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等到了,10船美国大豆发往中国,谢锋打开天窗说亮话

美国农场的“定心丸”?10船大豆订单落地

对于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来说,11月17日这天的消息比丰收的阳光还暖。美国农业部官网挂出的公告写得明明白白:中国进口商已经敲定了7到10船美国大豆的采购单,一部分明年年初就能装船发货,剩下的也都排到了年中前后。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订单,对美国大豆产业来说更像是“久旱逢甘霖”。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起了波澜,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一路下滑,到2025年前八个月,出口量连去年的零头都不到,不少农场主只能看着大豆堆在仓库里贬值,急得满嘴燎泡。


所以这次中国的采购单一落地,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在接受采访时反复说“这是积极信号”,他所在的协会已经连续八届参加进博会,就算在贸易摩擦最厉害的时候,也没敢放弃中国市场。

毕竟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更是美国大豆最不能丢的“大主顾”,能重新拿到订单,比什么都实在。

中国买大豆的实在考量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为啥非买美国大豆不可?答案很简单:咱们的“菜篮子”和“肉案子”离不开它。大豆这东西看着普通,用处可太大了,榨完油剩下的豆粕,是养猪、养鸡最主要的饲料原料。

中国每年要吃多少肉?光生猪存栏量就有几亿头,每天都要消耗海量饲料,算下来一年得进口上亿吨大豆,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咱们自己也种大豆,但架不住人多地少,国内大豆产量只够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剩下的都得从国外买。

以前美国大豆凭着品质稳定、运输便利,一直是咱们的主要采购来源。后来为了分散风险,咱们也拓宽了进口渠道,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大豆进口量渐渐上来了,现在中国从南美进口的大豆已经占到总进口量的70%。

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大豆就没了机会——不同产地的大豆在蛋白含量、成熟度上各有优势,中国的压榨企业会根据生产需求,在各个产地之间灵活调配采购量,说白了就是“谁的性价比高、供应稳,就买谁的”。

这次采购美国大豆,就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美国新豆上市后价格相对亲民,比巴西大豆有一定价格优势;国内饲料企业为了保障明年的原料供应,需要提前锁定货源,避免后续价格波动带来风险。

谢锋:生意要做,规矩得讲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说得很直接:“中美农业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但农业不应被政治化,农民不应为贸易战埋单。”这句话听着实在,分量却不轻,一下点到了美国大豆产业的“痛处”。

谢锋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这些年美国有些政客总爱把经贸问题和政治、安全绑在一起,一会儿以“国家安全”为名限制中国企业购买美国农地,一会儿又动辄威胁加征关税,把农产品当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

2024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时,就把大豆列在了加税清单里,结果中国反手就对美国大豆加征了10%的关税,直接导致当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暴跌,不少美国农民血本无归。

这些教训就在眼前,谢锋的话其实是在“敲警钟”:想做中国的生意,就得拿出诚意,别搞那些政治操弄的弯弯绕。中美两国加起来,支撑着全球近四成的粮食生产和四分之一的粮食消费。

中国在蔬菜、水果这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有优势,美国则擅长大豆、玉米这种规模化种植的作物,本来就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咱们的合作,既让中国消费者吃到了实惠,也让美国农民鼓起了钱袋子,没必要搞对立。”

大豆里的大道理:合作才能双赢

这次10船大豆的订单,其实是中美经贸关系“斗而不破”的一个缩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是24.96万吨,虽然比巅峰时期差得远,但已经比前一年有了明显回升。

而中国海关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1到10月,中美贸易总额达到4.01万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贸易正是其中的重要增长点。美国大豆产业的人现在越来越清楚,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的。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副主席詹娜·弗里茨就公开表示,不管美国哪届政府上台,他们最期待的都是稳定的贸易环境。

她预测,2025营销年(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可能达到3000万吨,未来十年中国的大豆进口总量还会持续增长,这对美国农场主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但机遇能不能抓住,关键要看双方能不能放下分歧,回到合作的轨道上。


对中国来说,采购美国大豆也是在践行“多元进口、保障安全”的策略。就像谢锋说的,中美农业合作要像“种地”一样,既要“除虫”——对那些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的做法说不,也要“育种”——多搭建合作平台,多开拓共赢渠道。


进博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连续八次参加,每次都能签下不少订单,这说明只要有开放的平台、务实的态度,合作的空间就很大。

现在,第一批美国大豆已经在装船,不久后就会抵达中国的港口。这些大豆会被送到压榨厂,变成食用油和饲料,最终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这船大豆承载的,不仅是美国农民的希望,更是中美两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的可能

未来中美大豆贸易还会有波折,但只要双方都记住“生意归生意,别掺政治”的道理,多些理解少些对抗,那些驶向中国的大豆货船,就会一直成为连接两国经贸的“友谊之船”。

信息来源:新年度最大订单:中国买入79万吨美国大豆!13万吨阿根廷豆粕已在中国通关为2019年以来首次---新浪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财经   美国   大豆   中国   谢锋   中美   订单   采购   农场主   贸易   政治   出口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