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韭菜行业”?溢价10-50倍的化妆品详细账本

为什么说化妆品行业是最大的“韭菜行业”?当我看到看到那些行业“老司机”的现身说法,我真呆住了。

事情起源于我在头条号无意中刷到的一个视频,也不知道是视频触动了他们的哪根神经,评论区下方行业老司机居然扎堆现身了。

视频本来是模仿面膜直播带货的套路,可能是由于表演得太到位了,评论区那是相当地热闹啊。

一个说“我就是直播策划,以前真是这个套路,现在不太好使了,所以已经升级了,我见过的面膜厂家,最狠的连自来水都不舍得用,直接在厂里打口深井,水都不花钱,无纺布加点粘稠剂,一片面膜成本几分钱”。

另一个说“我从事化妆品销售五年,受过专业培训。科普一下哈,任何的,请记住,是任何的化妆品对人身体只有害而无益!你们使用的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一瓶的水乳霜,造价只有两三毛!这是事实!它的本质就是掩盖衰老,别无其他,留下的只有副作用,所以想要从根本改变,只有注重饮食习惯,锻炼身体,尤其是夏天要多排汗。”

第三位说“我开化妆品店的时候广州那边工厂打电话给我,问我需不需要化妆品代加工,给我寄过来的样品,瓶子啥的都做的老漂亮老豪华了,一万块钱起做,一万块钱可以做至少十万块零售价的货,如果你会吹,你可以卖更贵,很多美容院的产品都是广东贴牌代加工工厂的,美容院的产品是一折拿货,拿个两三万的货还送出国旅游豪华大礼包,折下来算0.5折都不要,反正很多美容院的产品,给我擦手我都不敢用。”

第四位说了,“作为一个曾经的化工厂工人,所有的化妆品成本都没有包装贵,任何品牌都一样,所有的化妆品都没有没有一盒老牌雪花膏好用,任何洗护用品都没有一块正宗的硫磺皂好用,任何抗衰老产品都没有早上起来脸上出的一层油脂管用,在中国所有的化妆品都是骗人的,有人用的好用是因为她本来天生丽质,还有人是心理作用,因为大部分皮肤问题都可以自愈,心情好了加自我催眠自愈率更高。”

这些人都是行内人,怎么说也能抵得上半个专家了吧?当然了,这还没完,下面还有几个第三方见证人的评论:

有个兄弟说“我也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一瓶400毫升的洗发水,连瓶带产品带包装带人工总共成本不超过6元,你们信不?曾经的日本某王洗发水四川总经销的一个高管朋友告诉我的。”

还有个兄弟说“我前女友就是做化妆品的,在广州代加工,面膜加包装成本1块钱居然卖59元一盒,干了一年半,买了一辆宝马3系,县城两套房子。”

还有个人说道“这是真实的事情,我邻居就是搞这一行的。哎呀,他做完了材料才是满打满算不超过一块,五包免外包装费,然后替全国各地的网上经销商发货,现在收手不搞了,但有一点材料绝不伤人,也没有作用,只是掩盖罢了,珍珠贝壳粉是主打材料。”

怎么样?够刺激吧?以上都是真实的信息哦,有截图为证。我今天汇总上来,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见识一下洗化行业的韭菜园子到底有多大有多深。

不用说,这行业的乱象已经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但是如果只是带大家来看看这韭菜园子,未免就显得有点肤浅了,搞不好欧莱雅、宝洁这些大牌子会有意见了,他们说:你别瞎扯,我们这些国际品牌成本可不像你说的那么低,我们的研发投入不是钱吗?我们的广告费用不是钱吗?还有各种品牌管理费和渠道分成,难道就像水那么便宜吗?

