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进入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尽管一超多强的格局开始逐渐向多极化转变,可有没有资格成为“一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未来是否能有立足之地,究竟是在战火与资源短缺当中走向灭亡,还是通过重新构建的全球化产业链,再次带领国家与人民走向富强。
而如今的欧洲,恰好就走在一个分水岭上,究竟是复兴还是衰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的领导人究竟有没有足够长远的目光,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像欧洲发出了极其严厉的警告。
诺奖得主建议欧洲向中美学习?
根据作家,美国媒体报道称,在10月13日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爆出了一番惊人言论。
据悉,阿吉翁向欧洲各国发出的警告,希望欧洲能够意识到,绝不能让中美两国成为技术的领导者,更不能在相关领域上输给他们。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存在一段时间内与美国的GDP相差非常接近,但如今却拉得越来越远,本质上就是因为欧洲没有能实现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如今,整个欧洲严重缺乏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和机构,也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型金融生态系统”。因此,阿吉翁提议,欧洲应该向中美两国进行学习,找到一条能够“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方法”。
应该说,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位法国专家对于欧洲所面临的困境有着足够清醒的认知,欧洲一方面有着与俄罗斯备战的巨大产业刚需,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自身的供应链却长期以来处于一个极其脆弱的状态,加上国防领域上的投入几乎等同于是马放南山,就算拨了大量的经费,其转化利用率也非常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欧洲联盟的“非干预性产业政策”所酿成的巨大苦果。
欧洲未来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站在中美的角度上来说,如今的欧洲,恐怕才是符合其真正的历史定位的存在。在过去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当中欧洲一直处于所谓的世界中心,无论是工业革命时代还是后来的一战二战,欧洲一直是引领全球变革的重要导火索。
但随着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全世界的重心开始向美洲所转变,直到在201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亚洲地区,整个欧洲实现边缘化,哪怕是俄乌战争已经开打了三年半的今天,对于欧洲所遭遇的能源危机与供应链危机,绝大多数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没有任何的实感。
因此,对于欧洲来说,如今,欧洲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过去几代人积累的财富的“耗尽”,且又无法找到新的财富增长点所引发的政治危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在短短20多年时间之内,欧洲的右转如此之快。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