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中巴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
鲜为人知的是,这段跨越千年的友好往来,竟与1300多年前波斯古国的东迁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而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的交融,也为现代中巴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公元651年,萨珊波斯帝国在阿拉伯帝国的铁骑下轰然崩塌,末代王子卑路斯率领残部约一万人踏上了东迁的征程。
他们的目的地是东方的唐朝,一个在当时以包容开放著称的文明古国。
波斯东迁的路线充满艰辛,从伊朗出发,他们不仅要翻山越岭穿越阿富汗边境地带,还要经过俾路支地区进入帕米尔高原。
这一路上,他们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躲避阿拉伯骑兵的追击,饥饿、寒冷、叛变如影随形。
许多人倒在了途中,但卑路斯始终坚信,只要抵达唐朝,就能找到新的希望。
最终卑路斯一行成功抵达唐朝,唐高宗李治将治所设在疾陵城,并册封卑路斯为“波斯都督”,授予军事和行政权力。
武则天时期,还为他们修建了“波斯胡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
但波斯都护府并非简单的避难所,后来成为唐朝在西域的重要军事和行政据点,它承担着防御阿拉伯帝国东扩的任务,还成为唐朝与中亚、西亚交流的桥梁。
在都护府内,波斯旧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城内居民使用多种语言,文化风格多元。
唐朝为波斯人提供了土地、军械和官职,使其真正融入了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李治和武则天
大唐“波斯都护府”
卑路斯的子孙们白天操练军事,晚上学习文化,逐渐适应了唐朝的生活。
波斯商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将中亚的香料、宝石运往中国,换回瓷器、丝绸和茶叶,这种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也加深了文化交流。
唐高宗还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名义上复立旧国,实则使其成为唐朝的外臣。
进入长安的卑路斯家族被安排进军事系统,担任右威卫将军等武职,他们的后代也接受了唐朝的教育。
波斯商人在长安开设店铺,经营香料、琉璃等商品,成为长安商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乾陵内六十一个蕃臣像
波斯工匠带来了先进的技艺,如金银器和玻璃器制作,深受唐朝贵族的喜爱,
波斯女性的妆容和服饰也影响了盛唐的时尚潮流,唐三彩仕女俑的头饰和服装线条中,不难发现波斯文化的影子。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带来了祆教、景教等,与佛教、道教等在长安和谐共处,波斯人开始在长安安居乐业。
波斯东迁的历史不仅影响了唐朝,也为现代中巴关系奠定了基础。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其语言和文化保留了古波斯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波斯人的分支。
波斯帝国
在历史上,俾路支地区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后被英国殖民分割。
现代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瓜达尔港就位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瓜达尔港的建设也成为了中巴友谊的象征。
如今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图景正不断开启新篇章,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的塔台已亮起引导航班的信号灯,
这座年吞吐量达两百万人次的枢纽,让阿拉伯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与北京、乌鲁木齐形成4小时航空圈,而白沙瓦市郊的中巴友谊医院里中国医疗队正通过远程诊疗系统为当地患者会诊。
从1300多年前波斯王子卑路斯率部东迁至唐朝,到现代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波斯东迁不仅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流,也为现代中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渊源。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
在当今世界,中巴经济合作不仅是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更是文明交流的典范,这种合作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未来,随着中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往来必将续写新的篇章。
1. 《旧唐书·西域传》
2. 《新唐书·西域传》
3. 《大唐西域记》
4. 《巴基斯坦史》,伊克巴尔·艾哈迈德著
5. 《中巴经济走廊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
6. 《瓜达尔港:战略意义与发展前景》,国际在线
7. 《俾路支人:历史与现状》,陈知谏.观事
8. 《波斯帝国史》,A. T. 奥姆斯特德著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