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怕你吃亏,任性怕你伤人:一代父母的养育困局

有没有发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似乎越来越“不会”教孩子了?

这里的“不会”,并不是指他们缺乏教育意识,而是教育方式越来越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卷”到天昏地暗,要么彻底“散养”,任其自然。这一点,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父母身上,尤为明显。

有人说,这是80后、90后在自己孩子身上,弥补童年缺失的一种方式。

这话有一定道理。大多数80、90后,从小在父母的安排和学校的管束中长大,很少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于是当他们成为父母,一旦尝到“自由”的滋味,便加倍地想补偿给孩子——比如努力营造朋友式的平等关系,无条件尊重孩子的意愿;或是对学习成绩毫不在意,只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希望他们拥有一个自己不曾拥有的童年。

其实无论哪个时代的父母,本质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更好”。只不过,“更好”的定义,随时代而变。对于80、90后的父母来说,“更好”往往指向“成绩好”“有出息”;而到了他们自己当父母,“更好”更多指向“更快乐”“更自由”。表述虽不同,出发点却一致:都希望孩子过上自己心目中更好的生活。

然而,尽管80、90后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更人性、更进步,现实中却常常感到:教育孩子比父辈更累,效果也未必更好。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如今孩子叛逆的年龄越来越提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比例也在逐年升高。

为什么给了更多自由,孩子却似乎更不自由?为什么追求快乐,却不见得更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今天,我只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同一时空下激烈拉扯,造成了价值观的撕裂。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集体、和谐与中庸。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化内核是利他的、集体的。而今天我们身处的市场经济社会,本质却是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其核心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这里,利己与逐利是被鼓励的,至少是被认可的。

80、90后这一代,从小在传统家庭文化中成长,进入职场却必须迅速切换为“理性人”模式。这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构。于是,“集体—自我”“利他—利己”“中庸—极致”这些完全对立的价值观,同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每一种在特定情境下都是“对的”,换个环境却又变成“错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他们担心被教得“乖巧懂事”的孩子,走出家门会吃亏;可太有主见、太自我的孩子,又让父母感到难以管教。于是,一种既希望孩子在家听话、又希望他在外强势的矛盾标准,悄然形成。可孩子还小,他们无法理解父母这种摇摆不定的评价体系。当父母自己也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能无奈地斥责一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或是回到老路:“我都是为你好。”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洽的、稳定的价值观体系。

当孩子因帮助别人而自己受损,父母不该责备,而应肯定:“你做得对,妈妈/爸爸支持你。”

当孩子表现出自我主张,父母应给予适度的自主空间,而不是以“你还小”为借口,掩盖教育的惰性。

和许多父母一样,我深知养育孩子并非易事,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但正是在对教育的反思与实践中,我们自己也获得了珍贵的成长。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而冲突的时代,作为父母,首先要理清自己的三观,再清晰、稳定地传递给孩子,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断践行与验证。

我相信,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矛盾交织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安定,走向更健康、更长远的未来。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育儿   困局   伤人   吃亏   懂事   任性   父母   孩子   价值观   自由   文化   立命   集体   中庸   方式   亚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