没错儿,所以要说起化妆品行业的乱象,还真不能棒打一片。

面膜和面膜不一样的,有人用无纺布加点粘稠剂和水混合一下就能拿出来卖,但也有正规品牌的面膜是实打实添加了保湿剂、各种活性物如烟酰胺、泛醇、积雪草提取物、肽类这些东西的,还有的产品用到了“天丝”和“凝胶布”这些材料的。

那么化妆品行业正规品牌的真实利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看完了韭菜园,也要再看看果树园子。

以价值百元的面霜为例,我来详细剖析一下化妆品行业的真实利润。

第一项是原料+包装,一般占零售价的比例是10%-15%,这跟大家传说的其实也差不多,即便是大品牌的产品,原料成本和售价之比大约也在1:10

第二项是研发+检测,这个成本大概占到零售价的3%-8%,白牌小厂可能不会太认真,但是大厂是会对稳定性、安全性、功效评价进行正式检测的,光人体试验一次就得好几万元。

第三项是生产人工+能耗,大约占零售价的3%-5%

第四项是营销和广告费用,大约占到零售价的25%-35%,这里边包括明星代言、KOL投放、电商直通车等,另外还有媒体公关和直播带货的费用。大家看到了吧?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然后是渠道佣金,占比也不低,大约是20%-30%,这个成本为什么这么高,想必大家也是懂的;

最后一项就是税收和物流,占比大约5%-8%,进出口商品还会有关税和消费税什么的。

所以,七七八八下来,最后的净利润也不过就是区区的5%-10%这样子,净利润能逼近15%的,对于正规的厂牌来说,就算是暴利了!

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如果单纯按材料成本来算利润的话,这肯定是不专业的。

那有人肯定就想问了,既然这样又何来开头讲的行业内部人士揭露化妆品暴利之说?这就要两分了,黑心厂家和干一票就走人的杂牌代工厂,他们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营销费,也没有什么渠道费用,更别谈研发费用了,本质上就是以次充好而已。这才是大家要严格防范的!我们不能让祸水东引,让骗人的黑心工厂和小作坊波及到整合化妆品行业,买化妆品还得要选知名品牌呀!至少得是正规厂家对吧?

那么正规厂家的产品又怎么去分辨呢?这当然是个技术活,咱这期的内容也不能让大家白看,所以我要教给大家“五招精准避坑法”:

第一招:查化妆品的成分表

国家规定必须由多到少标注,看有效成分是否排在“甘油、丁二醇”之后——排位越靠前含量越高。想要补水就找“透明质酸、泛醇”,想抗老先看“视黄醇、玻色因、胜肽”有没有写进前1/3,且浓度≥0.1%这个可以查阅品牌公布的含量或第三方检测报告。

第二招:认功效“证据链”

2021年起国内要求“功效宣称”必须有人体试验或文献依据。正规品牌会在详情页给出试验总结、VISIA对比图、仪器数据。如果只有“消费者主观好评”或“XX达人推荐”,基本可以判定为故事溢价。

第三招:对比同厂同源

很多活性原料(烟酰胺、玻尿酸、麦角硫因)由同一供应商提供,例如华熙、帝斯曼、德之馨。大集团比如欧莱雅、宝洁,会把高纯度原料专供自己,但普通原料可公开采购。同成分、同浓度的情况下,平价国货与大牌价差>3倍就要谨慎了。

第四招:计算“每毫升或每克单价”

把售价÷净含量,再横向比较。以30mL精华液为例:

单价≤5元/mL:原料成本空间已足够放5%以上烟酰胺或0.3%视黄醇,是正常价格区间;

单价>10元/mL:除非有独家技术、高浓度或特殊输送体,否则大多是割韭菜的。

第五招:选好渠道“做减法”

专柜、百货、直播因为层层扣点,最容易出现“高倍率”。想省钱的话可以:先在医院/连锁做皮肤测试,拿到参数;再到品牌直营电商(如天猫旗舰、京东自营)蹲大促;如果只是想满足基础功能,比如清洁、保湿、防晒,直接选药企或ODM直营白牌就可以了,这里就省掉了产品代言费和渠道费用的加价。

上面说的,虽然操作起来略显繁琐,但是女性朋友为了你那张娇贵的脸,我想总是值得的吧?如果你是个知感恩的人,麻烦您点个赞,把好内容推送给更多的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时尚   账本   溢价   韭菜   化妆品   详细   行业   成本   面膜   产品   零售价   正规   品牌   原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