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 | 吴江“藏”着个机器人“黄埔军校”!

【来源:苏州吴江发布】

开栏语: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这一经济领域人所共知的“论断”,点明了与时俱进和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江苏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如今的吴江,纺织、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根壮叶茂;新材料、新能源、低空经济、AI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正茁壮成长。即日起,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吴江区工信局联合推出《新观察》栏目,聚焦企业创新,用新的视角讲述企业新的故事,用新闻报道反映产品、企业、行业的新现象、新趋势,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吴江案例”和“吴江经验”,敬请关注。

在各大展馆里

它们是彬彬有礼的导览员

在工厂车间

它们是不知疲倦的分拣工

在马拉松赛道旁

它们也能化身活力满满的运动员

……

过去一年,这些身手矫健的“钢铁侠”频繁出现在吴江的各个角落,而它们的“全能基因”,都源自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与吴江共同打造的秘密基地——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

1500平方米“机器人军校”日均万条数据“喂”出全能手

推开训练中心的大门,1500平方米的两层空间里,30个机器人在20个数据采集工位上忙碌着:有的在模拟3C工厂的线缆堆里精准分拣,有的在复刻酒店客房的服务流程,还有的正练习消防场景中的投掷动作。这里不是普通的训练场,而是为机器人量身定制的“军校”,在这里每一项“修炼”都有严苛标准。

4个机器人正围着杂乱堆叠的线缆反复练习抓取。“这是从3C工厂线缆车间‘搬’来的场景。”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指着一个工位介绍,“我们让工作人员戴上VR设备,人的动作会实时映射到机器人身上,就像教徒弟一样,手把手传授轨迹和技巧。”

目前,训练中心聚焦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特种应用三大领域,精心构建了工业产线精密作业、智慧商超服务、危险环境探测等8个高仿真场景,每天能产生4000~10000条真机数据。

在训练中心的电子看板上,一组数据格外亮眼:自今年6月启用以来,这里已采集10万条真机数据,涵盖酒店、消防、工业等多个领域。

"

在国内,我们的真机数据交付速度是领先的,从采集数据到交付数据只要一个月的时间。

"

王松自信地说,这些数据就像机器人的“营养餐”,喂得越足,它们在真实场景中就越灵活。

从“找场景”到“场景找”钢铁侠们的“心动 Offer”拿到手软

海量数据的“喂养”,让乐聚的人形机器人迅速“走红”,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

王松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一张张来自各行各业的“心动 Offer”接连送达。在汽车生产车间里,它们能精准完成“从货架到流水线”的无缝搬运;亨通的线缆车间中,它们面对缠绕堆叠的线束,能通过视觉识别和触觉反馈,准确分拣出指定规格的产品;低空经济展示馆内,它们化身“智能讲解员”,流畅介绍各飞行器的基本信息,成为展馆里的“人气担当”……

"

去年我们带着机器人跑遍各地找落地场景,今年完全反过来了,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带着他们的需求清单来合作。

"

王松笑着说起这种“甜蜜的转变”,背后是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价值的认可。目前,乐聚的机器人已在工业分拣、物流搬运、商服交互等领域实现小批量应用,仅在吴江本地,就有海晨物流、亨通等多家企业开启了初步合作。如今,这些“钢铁侠”还在不断解锁新技能。

“工业是我们未来3~5年着重开发的领域,里面涉及的细分场景实在是太多了。”王松坦言,为了让机器人更快适应多元需求,乐聚正积极寻求与各大高校、实验室的合作。同时,也在逐步扩大训练中心的规模。“我们正在把更多的真实场景‘复制’进来,让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反复练习。”这些场景产生的数据,不仅能优化乐聚自家的机器人,还会以数据服务的形式开放给行业伙伴,“就像共享‘技能手册’,让更多机器人少走弯路。”

从机器人俱乐部到工业生产线人形机器人“智造”图景徐徐铺开

'乐聚的故事,源于一群人的热爱与梦想。2016年,几位怀揣机器人梦的哈工大师兄弟南下创业,在深圳成立了乐聚。眼光超前的他们,瞄准了当时还属小众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六年后,他们再次以敏锐的眼光布局吴江,在此设立了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人形机器人是交叉学科,涉及核心零部件、算法、运控等多个环节,单靠一个团队做不完。

"

王松解释,选择吴江,正是看中这里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长三角的产业优势,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落户吴江后,乐聚在这里完成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省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在此启动。“人形机器人光核心零部件就有100多种,拆散后更是超过1000种。”王松指着生产线说,从零部件采购到整机装配,吴江的产业生态让量产效率大幅提升。“去年底计划产能是200台,到上个月已经完成一半的产能,今年会比原计划的更多,预计生产300到500台。”

在吴江,乐聚的成长不是孤例。政策的扶持、产业链的协同、应用场景的丰富,让这片土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政府像朋友一样,既给空间也给方向,我们可以安心搞研发,我们也愿意继续扎根吴江,在这里发展壮大。”王松说。

当智能算法唤醒钢铁躯体

当海量数据驱动产业升级

乐聚用技术突破

诠释着“制造”向“智造”的跃迁

在吴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更多像乐聚这样的创新力量正在生长

他们让智能科技的未来图景

在吴江、在长三角

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徐徐铺展

“苏州吴江发布”政务微矩阵发布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记者:龙玥

编辑:周於芳

责任编审:徐行 沈振亚 许芳 张建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科技   黄埔军校   机器人   吴江   数据   场景   人形   苏州   中心   领域   智能   企业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