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手斧沉浮记
一一中国河西走廊发现
迄今史前最大阿舍利手斧
(宁夏)周兴华
(一)
全球最大阿舍利手斧横空出世
1929年,中国北京猿人头盖骨出土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经科学研究的出土物证明,其生活年代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自无问题!
197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多国在广西百色地区进行了多年的考古发掘,终于发现了手斧等重型石器,2003年中美科学家关于百色旧石器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权威学刊《科学》杂志上,其年代距今80.3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自无问题!
2010年9月21日,宁夏记者王迎霞在《新消息版》整版面发表的《宁夏人类史前史——能否追溯到80万年前?》至今已15年了!
翻阅《宁夏人类史前史——能否追溯到80万年前?》。 2010年王迎霞发文前采访的“宁夏某资深考古专家”,他竟公开提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手斧,中国现在有没有很难说……我确定不是手斧”!当年,在王迎霞采访的著名考古专家中,没见过重型石器, 仅有在水洞沟搞考古发掘的研究员王惠民说了句“周老发现的这些石器可能相对古老一些,有望超过水洞沟文化的3.7万年……”
2013年12月 ,我出版了《大漠边关访古》,公布了宁夏中卫黄河西北地区与阿拉善腾格里荒漠地表遗存的大量砍砸器、手镐、手斧等重型石器,认为这类重型石器在器形和技术上与非洲、欧洲、喜马拉雅印度北边及中国广西百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同类石器有相同、相似、相通之处,
周兴华著《大漠边关访古》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根据数十年的野外调查,我又撰写了《河朔石器新观察(待版)》,并在“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上发表了《黄河上游的重型石器与“阿舍利手斧”》《青藏高原与欧洲非洲阿舍利手斧新观察》,为专家学者提供信息,希望对中国等东亚地区的史前史多些关注。
多年来,我随同内蒙古阿拉善盟寻找奇石的朋友在西北荒漠戈壁奔波,多方收集重型石器信息。
2024年深秋,我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现河西走廊荒漠戈壁地表遗存的一件长57.2厘米的史前两面器。经过查阅资料,长期研究,发现其长度比权威杂志《世界考古·考古动态》2023年公布的中东沙特阿拉伯沙漠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两面器(51.3厘米)”还要长5.9厘米,中国发现的此两面器应是迄今为止全球史前最大的阿舍利手斧,我惊喜万分。
中国发现的这件手斧通长57.2厘米,最大宽度12.6厘米,厚7.1厘米,重5284克。该手斧由黑曜石打制而成,沿中脊从两面、两侧及前后端通体加工,向前、后端聚尖,一端修整为扁平弧形刃,另端修整为尖状刃。制作工艺:正面从中脊向两侧及前、后端倾斜打片,前、后端由深凹大片疤减薄;一侧由深凹大片疤减薄,另侧由大小片疤深凹减薄。底面从中脊向两侧及前后、端倾斜打片,中脊保留约四分之一,余四分之三打片减薄取平。中脊减薄取平的一端由大片疤减薄;中脊保留的一端从两侧修整,浅平疤减薄聚尖。手斧两头向前、后端聚尖,两侧两面的片疤相交为锯齿刃。刃缘有使用痕迹。该手斧正反两面和左右两侧基本对称,横断面一端似菱形,一端似三角形。由于自然风化,打剥初始棱角风化消磨殆尽,剥片边缘圆润,手斧自然凸起平滑,足见其遗存年代之久远。
中国发现的这件史前最大手斧遗存于河西走廊西端马鬃山南部疏勒河北面,地貌为荒漠戈壁。巨型手斧所在地表遍布黑石打制的大小石器、石核、碎石、石片、石块。根据地形地貌与地表遗物推测,这里应是一处史前石器打制场。该巨型手斧发现地在黄河上游地区。这类手斧属于阿舍利手斧类型,散见于中国北方地表,体量规格大、中、小各时期都有,打制技术粗、精、细一脉相承,故我将中国发现的此类两面器(阿舍利式中国手斧)命名为“河朔手斧”。
传统手斧最早发现于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利地区,多见于非洲、西欧、西亚等地。非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奥杜韦文化,其典型器物是砾石砍砸器,最早出现于距今175万年前。接续其后的手斧文化,存在于距今170万年至20万年前,典型器物是阿舍利手斧。
据2023年12月13日权威杂志《世界考古·考古动态》报道:沙特阿拉伯的阿尔乌拉省皇家委员会发表新闻称,该国遗址发现了一把巨大的手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 2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为研究古代人类的存在又添新的证据。并说“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比较研究尚未发现相同尺寸的两面器。因此,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两面器之一。”中国河西走廊发现的这件史前最大手斧,其长度已超过了中东沙特阿拉伯发现的“最大的巨型史前石斧”,此手斧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史前最大手斧。
