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多喝汤,一年都健康”,立秋后多喝五道汤,为秋冬打好基础

立秋一过,天气虽仍带暑气,凉意却渐浓。许多朋友开始觉得早晚犯冷、口干舌燥,还容易犯困、没精神。这个节气,正是身体由热转凉的重要关口。若在这个时候调养得当,便如修屋建基、铺路打底,为整个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老中医劝一句:立秋多喝汤,一年都健康,这不是随口一说,确有深意。

立秋之后,阳气渐收,肺气由升转降。此时养阴润燥最为关键,而喝汤,是最贴近自然、最容易吸收的方式。

我们来一步步讲讲——为何立秋必须“喝对汤”、喝什么汤、怎么喝,才真正养人养身。

一、喝汤为“润”,也是补阳收敛

进入立秋,空气变得干燥,很多人嘴唇起皮、鼻腔干涩、皮肤发痒,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轻则不适,重则咳嗽。不能光潦潦草草喝点水,该润的部位照样干。

我常说一句老话:“水湿不入经络,只有汤药软润最走脏腑。”

喝汤之所以好,胜在温润、利于吸收,能给身体一个由内而外的调节。

朋友们想一想,冷热变换之间,若没有提前做好藏精养肺的准备,是不是容易受风寒、伤呼吸、免疫力也跟着下坡?


二、香菇豆腐虾仁汤——润肺补蛋白

虾仁去腥清洗,香菇切片,豆腐汆水去豆腥。

加清水烧开放入虾仁煮2分钟,再放香菇、豆腐炖10分钟,加盐调味即成。

此汤营养均衡,润燥又利小便,适合老年人补蛋白同时不伤肠胃。虾仁有通阳活血之功,配香菇还能健脾链胃。

有的朋友会说:“我怕胆固醇高能喝吗?”可以,虾仁富含易吸收的蛋白,不同于动物脂肪,适量喝反倒护心血管。


三、莲子山药红枣猪肚汤——健脾安心护肠道

猪肚洗净焯水,莲子去芯后浸泡一小时,山药去皮切段,红枣洗净备用。

将猪肚、莲子、山药、红枣一同炖煮2小时,出锅前加盐少许即可。

这个汤我自己每年入秋都要喝上几次——补脾养胃,思虑多、睡不好的人尤为适合。

秋季寒气渐长,阳气易虚,脾弱则百病生。猪肚入脾胃经,山药补中益气,红枣养血安神,一炖锅下去,身体暖和、晚上也睡得香。


四、羊肚菌胡萝卜玉米猪骨汤——增强体力润肺除燥

羊肚菌泡发洗净,胡萝卜切块,玉米切段,猪骨焯水。

全部食材置入炖锅,小火煲至骨烂肉香,调味少许即可。

这款汤带着点甜口儿,非常适合一家老小。羊肚菌有清肺润燥作用,玉米则健胃利湿,猪骨则含丰富胶原蛋白,有助关节灵活。

很多读者问我:“换季总觉得浑身无力,能不能补一补?”——来碗这汤,既补气又养身,可补可养,多喝更精神头儿足。


五、茯苓香菇鸡汤——宁心安神、防秋乏

鸡处理干净后焯水备用,茯苓切片,香菇切块。

炖锅中放鸡肉、茯苓、香菇,加姜片炖两小时,最后撒少许盐提味。

立秋最爱犯困、易发懒,这是“秋乏”,其实是因为气血由浮转沉,体内调整气机。

茯苓是安神健脾的好药材,与鸡肉搭配可除湿醒神,对中老年人尤其好。

如果总是感觉“脑子不清楚、做事没精神”,那这汤很适合你。喝前闻一闻香菇香,一口下肚,整个胃口都打开了。


六、煲汤三要诀,一喝顺体三季安宁

汤要清,不油腻;

火要温,细炖不沸腾;

配伍讲究,遵循“润肺、补脾、清燥”。

各位读者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每年秋天一来,就嗓子干、腰腿酸、睡眠浅?很多时候不是空气的问题,而是潜藏身体深层的转变没有准备好。换季之交,是调、修、补的好时机。

我常讲一句话:“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藏精,四时调节,用汤最省力也最贴切。”


七、汤虽好,喝前莫忘三件事

一、不贪浓油厚味——以清淡为主,养不伤胃

二、不每日煮不同花样——身体适应需时间,连喝三五天效果更好

三、不空腹喝浓汤——汤水虽润,太馋则滞脾伤胃

想想每日饭后,一碗热汤滋润入腹,不仅舒心,也顺气。

朋友们,你们平常喝汤多吗?有没有哪一款是你常喝、身体觉得最舒服的?

是不是已经有点心动了?动手,不必复杂,从第一道汤开始。


饭后汤暖三分补,记得挑选一两款持续喝一阵,你会发现,护住了一整年的健康!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养生   立秋   秋冬   基础   健康   香菇   虾仁   茯苓   山药   红枣   身体   炖锅   莲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