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强台风“桦加沙”进入南海,广东省各地纷纷拉响警报,严阵以待。
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每年都会按时造访的台风似乎已习以为常。但在古代,台风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超现代人的认识。比如《浙江台州府志》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七月二十九日大雨倾盆,飓风,海潮大涨,挟天台山诸水入城,三日溺死三万余人,没田十五万亩,坏庐舍五万区,尸骸遍野,官府委吏埋骨,半月方尽。
比起古代惨烈的风暴潮灾害,得益于现代气象预报和防风抗灾技术,台风造成的危害已然大大减小。但肆虐的台风仍然留下不少隐患,其带来的风、寒、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风、寒、湿邪的致病特点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其特点是善行数变,易侵袭人体表面,导致头痛、眩晕、关节疼痛等症状。
寒邪
寒邪具有凝滞、收引的特性,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引起畏寒、四肢不温、腹痛、腹泻等。
湿邪
湿邪重浊粘滞,易阻滞气机,导致身体沉重、关节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风寒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风助寒湿
风邪可以携带寒湿,使寒湿更易侵袭人体,形成风寒湿痹,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
寒凝湿滞
寒邪可以加重湿邪的粘滞性,使湿邪更难以排出,形成寒湿内阻,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湿阻风行
湿邪的粘滞性可以阻碍风邪的流动,使风邪在体内停滞,形成风湿,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僵硬。
风寒湿可能引发的疾病
感冒
风寒感冒通常是由于人体受到外界寒邪的侵袭,导致身体表面的卫气受损,使得邪气侵入体内,引发感冒。如果外感夹湿,往往伴随头重如裹、肢节疼痛及腹泻呕吐等症状。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与风寒湿均相关。正如《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也就是说,以风邪为主的痹证,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主;以寒邪为主的痹证,疼痛尤为剧烈;以湿邪为主的病证,则以重着疼痛为主要表现。因此,许多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到天气转变时容易出现病情反复。
消化系统疾病
湿邪阻滞脾胃,影响收纳运化,气机升降失常,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寒邪凝滞,可使脾胃的阳气受损,运化功能减弱,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等不适。
皮肤病
湿邪和风邪侵袭皮肤,导致皮肤疾病。湿邪的粘滞性引发肌肤发生湿疹、皮炎等,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渗出等。风邪的善行数变特性则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游走性疼痛或瘙痒。
预防要点
保暖防寒:台风期间,气温变化大,应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保护好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避免受凉。
保持干燥:避免冒雨涉水,尤其是皮肤破损或皮肤病患者,更应避免沾染污水。如遇风雨沾湿衣物,及时更换。涉水后及时用清水冲洗、擦干,避免污水停留肌肤。
均衡饮食:选择新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适量运动:如因暴雨未能外出,在家中也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绪管理:台风期间,可能会因为禁足和生活不便而感到焦虑或烦躁。通过听音乐、阅读或冥想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
台风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防御措施,就能减少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做好台风天的养生防病工作,保持健康,迎接风雨后的彩虹。■
【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医学指导:林毅 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作者:司徒红林 主任医师、文灼彬 住院医师 】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