中国发现的迄今史前最大手斧,遗存于河西走廊西端马鬃山荒漠地表,地邻青藏高原北缘。据《山海经》《尚书·禹贡》《穆天子传》《庄子》《列子》《淮南子》《水经》等古籍记载,马鬃山古属“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弱水流域是远古先民及黄帝等族群活动的地方。主流学派认为:“弱水”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远古时代这里河流纵横,湖泊荡漾,水草丰美,动植物繁茂,万物尽有,很适合人类繁衍生息,遗留于此地的古河道、大量石器遗迹可证。荒漠化后人迹罕至,其遗址未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尚无地层证据。但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发展规律与类型推测,这件现知史前最大手斧当为旧石器早期的人类遗物。这件遗存于中国青藏高原北缘的举世罕见的迄今史前最大手斧,为探索人类活动于青藏高原提供了大于欧洲、非洲等地的史前最大手斧证据。
我退休后,继续在宁夏、甘肃、内蒙古河西地区至青海野外调查文博信息。我在这些地区陆续发现了地表遗存的许多砍砸器、阿舍利手斧等重型石器。从地表所见石器看,我认为中卫长流水旧石器遗址、阿拉善左旗至河西走廊马鬃山是一个重型石器分布带。宁夏地属青藏高原东缘,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此次发现的史前最大手斧与长流水遗址地表发现的重型石器一脉相承,进一步证明宁夏及大西北地区在旧石器早期就有人类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见周兴华著《大漠边关访古一一兼谈宁夏古史溯源》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河朔石器新观察》待出版。)。
史前最大手斧发现于中国北方地区,其对称性、刃缘修整水平与非洲、欧洲同类器物相当,这就直接推翻了“莫维斯线理论”关于中国等东亚地区属于没有阿舍利手斧的“落后文化圈”论断,也打破了部分学者认为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大西北地区没有阿舍利手斧等重型石器的论断。
阿舍利手斧是旧石器文化中的一个阶段,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到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发展规律与类型推测,这件史前最大手斧(两面器)当为旧石器早期人类遗物,为探索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智能、技术、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考证据。对于前溯宁夏及大西北地区史前史,探索中华民族发祥地,研究东西方史前文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看到“世界考古·考古动态”发表的《“51.3厘米”——阿拉伯沙漠出土最大的巨型史前石斧》一文,感触颇深:有人类才有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等工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了,中国河西走廊发现的迄今史前最大阿舍利手斧是有头盖骨的人类打制出来的。现将中国发现的这一特别重大的史前最大手斧信息公开,为探索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智能、技术、活动提供新的思考证据,以便与人类起源非洲等学说说进行对比探索。
附一:《中国河西走廊发现迄今史前最大阿舍利手斧》照片
中国河西走廊发现史前最大巨型手斧 正面
中国河西走廊发现史前最大巨型手斧 背面
中国史前最大巨型手斧前端
中国史前最大巨型手斧中段
中国史前最大巨型手斧后端
周兴华手持:中国河西走廊马鬃山南部荒漠戈壁地表发现的迄今史前最大手斧
(通长57.2厘米,最大宽度12.6厘米,厚7.1厘米,重5284克)。
中国河西走廊史前最大巨型手斧发现地环境
中国河西走廊史前最大巨型手斧发现地环境
图片来源:周兴华提供
附二:《阿拉伯沙漠出土最大的巨型史前石斧》照片
图片来源:阿尔乌拉皇家委员会
沙特阿拉伯的阿尔乌拉省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For Al-Ula Governorate)发表新闻称,由迪奥斯遗产咨询公司( TEOS Heritage) 的坎博士和阿克索伊(Gezim Aksoy) 领导的考古队在麦地那北部的瓦迪阿尔古拉(Wadi al-Qura)的阿尔古尔(Al-Qurh )遗址发现了一把巨大的手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 2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为研究古代人类的存在又添新的证据。
新闻还报道 ,这把手斧由软玄武岩制成,长 51.3 厘米,斧头的两面均经过加工,具有坚固的刀刃,可用于切割或砍伐。这类工具的功能仍在研究之中,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过去的人们双手握着手斧屠宰动物和切肉。也有人觉得在其他地方发现的同时期巨斧具有象征性功能,用来展示力量和技能。
