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被堵在最后一公里?
中国造出的大块头电动飞机要改写游戏规则了。
7月22日上海峰飞在江苏昆山交付的V2000CG,这个能吊着两吨货飞200公里的大家伙,直接把中国推进了全球eVTOL顶级玩家俱乐部。
这波操作不只是炫技,更暴露了低空经济赛道真正的暴利密码。
当全球还在折腾载人飞行器的时候,中国人已经算明白了账本。
V2000CG避开烧钱的载人市场,专攻物流运输这个刚需领域。
400公斤有效载荷刚好匹配生鲜冷链的标准货箱,200公里航程完美覆盖城市群配送半径。
广州那家接手的运输公司怕是要笑醒,传统直升机运货成本每公斤25块,电动飞机直接砍到8块。
这差价够不够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德国Volocopter还在为适航认证扯皮,美国Joby Aviation刚拿到FAA许可就烧光20亿美元。
峰飞闷声搞定了阿联酋沙漠测试和日本海岛飞行,4万公里实测数据砸出来,连最挑剔的民航局都给了适航证。
现在全球eVTOL企业都在盯着中国看——深圳到东莞的快递专线要是跑通了,珠三角的天空分分钟变成黄金航道。
但别被参数忽悠瘸了。
这飞机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比宁德时代最新款还低15%。
200公里航程听着够用,遇上逆风天气可能直接打折。
更别说现在全国才建了12个专业起降点,广州试点区域的空域审批都还要走三个月流程。
民航局那个1.5万亿的市场预测,怕是有半数是给基建商画的大饼。
货运公司已经拿着计算器在敲了。
夜间用低谷电价充电,白天运海鲜比冷链货车快三倍。
广东某医疗企业正测试用这玩意送移植器官,从医院顶楼直飞机场能抢出40分钟黄金时间。
这些真金白银的应用场景,可比载人观光的故事实在多了。
欧盟刚出的eVTOL安全白皮书列了178项标准,中国版本直接飙到205项。
适航审定中心的人私下吐槽,光电磁兼容测试就卡掉三家创业公司。
峰飞这次能通关,关键是拉上了中航工业当靠山。
但那些没背景的小玩家,怕是要倒在黎明前。
低空经济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场。
深圳把全市5G基站改造成无人机导航点,成都搞出空中交通数字孪生系统。
民航局最新文件要求2030年前建成300个起降枢纽,这工程量够吃下半个基建板块。
现在知道为什么电力巨头都在抢eVTOL充电桩标书了吧?
看热闹的网友可能没注意,这飞机交付当天,顺丰的股票突然放量拉升三个点。
资本市场比谁都精,知道谁能解决最后一公里谁就是下一个巨头。
听说美团已经派人去峰飞车间蹲点了,估计明年我们就能看见外卖从天而降。
电池技术才是命门。
中科院最新研发的固态电池实验室数据很漂亮,但量产线还没影儿。
现在V2000CG飞一趟就要换两吨重的电池组,维护成本比设计值高了23%。
要是三年内突破不了400Wh/kg的技术门槛,这些飞行器迟早变废铁。
民航局画的大饼香归香,实际落地还得过安全关。
上个月深圳无人机撞上高楼的事儿还没结案,现在又来个两吨重的大家伙在城市上空飞。
普通市民抬头看见这玩意,第一反应怕是抱头躲闪而不是鼓掌叫好。
广州试点要是能跑通商业模型,估计明年就能看见这飞机满世界接单。
听说东南亚几个港口已经在谈采购了,毕竟比起买直升机,这货价格直接砍半还不用烧航空燃油。
不过国际适航认证这块硬骨头,够峰飞再啃两年。
搞技术的都知道,参数永远比不过场景。
V2000CG最大价值不是飞得多快,而是打开城市立体交通的潘多拉魔盒。
等城市规划局把空中走廊纳入基建,快递小哥可能要考飞行执照了。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空管喊话是用普通话还是粤语。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