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俄罗斯一架安-24飞机在远东地区坠毁,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坠毁原因已有诸多报道,其中有一点我觉得特别感慨:这架飞机竟有50年的历史。
人到五十,体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何况飞机?飞50年的飞机,您见过吗?反正我没见过。普通飞机服役20年就算老龄机,而这架却飞了50年。
一方面,这确实说明俄罗斯的飞机质量过硬;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俄罗斯当下的窘境,50年的老飞机竟无新机可替。难道买不起新飞机?
图为安-24飞机失事现场
按原图纸再生产一架安-24不行吗?还真不行。今天的俄罗斯民航工业,早已今非昔比。
当年苏联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图系列、安系列等各式飞机实力雄厚,基础深厚。
然而苏联解体后,技术人才流失,市场丧失,原有的协同机制和精神也不复存在。
底子再厚,也经不起折腾;吃老本终究难以为继。即便把当年的图纸原封不动拿出来,现在也造不出同样的飞机。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前进并非必然。回望当年苏联之强盛,再看今日之困境,人才与机制的流失,正是俄罗斯必须直面的难题。
那么,整个这一变化,这么多年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就是现代化不够、市场化不够、电气化不够,所有的短板都暴露了。
说一个飞机工业要发展起来,航空也好,航天也罢,它需要大的市场、需要大的投入,大投入才有大产出,要不然这事根本做不了。
俄罗斯哪有能力做这些?或者说它的重点都不在这方面。
因此,即便现在俄罗斯能造能跑的一些飞机,也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高度依赖过来。
比如说,现在能出口的一些飞机,型号不说了,发动机要用法国的,航电系统也用西方的。如今面临西方的制裁,怎么办?没有办法。因为俄罗斯自己的发动机到现在整体质量还是不够。
有人讲说咱们要进口俄罗斯发动机,这次坐大飞机,省省吧,他自己都解决不了问题,这办不了。制裁对俄罗斯影响非常之大。
过去的俄罗斯是“自己不造我也买”。在俄乌开战之前,波音、空客占了俄罗斯飞机市场的70%,七成都被别人占了。
自己的市场都被占成那样,你还说寄希望于俄罗斯的航空,那也不现实。
俄乌开战以后,他们受到制裁,俄罗斯提出要在2030年以后让国产飞机占到80%,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设计能力、制造能力、资金能力,到航电技术,所有这些俄罗斯现在都不足。
但我不是要给俄罗斯抹黑,说它哪哪都不行。俄罗斯有它自己强悍的地方,包括它的基础底子,包括在发动机方面这些基础,都还有不错的、值得学习的地方。
但是,它和空客也好、波音也好,和西方在民航工业方面的差距拉得非常大,不是一点半点。
2030年航空市场国产率要让本国飞机占到80%?做梦都做不到,对他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
这就说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发展,真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断更新。
首先,从体制上来说,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年的苏联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集中精力办大事也可能造成浪费,还可能过度计划、过度指令,导致市场不足。
像飞机这种大工业,或者包括芯片,不可能完全靠政府投钱,一定要市场化发展,挣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俄罗斯在这块市场化方面也是欠缺的。
第三点,俄罗斯的工业要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如今全世界是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什么都自个儿造”,这就需要国际国内打通,保持良好关系。
可俄罗斯现在正受制裁,怎么发展?这说明一个国家在被制裁、被孤立的情况下,想要长足进展也是很难的。
别的且不说,俄罗斯的飞机现在就很难在西方国家拿到适航证,人家不给你,凭什么给你?你能想象欧盟、美国给俄罗斯适航证吗?
这就是俄罗斯飞机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俄罗斯面临的这些问题,对其它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