阿尔乌拉省皇家委员会 的一名成员表示:“此次发掘共有十几个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类似石器,这把手斧是其中之一 ,预计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将揭示有关这些工具的起源和功能的更多细节。”该项目主任阿克索伊博士说:“这件两面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 古尔平原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比较研究尚未发现相同尺寸的两面器。因此,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两面器之一。”
原文链接:https://www.heritagedaily.com/2023/11/giant-prehistoric-stone-axe-found-in-arabian-desert/149185
来源:世界考古·考古动态:原标题:《“51.3厘米”——阿拉伯沙漠出土最大的巨型史前石斧》 2023-12-13 09:00 发表于江苏
附三:《在埃尔奥拉发现的巨型石"手斧"将改写该地区的古代历史》
美通社 2023-11-07 15:54发布于山东
该51.3 厘米长的细粒玄武岩工具的历史可能超过 20 多万年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有可能是全球目前已知的最大型的"手斧"来自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的研究团队正在对其进行持续研究,以揭示这一古代奥秘 。
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2023年11月7日 -- 来自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埃尔奥拉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件可能是全球已知最大的石制"手斧"文物。根据初步现场评估,该巨型文物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中晚期,距今已超过 20 万年。
Hand Axe In Situ - Qurh Plain AlUla
该手斧由国际考古学家团队(由 TEOS Heritage 的 Ömer 'Can' Aksoy 博士和 Gizem Kahraman Aksoy 博士领导)与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RCU) 合作共同发现。
该团队致力于寻找古代人类活动的证据,其一直在埃尔奥拉南部的 Qurh Plain 的沙漠地带中进行调查工作。 该团队已成功寻获考古文物,揭示了在严苛的环境下,从伊斯兰早期就已经孕育了一个兴旺的社群。这一稀有而独特文物的发现有望开创阿拉伯及其他地区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这件坚固的石器长约 51.3 厘米,由细粒玄武岩制成,经过双面加工,边缘同时具备切割或砍伐能力。截止目前,我们只能对其功能进行猜测,尽管其尺寸较大,但该工具能够舒适地双手握持。
调查工作仍在继续,并已经发现了十几件类似但尺寸较小的旧石器时代手斧。我们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揭示有关这些物体的来源、用途,以及数十万年前制造它们的人类的更多详细信息。
项目负责人 Ömer Aksoy 博士表示:"这把手斧是我们目前在 Qurh Plain 调查中的诸多重要发现之一。该石器令人叹为观止,长度超过半米(长度:51.3 厘米,宽度:9.5 厘米,厚度:5.7 厘米) 并且是该遗址发现的最大的此类石器。我们在全球不断进行搜寻和比较,尚未发现与此尺寸相似的手斧。所以,这很有可能是截至目前所发现的最大手斧。"
RCU 目前除了这项在 Qurh Plain 的调查外,还负责监督其他在埃尔奥拉和 Khaybar 附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 11 个考古专业项目。这项宏大研究旨在深入探索该地区的古代谜团。这一神奇的发现揭示了沙特阿拉伯的人类历史仍有许多待探索的领域。
在 RCU 的埃尔奥拉县全面复兴计划中,其作为闻名世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胜地,考古学正是其关键要素之一。
截止 2023 年秋季的十月至十二月期间,有 12 项考古项目正在进行中,使其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考古学研究和保护区域之一。这些项目将持续进行,并计划在冬季和 2024 年春季开展更多工作计划。
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沙特阿拉伯、瑞士、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家的 200 余名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学者将在 2023 年秋季汇聚于此,参与这一空前的国际盛事。这其中,有多个项目是当前研究工作的延续,其中包括了对来自沙特阿拉伯的 100 多名考古学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九月,举行了首届埃尔奥拉全球考古学峰会 (AlUla World Archaeology Summit),凸显了埃尔奥拉作为考古活动中心的地位。有来自 39 个国家/地区的 300 多名代表与会,并进行了跨学科交流,以促进考古学与更广泛社会群体的联系。
Dr Omer Aksoy and Giulia Edmond Measuring the Hand Axe
Observing the Hand Axe via Magnifying Lamp
Three Hand Axe Artefacts from Qurh Plain AlUla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