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封装国产算力之基,三大龙头引领百亿,三重维度捕捉产业红利

近三日,33.65亿主力资金如潮水般涌入先进封装概念板块,推动该板块逆势大涨4.97%,跑赢大盘4.53个百分点。这一资金动向绝非偶然——国际封测设备巨头ASMPT最新财报显示,其TCB(热压键合)设备订单上半年同比激增50%,焊线机、固晶机等设备需求也呈现环比显著增长,而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引擎正是中国区旺盛的先进封装需求

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今天,先进封装技术已成为突破芯片性能瓶颈的关键路径。特别是在AI算力爆发性增长的背景下,国产GPU、CPU及高带宽存储(HBM)芯片的进阶之路,无不依赖于CoWoS、Fan-out、混合键合等尖端封装工艺的支撑。随着中国台湾先进封装产能面临地域性掣肘,中国大陆封装企业的战略地位正快速提升,一场由国产算力需求驱动的封装产业升级大潮已然澎湃而至。


一、战略崛起:先进封装成为国产算力破局核心

技术破壁:超越摩尔定律的关键路径

随着半导体制程向3nm、2nm节点逼近,芯片制造的难度与成本呈现指数级攀升。开发一款5nm芯片的费用已飙升至5.4亿美元,迫使行业将创新焦点转向封装环节。先进封装通过多维芯片堆叠(2.5D/3D)和系统级集成(SiP),在不依赖制程微缩的前提下,实现性能的阶跃式提升,成为“后摩尔时代”的经济可行选择。

需求共振:AI与国产算力引爆增量市场

拆解算力芯片的封装需求图谱可见:GPU和CPU依赖CoWoS技术实现高密度互连;无线通信芯片需Fan-out(扇出型封装) 支撑微型化;而HBM存储堆叠则必须通过热压键合或混合键合完成。随着国产AI芯片企业加快技术迭代,对先进封装产能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海外市场已展现明确信号——AI应用爆发推动Token消耗量激增,这一趋势正向国内快速蔓延,为本土封装企业打开巨大的替代空间。

政策与资本:双重赋能产业扩张

国产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进一步放大了本土封装企业的机遇。据Yole预测,2024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到2028年有望增至7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这一增速显著高于传统封装市场。国内政策端亦持续加码,欧盟芯片法案合作项目及大基金二期等资源,正向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技术领军企业倾斜。


二、国产先锋:三大龙头企业构筑技术护城河

长电科技:多维异构集成的全球领导者

作为市场份额全球第三的封测巨头(2024年市占率达12%),长电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XDFOI多维异构集成技术,在高性能计算、AI芯片领域构建了显著优势。该技术支持2D至3D的灵活集成方案,已成功量产海外客户4nm Chiplet产品。其子公司长电先进聚焦凸块加工(Bumping)等前道工艺,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增257.91%,成为集团核心利润引擎。公司更在上海临港布局车规级封装基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锁定汽车电子增量市场。

通富微电:深度绑定国际巨头的受益者

通富微电凭借与AMD的深度战略合作,在数据中心芯片封装领域占据先机。随着AMD MI300系列GPU量产,公司CoWoS-S技术持续放量。尽管全球半导体市场波动,公司2024年净利润仍实现惊人增长,同比飙升944.13%。值得注意的是,其通过折旧政策调整优化了账面利润,但剔除该因素后,先进封装业务的实际增长动能依旧强劲。子公司通富超威苏州及槟城基地专注于高端FCBGA封装,直接承接国际大厂转单,成为国产CoWoS产业链的关键支柱。

甬矽电子:消费电子SiP封装的隐形冠军

作为榜单中的“强势新军”,甬矽电子在系统级封装(SiP) 领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公司聚焦5G射频模组、可穿戴设备微型化封装,成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的核心供应商。其技术亮点在于将交付周期缩短50%,敏捷响应消费电子快节奏创新需求。2024年下半年新产能投入使用后,公司业绩增速有望进一步跃升,叠加在AR眼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成长天花板持续打开。

表:国内三大先进封装龙头企业核心布局对比

企业名称

核心技术平台

核心应用领域

核心增长动力

长电科技

XDFOI多维异构集成、CoWoS-R

高性能计算、汽车电子

车规芯片基地投产、海外Chiplet订单

通富微电

CoWoS-S、Chiplet封装

数据中心GPU、AI芯片

AMD MI300放量、东南亚产能释放

甬矽电子

系统级SiP、微型化封装

5G手机、AR/穿戴设备

新厂产能爬坡、东南亚ODM订单

配套龙头:材料与设备国产化先锋

除了封测三巨头外,产业链上游的国产替代力量同样不可忽视:


三、投资策略:三重维度捕捉产业红利

方向一:聚焦龙头公司的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头部企业已实现50%以上收入来自先进封装业务,技术成熟度与产能规模形成双重壁垒。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长电科技在CoWoS-R领域的国内主导地位,以及通富微电凭借AMD生态绑定获得持续订单的能力。随着2025年AI芯片需求进一步释放,这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攀升,带动利润弹性显现。

方向二:布局设备与材料国产替代先锋

当前封装材料国产化率普遍不足30%,替代空间广阔。重点可关注:

方向三:把握技术变革下的新势力机遇

新兴技术路线催生了一批细分领域领军者:

表: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配置策略建议

投资风格

核心标的

逻辑要点

风险关注

稳健型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产能确定性高,大客户绑定深

扩产进度、毛利率波动

成长型

甬矽电子、强力新材

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替代加速

技术验证进展、客户导入速度

主题型

芯动科技、锐杰微

前沿技术突破,想象空间大

研发不确定性,商业化周期


主力资金近三日33.65亿的净流入,仅揭开了市场对先进封装产业信心的冰山一角。随着国产算力芯片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长电科技的CoWoS-R产线、通富微电的AMD订单、甬矽电子的消费电子SiP封装,以及强力新材的光刻胶,正编织成一张覆盖设计-材料-设备-制造的国产先进封装生态网。

当ASMPT的焊线机在中国工厂昼夜不停运转,当华为昇腾芯片通过自研键合工艺实现性能突围,一个属于中国半导体封装的新纪元已然降临——它的基础是纳米级的凸块与通孔,托起的将是国产算力的整片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科技   维度   红利   龙头   先进   产业   芯片   产能   设备   技术   多维   需求   光刻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