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座谈会强调了什么,才是重点。
背景层面,昨天我在文中讲,过去八年中,与民企相关的座谈会总共开了3次,每次的主要背景都不同。
其中两次,一次在新冠初期的2020年7月,另一次在去年三中全会前,三中是大背景,被拿来直接做比较的则是2018年那次。
2018年11月那次民企座谈会,国际背景是特朗普1.0时代的贸易战,咱们“被迫做出必要反制”,但这应该不是重点,个人觉得,与民企相关的大背景是彼时许多民企面临的债务问题。
2018年的违约情况可以用“天雷滚滚”四个字来形容,有数据显示光是那一年企业发的债券就违约127只、金额超990亿,这个金额比它前四年违约金额之和还多了近40%,违约的资金量大、行业分布广、违约民企和上市公司显著增多。
企业老板盈亏自负,高负债、粗放式的经营,债务暴雷也怪不得别人,但站在政策角度,每个企业的问题不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能救的必须要救,要雪中送炭而非搞一刀切。
但对四处找钱给企业续命的民企老板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彼时舆论中的“消灭私有制”和“民营经济离场论”一度刷爆朋友圈。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民营经济离场论”在金融与民企、政策与民营经济之间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
混过媒体、闯过评论区的都知道,甭管混淆视听的言论有多奇葩多炸裂,你不正面消除,它就会无休无止诱导曲解与误判,像野草一样疯长。
2018年11月1日,也是最高级别座谈会,掷地有声地强调:
“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
“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很快连官媒都下场发文,表示《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完全错误论调为何时常冒泡:不是“心病”就是“找病”》。
你看,座谈会上重点强调了什么,其实就代表开这个民企座谈会的背景是什么。
要刹住扭曲民营经济的那股歪风,显然是2018年11月那次民企座谈会的重要背景。
昨天的最高级别民企座谈会,主题背景与2018年那次几乎完全不同。
上次刹住扭曲民营经济歪风,现在已经来到破除发展障碍、促进民营经济的新高度。
同样,来看这次民企座谈会强调了什么。
昨天的座谈会通稿,其中“工作重点”部分,强调的有:
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对企业一视同仁。
......
昨天坐在第一排的硬科技大佬们可能自身没有遇到上述中的难题,但一点也不妨碍政策面要释放的积极信号。
基本上,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这次座谈会一个没落,不论是评论区提到的“拖欠账款问题”,还是“远洋捕捞”“近海捕捞”等营商环境问题。
很多人从来不看别人到底讲了什么、干了什么,总是上来就自作聪明,以为甩出问题就是王炸,实际上往往都是打脸,只会让别人发现他的无知。
甚至,时至今天,竟然还有人问座谈会咋没有老百姓关心的房地产呢。看到这种评论我是真的无语,问这种问题的人,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外星人。
民企老板,不管上市的大老板还是小到夫妻店、个体户,最怕的无非就三样:营商环境差、融资难和拖欠账款。
营商环境差,大家都懂,三天两头上门、吃拿卡要是老生常谈,屁大点事不找点关系或者递个红包都难办成,之前某地有个市管人员就说过,让他扶持一个企业他没那本事、但要搞垮一个企业就太简单了。
除了营商环境,民企跟国企向融资的待遇也完全不同,后者有个“好爹好爷爷”背书,靠脸就能借到钱,而且还便宜,很多时候,金融机构还得上赶着给授信。
但民企不同,没有好爹给背书,授信不但难,而且额度还小、利息更高,一遇风吹草动,国企可能一个电话就能沟通好,但对待民企,可能随时就有停贷断贷风险。
至于拖欠账款,这个更是老生常谈,年年都在解决、年年都在强调,最常见的就是干工程的,钱没挣到,还被拖的负债累累、苦不堪言。
这些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实际上这两年已经解决好很多了,就好比拖欠账款,去年“化债”俩字是新闻上的高频词汇,哪怕不甚了解的观众也听得耳朵快起茧子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化债不单单是给国企给城投给地方左手倒右手,更重要的是在化债的过程中,地方盘活信用,违约、拖欠的借款账款,很多得以偿还偿付。
实际上不止解决拖欠账款,包括解决民企融资难,去年的力度就已经算得上大刀阔斧。
那么,为什么这次仍然要强调上面这些?
其实很好理解,一方面这种事就像扫地,需要勤扫、常扫、时不时再来个直捣犄角旮旯的大扫除,才能保持窗几明净。
另一方面,还是回到大背景上,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说了,“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要解决这些难题,既不能吃大锅饭又不能全往国企里塞,再说国企没少降本增效,最终还得靠贡献了“56789”的民营经济。
所以这次座谈会,坐在第一排的,不但有充当核心竞争力、提升大国信心的通信、AI等科创企业,也有传统的石化纺织业等制造业、农牧与食品业,以及包括坐在第二排的美团王兴所处的平台经济及外卖行业。
个人理解,手上既要有硬家伙同时又得吃饱饭,也就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硬科技要有,全方位扩大内需搞经济也要有。
不过,主要问题早就说得很直白,就是国内需求不足!有需求的前提是收入增加。
而民营经济是扩内需最基础环节——就业的主要提供者。
天然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