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知识产权新规施行 助力企业 “出海” 护权

《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而制定的重要法规。


本周是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本期,“大连政法”小编

邀请AI伙伴DeepSeek

带我们一起了解《规定》相关内容

出台背景

1. 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挑战

随着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部分国家或地区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甚至干涉中国内政。《规定》的出台旨在强化法律应对工具,提升企业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与国家安全

针对外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遏制打压行为(如滥用司法调查、限制性条款等),《规定》通过反制措施和风险预警机制,保护中国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防范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威胁。


3.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促进技术交流与产业升级,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主要内容

《规定》共18条,涵盖纠纷处理指导、企业能力建设、境外调查取证规范及反制措施四大核心领域:


1. 强化政府服务与纠纷解决机制

信息支持与预警:国务院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需动态跟踪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变化,发布风险提示,完善信息查询和预警体系,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纠纷解决,鼓励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快速处理争议;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对调解和仲裁的指导。


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律师事务所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涉外服务能力,支持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法律和维权援助。


2. 提升企业涉外知识产权能力


内部制度建设: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储备知识产权人才,强化海外市场法律调研和合规经营。


培训与资金支持:政府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宣传培训,结合典型案例提升企业应对能力;支持设立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产品以降低维权成本。


3. 规范境外调查取证程序

境内程序合规性:明确在我国境内送达文书或调查取证须遵守国际条约及《民事诉讼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等国内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违规操作。


境外证据提供限制:向境外提供证据或材料时,须符合国家秘密、数据安全、技术出口管理等法律要求,需经主管机关批准的程序。


4. 反制不公平待遇与歧视性措施

贸易调查与反制:国务院商务部门可对进口侵权货物、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及外国未给予国民待遇等情况展开调查,并采取必要措施。


反制清单机制:对以知识产权为由干涉中国内政的外国组织或个人,可依据《反外国制裁法》等将其列入反制清单,限制其在中国境内的活动。


AI说平安

《规定》的实施,针对企业海外商标抢注、侵权诉讼等频发问题,构建 “预防 — 应对 — 反制” 全链条保护体系,通过预警机制、合规培训、多元解纷及反制歧视性措施,填补法律空白,系统性提升企业维权能力,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彰显维护全球经贸秩序公平性的中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知识产权   反制   调查取证   企业   助力   中国   境外   纠纷   措施   法律   财经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