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懂:孩子突然不上学,不一定是叛逆,是糟糕情绪体验下的防御

【广而告之】本人账号下所有文字皆为原创,已开启全网维权,禁止剽窃;未经授权,禁搬运,违者必究!原创不易,请自重!

文|络浅微




一个孩子每天愿意去上学,且放学到家后在父母面前情绪很好,眼睛里有光。是因为学校环境比较适应,没有让他(她)因为紧张害怕而回避退缩的情况发生。


上学在大人眼中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孩子突然上不了学,走进校门口或班级就想马上离开,情绪反常。


影响学习成绩或是否走进学校上学心境的不仅和智商有关,还和情绪有很大关联。


而一个学生是否愿意到学校环境上学,且可以在学校环境里身心有安全感,能坐得住,听进课,能和同学相处和谐,能自主独立在学校环境里适应各项活动,和在学校环境里的各种反馈有关。


前段时间,在开会的时候,见到一个快退休的刘阿姨。她说自己的孙女这学期彻底不能上学了。


如果上学的话,小姑娘今年应该念初三。


几个熟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分外惊讶,问刘姨为什么?


刘姨说她孙女从上学期开始断续请假上课,一周只能上三天。自从断续请假后,即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父母与爷爷奶奶每天的心都悬着,接到老师的电话,心怦怦直跳。


情况越来越严重,刘姨孙女上学变得越来越难适应,不仅孩子自己煎熬,家里大人也很煎熬。后来发展到小姑娘到班级后就干呕,出现别人无法理解的躯体症状。


当家长忐忑不安地到学校门口接孩子时,次数多了,门卫的保安都认识了,叮嘱孩子家长说:“这孩子病了,你们家长带孩子好好去看看吧。”


刘姨的孙女长得很高,目测有1.68米左右,小姑娘很瘦,皮肤白,眼睛好看。


在这孩子小时候,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闹过离婚。是否办离婚手续,外人不知晓。只知道当时小女孩的妈妈离家出去打工有几年的时间。


那时,都是刘姨带孙女的。


大约十一二年前,有一天刘姨和大家说她要陪着孙女去看病。有人问什么病?刘姨说孩子一直高烧不退,挂了消炎的点滴没效果。


在大医院里,刘姨的孙女被确诊为“白血病。”万幸的是可以治愈的类型。


大家听说后都很担心。


因为治病,刘姨的孙女比同龄人耽误了上学,等疾病在临床上确定为痊愈后,小孩才上学。为此,她比班级里的同学大了两岁。


大家都说刘姨的孙女生了大病,和父母闹离婚有关。虽然孩子小,但懂事早,想念妈妈。


因为这个孩子生病了,她的父母空前团结,感情也复燃了,父母和好了。生活变得有希望洒满阳光。


念小学时,刘姨说自己的孙女在操场上玩,迎面一个同学不小心撞到她,居然把她的锁骨撞骨折了。然后就是送医院,请假就医。


小姑娘学习很有天赋,自从上学起,她的成绩都是班里前几名。尤其擅长数学。


刘姨说孙女已经好几年不用药了,全家人都很欢喜孩子彻底告别重疾恢复了健康。


认识刘姨一家的人都很高兴,觉得这家人终于回到正常生活轨迹了。


没想到那个从重大疾病中涅槃重生的女孩,在初三这个关键阶段无法上学了,令人感到很诧异。


刘姨说她孙女不能上学和两件事有关。一件是上学期,从小和她一起玩的一个女生,突然对她说:“以后,咱俩不能做朋友了,你别找我一起玩,也别一起上学了。”


小姑娘一下子就懵了,很长一段时间情绪都很低落。突然没了玩伴,她很上火。


青春期女孩的内心很脆弱,往往是一件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成为压倒自信的石头。玩伴忽然不理自己,对于小姑娘而言是一种孤独的痛。


朋友的离去明显影响了她的学习积极兴趣,情绪低落,学习也没有以前那么用心。就连上学也成为了一种负担。


她开始请假,而上不足全天课的请假在个别老师眼里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有一天,教数学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一整节课。小姑娘站着,接受老师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重点就是批评她装病不上学,说她没病装病道德品质败坏。


那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别的班级同学都下课了,纷纷往食堂去。只有她所在的班还没下课,因为她挨批评,其他同学不能及时去食堂,也惹得有的同学为此不满。


小姑娘的班主任是个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女孩,刘姨说班主任担心出事儿,推开门劝数学老师别生气了,赶紧去食堂吃午饭。


从那天起,刘姨的孙女再也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提起上学就很痛苦。即使被家人连哄带劝送去学校,没一会儿就接到来自学校的电话,让家长赶快去接孩子,说孩子到班级就干呕。


说到这里,刘姨的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这样都没找学校问个说法吗?


