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热度不减。
7月2日,浙江穿岩十九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提前锁定超4000桶糯米威士忌入桶熟成订单,订单金额破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古越龙山布局威士忌领域,或为拓展增量市场、切入年轻高端消费客群的战略选择。
近两年来,会稽山与古越龙山持续上演“黄酒龙头”争夺。尤其是近两年,在会稽山挑起热度之下,古越龙山也难以继续“躺平”,迫切寻求突破口。
01
多维度对比之下,会稽山龙头魅力凸显
当前,黄酒行业正在悄悄迎来一场变局。会稽山展现出挑战古越龙山“黄酒第一”地位、实现自身跃升的强劲势头。
虽然古越龙山的整体营收仍高于会稽山,但两者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而在净利润方面,双方不相上下,竞争胶着。
据名酒观察了解,2016年-2018年,会稽山的净利润保持领先;2019年,古越龙山反超会稽山;2020年-2021年,会稽山再度夺回领先位置;从2022年开始,两者的排序迎来转折点,古越龙山再次反超。
然而,2022年会稽山原控股股东破产重整,中建信出资18.72亿元,拿下了公司的控制权。易主之后的会稽山,对古越龙山的追击提速,无形中增加古越龙山的压力。
营收方面,古越龙山与会稽山的营收差距越来越小。2024年,会稽山的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业绩紧追古越龙山,营收相差不足3亿。
毛利率方面,2024年,会稽山酒类产品毛利率为52.75%,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是黄酒行业毛利率最高的企业;古越龙山酒类的毛利率仅为37.46%,远低于会稽山。
销量与吨价方面,近五年,古越龙山销量持续领先于会稽山,双方吨价长期基本持平,但2023-2024年会稽山吨价已实现反超。这充分说明,会稽山的产品在市场中价格认可度逐渐优于古越龙山,证明了其品质与品牌的实力。
市值方面,今年二季度,会稽山一度凭借高达150%的涨幅,在市值上超越传统龙头古越龙山。而在近期股价的调整中,古越龙山因表现更为稳健,重回行业榜首,二者最新市值不相上下。
实际上,拉长时间线来看,2014-2024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会稽山增速都远优于古越龙山,追赶势头愈发凶猛。
年报显示,从2014-2024年,古越龙山的营收从13.38亿元增至19.36亿元,增速约4.47%;净利润从1.85亿元增至2.06亿元,增速约1.14%。同期内,会稽山从8.59亿增至16.31亿元,增速约8.99%;净利润从1.10亿元增至1.96亿元,增速约7.82%。
2025年第一季度,会稽山以双增对双降,又将差距迫近。会稽山营收同比增长10.1%至4.81亿元,净利润为9374.32万元,同比增长1.7%;古越龙山营收净利润则双双下滑,其中营收为5.39亿元,同比减少4.9%;净利润为5901.87万元,同比减少4.82%。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会稽山近年增速超越古越龙山,主要原因在于其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借势国潮强化品牌年轻化传播与转型,并积极拓展电商等新兴渠道以驱动价值增长。
02
会稽山探路创新,古越龙山紧紧跟随
从企业管理视角看,古越龙山作为传统国企,高管团队年龄结构偏大,经营风格相对保守求稳。而会稽山的实控股东中建信为民企,机制更为灵活,核心管理团队平均年龄不足50岁,正值年富力强。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产品战略上,古越龙山紧随其后,借鉴和学习会稽山。2023年,会稽山提出“高端化、年轻化”双品牌路径。同年7月,会稽山爽酒上市,首创气泡黄酒概念,是年轻化黄酒潮饮开创者。
2024年6月,会稽山推出的气泡黄酒“一日一熏”在抖音618大促期间找来了拉飞哥等带货达人,72小时内卖了一千多万元,销售额超过前一年全年。
面对会稽山的年轻化攻势,古越龙山也积极应对,提出“守正创新、开放开拓”思路,除拓展白酒、果酒等第二主业外,也推出年轻化战略品牌“状元红”,并上线“啡黄腾达”咖啡黄酒及青柠黄酒等新品。
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状元红”“啡黄腾达”等针对年轻人的产品累计销售近2万箱,按电商平台实际售价约110元/箱计算,销售额220万元。
显然,2024年会稽山的年轻化成效显著优于古越龙山,或许得益于其先发优势带来的消费者新鲜感。
然而,随着双方持续深化年轻化战略,2025年均取得显著进展。“618”期间,会稽山“爽酒”全网GMV突破5000万元,同比增长400%,其官方旗舰店登顶抖音黄酒米酒热销品牌榜;古越龙山全品类全网GMV同样超5000万元,在京东黄酒、养生酒、果酒品牌榜位列第二,且包揽京东黄酒店铺榜前两名。
由此可见,古越龙山紧随会稽山推进年轻化战略,无疑是成功的。未来较长时期内,在其他战略领域,古越龙山很可能继续扮演跟随者角色,快速效仿会稽山已验证成功的策略。
黄酒品牌营销专家王栓近期在与名酒观察交流时谈到,事实上,会稽山和古越龙山的竞争氛围较弱,黄酒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黄酒企业,黄酒应该对标保健酒劲牌。两者虽同具健康酒饮属性,但当下露酒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约为黄酒市场的十倍。其中,露酒领域龙头劲酒已跨越百亿门槛,而黄酒龙头体量尚不足20亿,巨大的体量鸿沟凸显了黄酒企业做大规模的迫切性。
这一点事实也如此,经历多年后,中小酒企产能已大幅出清,对于会稽山、古越龙山而言,黄酒“序列”已经无敌手了。
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81家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5.47亿元。行业整体营收规模从2017年的195.85亿元,逐渐下降至2023年的85.47亿元,六年复合增长率下滑12.91%。
同时,行业规模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21家下降至2023年的81家,六年总计减少33家。从数据来看,黄酒行业企业主体不断减少,整体营业收入持续萎缩。
所以黄酒企业目前来看,集中度提升后,更需要联合在消费场景上去突破,目前也正在政府及头部酒企引导下将通过消费场景扩张(由佐餐渠道向宴席渠道渗透),全国化(由江浙沪向全国渗透)等方式实现销量增长。
因此,名酒观察认为,要想加速黄酒复兴、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黄酒领军企业必须锚定短期和长期的竞争对手,当下更应将劲酒确立为战略学习标杆,深入研究并借鉴其市场拓展、产品创新与品牌运作的成功模式,是重构黄酒价值、推动行业整体提速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