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一场大豆贸易的“反转大戏”,最近在全球市场炸开了锅。
美国大豆因贸易摩擦暂退中国市场,巴西本该稳稳接住这波红利,却偏要把大客户当冤大头坐地起价。

结果中国买家毫不拖泥带水,两天内就把130万吨订单直接转给阿根廷,让巴西到手的“肥肉”瞬间凉透,连豆农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悔不当初。

咱们国内对大豆的需求,早就不是自己种能满足的了。日常生活中,大豆不仅是用来打豆浆、做豆腐的,而且还可以榨油,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现在 我国80% 的进口大豆,都是用来榨油的,剩下的豆粕,还得喂给猪、鸡、牛这些畜禽,毕竟肉蛋奶的供应离不开饲料。

可国内大豆产量一直跟不上需求。就拿 2025 年来说,预计国内大豆产量也就 2117 万吨,自给率刚到 19.2%,剩下的 80% 多都得靠进口。
算下来,每年中国要进口的大豆得有近 1 亿吨,差不多占了全球大豆贸易量的 60%,换句话说,全球一半多的出口大豆,最后都运到中国来了。

再说说进口来源的事儿。以前美国是咱们主要的大豆供应国,后来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大豆进口量降了不少,这时候巴西就补上来了。
最近几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一直很高,2025 年前 8 个月更是到了 71.6%,巴西也成了咱们最主要的大豆来源。

正因为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这么高,而且长期以来巴西都是主要供应方,才让巴西的出口商有了 “中国离了我不行” 的错觉。
随之而来的便是巴西出口商的贪心恋头……

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 ADM 的销售经理卡洛斯在内部会议上说得直白:“中国不买美国豆,只能找我们,涨价 30% 他们也得要。”
他们的底气来自中美贸易摩擦:瞅着中国没怎么买美国新季大豆,就认定自己能拿捏住中国的采购需求。

这份底气让巴西从 9 月开始硬抬价,港口大豆价格一度比美国高 66.1 美元 / 吨,到 10 月上旬,有些公司更离谱,直接报出每蒲式耳 270 美分的价格。
中粮采购团队带着报价单去谈判,希望巴西能拿出合理溢价范围,对方销售总监直接笑了,说‘要么接受价格,要么等下个月更贵的’。”

不光是涨价,巴西卖家还玩起了 “囤货惜售”。巴西农户若昂告诉当地媒体,出口商让他们把豆子存在仓库里,说 “等中国买家求上门,价格能再涨一成”。
中国这边多次谈判,希望价格回落到合理范围,可巴西那边根本不听,一门心思抱着 “中国非巴西不可” 的想法,眼里只剩短期的利润。
却未曾料到,这种短视行为正悄然埋下隐患。

就在巴西死咬高价、对中国的谈判诉求置之不理的时候,隔壁的阿根廷早已盯紧了这个空档,趁着巴西 “漫天要价” 的时机,迅速抛出了能吸引中国买家的关键政策。
9 月 22 日,阿根廷经济部长突然宣布:暂时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从 26% 直接降到 0。这个消息传到中粮布宜诺斯艾利斯办公室时,驻当地的采购经理王浩当时就觉得机会来了。

要知道,阿根廷农户之前因为高出口税,一吨大豆要交近 300 美元的税,根本赚不到钱,政策一出,当地农户纷纷联系出口商说 “愿意卖粮”。
更巧的是,这个政策要么持续到 10 月底,要么出口额达 70 亿美元就停,刚好踩中中国的需求节点,满足了11 月到明年 1 月的供应缺口。

阿根廷取消税后,价格优势立马显出来;每蒲式耳仅溢价 2 美元,较巴西报价低 85%,且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每吨能赚 200 元。
中粮采购团队第二天就带着团队去谈,两天后就敲定 20 船、130 万吨订单,而且有八成 11 月就能装运,刚好接上国内供应。这比之前和巴西谈判拖了半个月的效率,简直天差地别。

这 20 船大豆订单一敲定,不仅帮中国补上了即将到来的供应缺口,更直接改写了巴西、阿根廷和美国在全球大豆贸易里的处境,三方截然不同的结局很快就清晰起来。

巴西这边等听到消息,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不光丢了 130 万吨订单,更麻烦的是丢了中国买家的信任 —— 之前好好的合作基础,就因为贪心抬价全毁了,现在想再赢回中国市场,比之前难多了,毕竟阿根廷已经用行动证明 “不是非巴西不可”。
巴西农户更惨,仓库里的豆子砸在了手里,价格跌回涨价前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后来发报告说,这 130 万吨订单的流失,可能让全年对华出口少赚 2 亿美元,更要命的是,不少中国买家开始把明年的采购意向书发给了阿根廷。

阿根廷倒是借着这次机会捡了大便宜。中粮不仅签了大豆单,还跟阿根廷乡村协会敲定了玉米加工厂的建设意向,就像王浩说的:“他们有诚意,我们就愿意长期合作。”
加上之前中国帮着改造的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现在运大豆到港口的时间缩短了一半,物流成本降了不少。

最尴尬的要数美国。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1-8 月对华出口降了 53%,而之前中国可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买家。往年这个时候早接到中国订单了,2025 年却一粒没卖出去,每英亩亏 150 美元,政府的补贴根本不够填窟窿。

现在再看全球大豆贸易的格局,明显跟以前不一样了:巴西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但地位已经没那么稳了;阿根廷的处于后来者居上的形式;美国则越来越边缘化。
而中国这波操作,也让更多供应商看清了一个道理 —— 想靠垄断地位卡脖子、漫天抬价,根本行不通,毕竟买家手里有选择权,供应链多元化的路早就铺好了。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