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推算:外蒙古最终将回归中国,连远东一起归还,是真的吗?

前言

“蒙古是不是还会回到中国?”,“远东地区会不会重新划归中国?”

这些年,不时有人在网上抛出这样的话题。

有的说中国强大了,领土就该慢慢回来。

甚至还有网络传言称“蒙古大呼拉尔已经讨论是否回归中国”,引得不少人跟风评论,情绪沸腾。

可真相,真的像网络上说的那么简单吗?

一场“回归论”的风暴是怎么来的?

不少人对蒙古的认知,还停留在成吉思汗、呼麦、草原和羊肉的印象里。

再加上当年清朝时的“地图”,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本来就是我们的地”。

所以,一看到中国日益强大,再对比蒙古国资源贫瘠、经济依赖中俄,一部分人自然就浮想联翩。

这股情绪,在某些论坛和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很快。

一篇标题惊悚的文章、一段“疑似俄媒预测中国未来版图”的视频,很快被转载、剪辑,加上传播者添油加醋,营造出一种“历史终将回归正轨”的幻象。

更有意思的是,蒙古国内的网络也看到了这些内容。

有蒙古网友翻译后在本地社交媒体上传播,一下子引发众怒。

他们不仅愤怒,还真的相信“中国正在谋划吞并蒙古”。

这就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奇怪现象:一个虚构的说法,能引发两国网友真实的敌意。

从历史上看,蒙古确实在清朝时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历史不能拿来套用现在的国际关系,更不能用它去评判当下的现实。

清朝灭亡后,外蒙古局势就起了很大变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垮台,外蒙古也趁机宣布独立。

此后虽有短暂“回归”,但到了1921年,在苏联的扶持下,外蒙古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走上了实质独立的道路。

1945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约定让外蒙古通过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独立。

同年10月,外蒙古在苏联的监督下举行公投,几乎全民支持独立。

国民政府最终在1946年被迫承认其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也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并于1949年10月与其建交。

后来,1950年再次签署新条约,并以正式公告的形式确认蒙古国的独立地位。

换句话说,外蒙古的独立在法理、政治和国际关系上,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连中共和国民党这两大阵营都没有否认。

那远东呢?是不是更可能“回来”

关于远东“回归中国”的传言,其实和蒙古一样,也是被历史“误读”搞出来的。

清朝末年,中国在与沙俄的多次交涉中,陆续签署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将大片领土划给俄罗斯。

包括我们今天说的外东北和滨海地区。

这些条约的确是在中国弱势时签署的,有人称之为“丧权辱国”。

但历史条约一旦签署生效,又经过多次国际确认,想推翻就几乎不可能。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双方签署了明确的国界协议。

也就是说,中俄边界已经稳定,法律文件齐全。

普京这些年在远东投入巨大,建经济特区,招商引资,搞基础设施。

对俄罗斯而言,远东不仅是资源宝库,还是战略缓冲区,绝无可能轻易放弃。

而中国人在那买房做生意的,也都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别说买地,连土地使用权都有限制,更不用说主权。

虽然历史上有复杂纠葛,但现实中,中国与蒙古的关系反而在不断加强。

2024年,正好是两国建交75周年,也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10周年。

这些年来,中蒙之间不仅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还在文化、环保、教育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蒙古的“草原之路”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对接;他们提出的“新复兴政策”和“远景2050”发展计划,也找到了与中国“双循环”战略的结合点。

两国合作的范围很广,从能源、矿业到农业、旅游,再到环保。

在国际上,蒙古还是中国推动“南南合作”的受益国,第一批项目就落户在蒙古,改善了农业技术和粮食安全。

可以说,中蒙之间早已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伙伴型”合作。

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蒙古国的“回归中国”并不具备任何可操作的条件。

无论是法律、政治、民意还是现实发展方向,蒙古都不可能、也不愿意再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远东地区更是如此,已在国际法框架中划定明确边界,俄罗斯无意也不可能归还。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言论会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呢?

原因不复杂一方面是民族情绪,一部分人对清朝丧权辱国的历史耿耿于怀,希望“重整河山”。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实强国崛起的认同,觉得“应该收回失地”。

但情绪不能替代现实,主权问题也不是靠感情推动的。

网络上传播的那些“俄罗斯地图泄露”“蒙古人申请回归”等等,几乎都无法查证,基本属于民间编造的“爽文式幻想”。

结语

国家关系不是童话,更不是复仇剧。

领土问题的确敏感,但更应理性面对。

外蒙古已是主权独立国家,远东是俄罗斯联邦的重要组成。

中国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早已从历史纠纷转向现实合作。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让边境和平稳定,怎样推进共赢发展,怎样避免因误解制造新的隔阂。

所以,与其说“蒙古什么时候回归”,不如问一句:“我们怎么与蒙古走向下一个75年?”

未来的中蒙关系,值得我们用清醒、平和、共赢的眼光去看待。

中国网2025年2月17号报道:【中国网评】蒙古国总理访华,拓宽中蒙“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历史   远东   俄国人   中国   蒙古   俄罗斯   独立   条约   清朝   现实   远东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