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信用卡那些奇葩的线上体验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前一阵子办了一张邮储银行的信用卡,除了当时推广办卡的时候登录过一次云闪付绑卡,刷了一笔支付领了几张办卡优惠的瑞幸咖啡券以外,后来基本没用过。最近想起来别长时间不用别有有年费了,于是就把这张卡拿出来,想作为备用卡用着。试了几次发现这张卡有很奇葩的几个线上交易设计。

先总结下,如果是一如既往的安全严谨,那我也敬你是条汉子。问题是有些用户体验到第三方平台就都变了,安全严谨都可以放一边去了。那是看菜吃饭的么,自己的APP用户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么。

2024年邮储发布了数字金融大会,以“书写数字邮储@i时代”为主题首次公布自有大模型“邮智”,智慧金融服务将伴随大模型邮至亿万客户,慧达广袤城乡。作为用户,邮智我是没感受到,体验不好是真遇到了。想建议的是发布会的领导们都自己用用行里的线上产品,登录一下试试,支付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用的顺利,而不是张口闭口@i时代和大模型。

奇葩的线上体验之旅

先说第一个奇葩体验,登录必须输入短信验证码和登录密码。大哥,这都2025年了,还在用20年前的交易体验流程么。下载了app以后,登录输入手机号和默认的短信验证码以外,他还让我要输登录密码,实在不会设计,登录下同业的招商银行APP,看看人家怎么做的。

紧接着就是第二期奇葩体验,我常用设置的登录密码是字母数字和符号,我在他的登录密码里面就找不到符号输入,这我一下子不知道我当时设的是啥了,正常的app登录环节有个短信验证码也就行了,大部分银行也都是这么设计的,你说他非要再加个登录密码,如果说加登录密码是为了安全,他又不让输符号键,知不知道数字字母和符号才是最安全的密码,奇葩啊!

第三个奇葩是云闪付可以不用任何密码还款查账单,不能用app我首先就删了,反正现在app也不是刚需,云闪付都不需要输入任何密码就能还他的信用卡,所以我搞不明白,邮储是真不想让他的用户用他的信用卡app吗,用心良苦的把客户推出门外。云闪付app能还款,那我就忍了。

第四个奇葩紧接而来,快捷支付又来登录密码大魔王。12306去买火车票。想用邮储卡支付,要死不死,我看到了12306邮储卡直接快捷支付还有个优惠,那我就直接在12306添加邮储卡支付了,果然还是这个登录密码在等着我,12306在使用邮储信用卡12306快捷支付的时候,必须输入这个登录密码,我又崩溃的放弃了,然后我转身在12306选择云闪付支付,通过云闪付邮储信用卡支付的时候就体验很丝滑,不需要输入任何什么登录密码,一个云闪付交易密码就完事了。

最后的奇葩是微信支付添加邮储信用卡也不用登录密码!我最后又试了一下,通过微信添加邮储信用卡支付,竟然还是不需要输入登录密码的,虽然有个很古老的短信验证码界面,但是一个短信验证码就能在微信交易交易支付了。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邮储总行信用卡设计交易体验的同学们,你们为什么把自己的快捷支付和APP登录设计的如此严防死守,没有登录密码基本的APP账务查询都看不到,而三方渠道就可以一个短信验证码就直接交易。

现在都一直在提支付脱媒,银行的支付给三方支付公司生意抢完了,但实际这些细节,看看银行自己都在怎么干的。数据不会配合说谎,截至2024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信用卡总卡量为3957.7万张,较2023年末的4239.94万张减少282.26万张,降幅达6.66%。这一收缩按照官方说法主要源于信用卡新规要求清理“长期睡眠卡”,以及银行主动调整发卡策略,转向聚焦高价值客群。但我想作为一个基础用户,面对这样的交易体验,真的会用脚投票。

背后的傲慢和偏见

这些问题其实不止一家银行,而是几乎大部分银行背后暴露的对用户需求的傲慢与偏见。将风控压力转嫁给用户,用繁琐流程筑起免责高墙。例如,官方APP强制密码验证看似“安全”,实则暴露技术短板,真正的智能风控应像其宣传的“邮智”大模型那样,通过行为数据分析实时拦截风险,而非让用户反复输入“残疾密码”(不让输入特殊字符的密码不是残疾密码是什么)。更讽刺的是,当用户通过微信、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时,却允许仅凭短信验证码完成交易,这种“甩锅式风控”暴露出银行的真实心态,官方渠道出事要担责,第三方渠道出事可推诿,而市场就是这样一步步丢失的。

高调发布“手机银行10.0”,吹嘘“元宇宙营业厅”“AI数字员工”时,基层用户却在为查看账单被迫记住一串毫无意义的密码。这种割裂感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数字化转型沦为一场表演。每年科技花了不少钱,总要给点亮点名词保住明年的科技费用。

一般银行出现这样现象的核心问题根源在部门各自为政,风控部门为规避责任层层加码,科技部门沉迷“大模型”“区块链”等概念包装,业务部门则只顾完成发卡指标。当某分行用“民国风存单”搞文创营销时,总行APP却连基础交互都未优化。这种“上面造火箭,下面修牛车”的割裂,正是官僚主义与技术主义的混合产物。我这张卡就是节假日在公园,一线小朋友烈日下热情宣传下办的,最后体验成这样,逼得我想销卡。总行的大神们,收了吹牛的神通,考虑下一线的疾苦吧。

商业银行若继续将用户视为风控体系的“人肉验证器”,而非值得尊重的服务对象,终将被第三方支付彻底取代,毕竟,连12306的农民工都懂得“用支付宝更省事”。其实吧已经在支付领域被取代了,其他场景也都要保不住了。

当行长们在论坛畅谈“数字化转型解普惠金融之困”时,或许该让技术团队做一次匿名用户体验,从设置“符号禁用”密码到被12306支付页面逼疯,这场荒诞之旅足以写进MBA反面教材。

银行与其在年报里堆砌“AI”“区块链”等时髦词汇,不如先回答一个灵魂拷问,你们的高管,真的用过自家APP吗?(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奇葩   信用卡   总行   符号   模型   密码   短信   数字   银行   用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