刘姨说原来想找校长来着,后来看到孙女提到上学就痛苦的模样,又考虑到孩子曾经得过“白血病,”觉得能活着就不错了,再也不敢对孩子有其他要求。为此,刘姨全家都接受了孩子上不了学的事实。


现在,刘姨的孙女就在家待着,玩玩手机,没有朋友,刘姨说看着很让人难过。


有人说:“你家孙女太叛逆,就这点事儿不上学,都是家里人惯的。”


刘姨说:“我孙女可不是叛逆,她是委屈,心里有道结解不开。”


也有人提议刘姨家给小姑娘换个地方借读,刘姨说孙女不同意。


大家听了刘姨家孙女的事情,内心里都有点不舒服,好好的孩子上不了学,太令人遗憾了。


去年九月份,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有个朋友为女儿办升学宴,我应邀参加。


席间听到两个家长聊天,一个妈妈说她儿子和发小原本在同年级,都是高二,前阶段那个发小退学不念了。原因是那男孩的父亲疫情期间因为糖尿病引发的尿毒症去世了,他妈妈去雇主家当育儿嫂,每个月能挣几千块工资,用来供大女儿读大学和小儿子念高中。如果坚持下去,有很大可能两个孩子会顺利毕业,然后找到工作,生活向着温暖的结局发展。


但是,谁也想不到那个男孩因为家穷,读高中的第一学期,学校减免了他食堂的餐费。周围的同学们慢慢都知道了他的家庭背景,没有因此瞧不起他,有几个还成为他的朋友。


高二这年,换了班主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主任总是让他干班级里的各种体力活儿。明明十几个男生待在一起,老师也会喊他自己去干活。这种情况不是偶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慢慢的,男孩觉得很伤自尊,认为老师在针对他。尽管也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老师总是吩咐干活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但没法说服为什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只单独让自己干各项体力活。


现实是这样的自我麻醉效果并不好,男孩越发沉默,他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没父亲,家穷的缘故。


长期的消极情绪导致他不想上学,他告诉妈妈说自己想退学去打工挣钱供姐姐读书。


他的母亲请不下来假,虽然忧心,也没能拦住他退学的脚步,最终,他离开校园去打工了。


那两个家长在聊天过程中,其中倾听的一个人说:“青春期的孩子内心非常的脆弱,自尊心强。稍微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能敏感得缩起来,不敢面对现实。所以说学校环境里的老师和同学太重要了,那些情商高的父母,早早地为孩子打算,维护好学校环境的人情世故,让孩子成长的路上更顺利些。”


我听了这个故事,感觉有点沉重,因为不了解事情的全貌,也因不认识聊天的家长,没有插言。


青春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有的人走得很顺畅,有的人走得很坎坷。青春的情绪是一阵风,随着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境遇而发生改变。而情绪却能让人深信彼时的认知思维,深信彼时认知下的结果。长期消极糟糕的情绪体验,最容易让人逐渐变得失去信心,失去清晰的自我判断和自我认识。


有多少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有幸运遇到贵人,懂他(她)的哀伤和痛苦,明白大人眼中的小事对于十几岁的他(她)而言非常重要呢!


能顺畅地走过迷茫的青春期,人生往往能迎来柳暗花明,收获一个自我认同,遇到问题能自恰处理的自己。


人这一生中,学会和各种情形下的情绪相处,看透情绪背后的原因,读懂情绪隐含的意义,人生的高度和结局会不一样。



----------------------------------------------------------------------------------------------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络浅微,原创文字作者。讲述平凡人的故事、情感、婚姻、家庭、育儿、职场,内心成长。


看清生活的犀利,心存阳光,热爱美好,追逐希望,给你感悟,与你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育儿   叛逆   糟糕   情绪   孩子   孙女   小姑娘   学校   老师   家长   父母   环境   班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