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官竟是我党密使,敌营深处传密信,一封家书藏惊天秘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大家都看了吗?剧中,老戏骨于和伟饰演的“吴石”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这个“吴石”可不是什么“杜撰”出来的影视人物,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革命烈士。他的事迹,说起来那可真是比电视剧中演的,还要更加传奇几分。



1894年,吴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的一个寒儒家庭。小时候,他在母亲的抚育下长大,8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入公学就读。

后来,随着清廷废科举、兴学校,他又改入螺洲乡新办的小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教师,在其启发和帮助下,学业进步飞快,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14岁时,吴石进城考入了开智学校,这所学校具有革命性,标榜新学,吴石在这里进一步打下国学基础。当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福州深受革命风气影响,教师们常向学生讲述国家的艰难处境,这让年轻的吴石立下了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志向。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福州地区的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吴石也报名参加了北伐学生军。不幸的是,当北伐学生军辗转到达南京后,南北和议告成,北伐中止,吴石随后就被编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受训,之后又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在保定军官学校的日子里,吴石刻苦学习,无论是学科还是术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令师长和同辈们刮目相看。他还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后来的知名人物。

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吴石奉命回闽参加地方部队工作,但当时福建被皖系军阀李厚基盘踞,他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后来,闽南地方人士组织民军开展驱李运动,吴石应同学张贞之邀前往参加,却因为事情败露,不得不离开到了广东汕头避避风头。

到了汕头,他就加入了方声涛和李烈钧成立的征闽军,担任上尉参谋,这是他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第一次担任军职。

1919年,张贞在闽南崛起,再次邀请吴石前往,吴石到张贞处任工兵大队副兼连长。但征闽军和闽南民军都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且得不到民众的有力支援,始终未能有大的发展,吴石心情十分抑郁。

1922年,他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疾病,心力交瘁之下,只能离开部队到北平休养。

1924年,冯玉祥拥护国民革命,吴石满怀希望到了洛阳,就任国民军第十四师军械处长,并指挥炮兵。后来,国民军在北平南苑成立干部学校,吴石改任干校上校教官。

2年后,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张贞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四师,吴石又被邀回张贞部任参谋长,不久改任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解体,吴石不得已去上海闲居。后来,福建成立国民党省政府,方声涛回闽主政,吴石应召回闽任省政府军事厅参谋处处长。但福建政局动荡,吴石实在是难以应付,于是在8个月后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

1929年,吴石经过考试,被日本陆军大学录取。在日本陆军大学的那几年,吴石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上课认真听讲,所做的战术作业常被教官评为优秀。他精通每门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课余还钻研各种学问,享有“十二能之人”的美称。

1933年,吴石毕业回国,次年担任参谋本部厅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武汉会战前后,蒋介石常常召见他,详细咨询,对他十分满意。



抗战时期,吴石看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无能。

1940年,他因在桂南会战中组织关键战役取得大胜,被白崇禧推荐担任抗战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一再电请当局增调重兵,但国民党中央军与桂系军队不合,当局为了北扼共党,南灭异己,不发一兵一卒,最终吴石所在军团大溃退。

看到百姓在逃难途中颠沛流离,死伤无数,吴石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愤怒之下,直接辞去了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抗战胜利后,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官员的贪污腐败和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后来,他担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蒋介石一味重用嫡系军官,吴石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却无缘军队实权,这让他更加苦闷。

他常慨叹:“国民党不亡没天理!”这句话甚至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

到了1947年,吴石已经成了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局长。有一次,福建同乡丁日初找到他,说家乡父老快饿死了,吴石连夜起草公文,以南京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的身份向粮食部交涉,从封锁线上抢回一批救命粮。

这件事让他彻底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于是他转身找到了中共地下党员何遂。

1947年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与共产党正式建立了联系。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吴石安排好友吴仲禧以国防部监察官身份视察徐州剿总。他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让李树正多关照吴仲禧。吴仲禧通过李树正的关系进入机要室,在作战地图前默记了好几个小时,连夜整理出一份情报。

这份情报让解放军提前掌握了国民党60万大军的部署,成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逼近南京,国民党国防部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白崇禧、陈诚主张直运台湾,而吴石以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的理由,建议暂移福州,国民党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

吴石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于是就打算在福州起义,将这批档案献给解放军。

后来,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又电促速将档案运台,吴石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仅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列为第一批,派人先运台湾,又将剩下的档案转移到福建省研究院书库藏了起来。



1949年7月,吴石由福州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吴仲禧,说自己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吴仲禧曾请他考虑留下或转赴解放区,但他坚定地表示:

“我为人民做的工作还太少,现在还有机会,个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8月14日,吴石接蒋介石急电令即日赴台,次日凌晨他便携眷飞台。吴石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1号”。

他到了台湾以后,就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为了尽快取回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华东局领导决定派女党员朱谌之赴台与吴石联系。1949年11月27日,朱谌之从香港抵台,与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

一个星期后,朱谌之来到吴石的寓所,从他手中接过了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

不幸的是,1950年1月,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了朱谌之是华东局的特派员。2月,吴石派遣副官聂曦紧急约见朱谌之,告知她情况万分紧急,必须立即转移。朱谌之迅速离开住所,按吴石的建议转移到了酒店。

当时,台湾的空中、海上航线已被全部紧急封航,只有一架军用运输机在几天后飞往舟山群岛定海机场。吴石冒险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让朱谌之搭乘这架军用运输机飞赴舟山,准备伺机乘船前往上海。

同时,吴石的身份也暴露了,保密局从蔡孝乾的笔记本上查见有吴石的名字,开始对他进行侦查。在搜查吴宅时,查到了他亲笔签发给朱谌之的《特别通行证》,台湾当局立即下令逮捕吴石、朱谌之。

朱谌之到了舟山后,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装病住进了沈家门私立存济医院,但最终还是被特务找到并逮捕,她曾试图吞金自杀,但并没有成功,后来被押解回台湾与吴石一同受审。

在台北马场町监狱,吴石被酷刑折磨得一只眼睛失明,但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他在画册背面写下了绝笔书,开头就说:

“余年廿九,方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此次累及碧,无辜亦陷羁绁,余诚有负。”

这封未寄出的家书中,充满了他对妻子的愧疚和对子女的叮嘱。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从容就义,享年56岁。他临刑前从容吟诵: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一直到了今天,吴石、朱谌之等烈士的的英勇事迹,还在被后人传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历史   密信   密使   敌营   我党   家书   国民党   高官   深处   秘密   国防部   福州   台湾   参谋   军官   保定   福建   舟山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