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也就是老百姓的居民存款大减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与此同时,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达到了1.39万亿元。
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与股市有关,认为股市的反弹,激起了居民将资金“搬”入股市的欲望,存款开始通过“搬家”进入股市,成为股市上涨的动力了。同时,相关金融机构也发出预警,提醒居民不要用信用卡炒股,否则后果“很严重”。
我们并不否定,“搬家”的存款中,一定有进入股市的,但是,有多少是进入股市的,又有多少是进入其他领域,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恐怕很难判断。因为,从楼市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也在发布消息,这个高端楼盘售罄,那些高档商品房销售状况如何如何好。而按照商务部门发布的消息,则是消费品更新政策取得很好的效果,居民消费明显恢复。一些银行则表示,理财产品销售有所反弹。
也就是说,各个方面都在表态,有新的资金进入,那么,存款“搬家”后,新的“家”安在哪里呢?到底哪些领域才是居民存款“搬家”后的新“家”呢?股市会不会成为居民存款“搬家”后重点安顿的“家”呢?
这也意味着,从表面看,存款“搬家”发生在7月份,应当与股市的反弹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看到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真相,目前的股市,可能还真的没有达到能够让居民把存款押上的程度。特别是普通居民,可不敢轻易把存款“搬”到股市。一旦出现损失,他们是受不起的。
从7月份的情况来看,存款“搬家”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持续的降息,让广大居民对储蓄产生了不信任,担心储蓄无法让自己的钱保值。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存款的保值增值水平提升。
也许,这就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现象,希望广大居民能够把银行的储蓄转移到消费等对经济拉动力更强的领域,而不是放在银行拿利息。只是,管理层的希望与居民的意愿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让储蓄进入消费等领域,也只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想通过降低存款利息来逼迫居民消费、让居民把钱投向股市等,是过于残酷,也过于不现实的。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同时,管理层还强制要求保险公司降低保险产品回报率,可谓是挖肉补疮,把居民可以期待的未来保障之路也给堵死了,导致一些居民不得不把资金想方设法转移到境外去购买保险。而居民存款“搬家”,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
殊不知,保险是居民投资未来、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广大居民可供选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广大居民刚刚有一些保险意识的大背景下,管理层就为了一时的利益需要,为了维护银行的利益,用强制手段降低保险产品回报率,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居民储蓄“搬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新“家”不安全、不稳定、不合理,就是坏事了。管理层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通过降息等倒逼居民消费、投资,但是,对居民面临的问题却很少考虑,更很少解决。譬如房贷、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养老支出、就业压力、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失业增多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如何让居民敢消费、敢投资呢?更别说,投资的风险之大,陷阱之多,管理层也没有替广大居民好好想一想,没有最大力度地去化解风险、铲除陷阱,而只是想让居民把存款拿出来消费和投资。甚至购买的房产被坑,也没有部门去帮他们解决,谁还相信管理层的政策是为他们着想呢?
所以,居民存款“搬家”,看到的很难代表真相。要想让真相显露,管理层就应当更多站在居民利益角度着想,而不只是为了自身需要。尤其是股市,绝不能再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不能让投机者有太多可以钻的空子,不能给上市公司有通过股市捞钱再转移资产的空间。股市必须是投资者的股市,尤其是散户的股市,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股市。融资只能是股市的一个方面内容,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融资不能成为主要内容,让投资者赚钱才应当是主要内容。只有投资者赚钱了,股市才能稳定。那么,居民存款“搬家”才更值得期待。否则,就像蚂蚁“搬家”,只是自然灾害要来了,所在的地方受到外力侵害了,没有食物了,而不是想找一个新的“家”。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