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秋分后要适量少吃鸡鸭肉,以及该怎么吃才能真正润燥不腻。
或许有朋友会问了:“鸡肉鸭肉不是很有营养吗?蛋白质含量高,为什么秋天反而要少吃呢?”
其实这不是营养的问题,而是中医养生讲究“顺时而食”,秋分后阳气渐降、阴气渐升,气候从温燥转向凉燥,我们身体的调养重点要从“清热”转向“润燥”。
从中医角度看,鸭肉性味甘咸、性微寒,夏天吃确实很好,能清热解毒。但是秋分之后,天气渐凉,体质偏寒的朋友再大量吃鸭肉,就容易让脾胃受寒,反而影响消化吸收。
而鸡肉虽然性温,但如果做法不当或者吃多了,在秋燥的环境下容易助生内热,出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的症状。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不是说鸡鸭肉不好,而是在这个特定的节气里,咱们得调整一下吃法和量。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秋分过后,咱们的身体最怕什么?
——当然是秋燥!
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干燥特征明显,阳气收、阴气长,人体易出现津液不足、脾胃虚弱。就像大地缺了水分一样,咱们的身体也开始“缺水”——不只是喝水那么简单,而是整个身体的津液都在流失。
你看,最近是不是经常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开始有点紧绷?早上起来嗓子有点痒?这些都是秋燥在“作怪”。中医讲“秋冬养阴,少辛增酸”,这个时候,比起大鱼大肉的“峻补”,咱们更需要的是温润的“清补”。
那么,有没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润燥不腻,还特别适合这个季节的菜呢?
这秋分一过,餐桌上建议换成这3样“宝藏菜”,食材家常,做法简单,关键是吃完身体特别舒服。
这道汤我称它为“温润滋补的暖心汤”。
为什么选猪肚?
猪肚性温味甘,能健脾胃、补虚损,比鸡鸭肉更温和,既不会过于寒凉,也不容易上火。搭配山药和莲子,简直是健脾益肾的“黄金组合”。
具体做法:
处理猪肚是关键——买回来的猪肚,先用面粉和盐反复搓洗里外,把黏液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加几片姜、一勺料酒,煮开撇去浮沫,捞出切条备用。虽然麻烦点,但为了那一口干净鲜美的味道,值得!
铁棍山药去皮切段(记得戴手套,不然手会痒),胡萝卜滚刀切块,莲子、红枣、枸杞清水泡一下。
把处理好的猪肚条、莲子、姜片一起放进汤锅,加足量冷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1.5小时,直到猪肚软烂。然后放入山药段和胡萝卜块,继续炖20分钟,出锅前10分钟加入红枣和枸杞,最后用盐调味。
这是一道“软糯鲜香的省事菜”。
为什么这个组合好?
南瓜性温味甘,能润肺益气,正适合秋季。排骨提供优质蛋白,但通过蒸的方式,既保留了营养,又不会过于油腻。
简单做法:
排骨剁小块,清水浸泡半小时去血水,沥干后加大量蒜蓉、一勺豆豉、两勺生抽、一勺蚝油、少许白糖胡椒粉拌匀,再加一勺淀粉和少许油锁水分,腌制30分钟。
老南瓜去皮切厚片,均匀铺在盘底。把腌好的排骨平铺在南瓜上,连同腌料汁一起淋上。
蒸锅水开后放入,大火蒸25-30分钟至排骨软烂。出锅撒点葱花或小米辣点缀。
这是“清爽脆嫩的润燥小炒”。
食材搭配的智慧:
芹菜降火清热,黑木耳润燥清肠,胡萝卜明目护肤,百合润肺止咳,虾仁高蛋白低脂肪,每一样都是秋季润燥的好帮手。
爽脆做法:
鲜虾去壳去虾线,用盐、料酒、白胡椒粉腌制。芹菜切段,胡萝卜切片,黑木耳泡发撕小朵,鲜百合掰瓣洗净,蒜切末。
锅中烧水,依次放入胡萝卜片、黑木耳、芹菜和百合焯烫30秒到1分钟,捞出过凉水保持脆嫩。
热锅凉油,下虾仁滑炒至变色弯曲,盛出备用。
锅里留底油,爆香蒜末,倒入所有焯水蔬菜,大火快速翻炒,放入虾仁,沿锅边淋生抽或蚝油提鲜,加点盐调味,快速翻炒几下出锅。
秋分后的饮食调养,关键不在于吃得多贵多补,而在于吃得合适。记住:秋季进补不在于“峻”,而在于“润”。
每个人体质不同,想要吃鸡鸭肉的朋友们也别担心,可以适量吃,但记得搭配些滋阴润燥的食材,比如莲藕、百合、银耳等,这样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