博一起回到绥远,领导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组建了中共绥远特支,并担任特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西省太原市牺盟会决死队做政治工作,后到绥远河套中共绥西工委军事委员。1938年5月,赴延安抗大学习,后在晋西北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民运部任职。1941年春回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历任中共绥察区委秘书长、绥西专署副专员。建国后,历任绥远省民政厅副厅长、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党组书记、内蒙古党委委员、内蒙党委纪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呼和浩特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出生地,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编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内蒙古呼和浩特   简介   内蒙古   绥远   蒙古族   土默特左旗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   中共   历任   大青山   中国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