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方要不打中美战争,就学历史上宋朝,和美国签澶渊之盟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2023年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演讲中抛出一项惊人提议:中美若想避免战争,可效仿中国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通过经济让步换取长期和平。

此言一出,现场中方学者面色凝重,台下窃窃私语。艾利森随后补充道:“两国应明确合作领域,管控核风险,并在竞争中寻求共存。”

这一观点迅速引发国际舆论震荡。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明洲在会后接受采访时直言:“将澶渊之盟与中美关系类比,是对历史的误读,更是对中国的侮辱。”

公元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北宋军队在宰相寇准力主下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击退辽军,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

然而,宋真宗却在军事优势下选择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约定宋朝每年向辽国输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并互称“兄弟之国”。

尽管该盟约为宋辽带来近120年的和平,并促进边境贸易繁荣,但其本质被中国史学界视为“以金钱赎买和平”的屈辱妥协。更深远的影响是,北宋因长期“重文抑武”政策导致军备松弛,最终在女真族崛起后亡国。

艾利森在演讲中仅强调“百年和平”的成果,却未提及北宋衰亡的教训,引发中方学者强烈质疑。

艾利森的提议背后,是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的缩影,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并实施芯片禁令、制裁华为等科技企业。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将关税提高至145%,中国则以稀土出口管制、扩大东盟贸易等反制措施回应。

与宋辽单纯的地缘争夺不同,中美矛盾涵盖科技霸权、意识形态、全球治理等多维度。例如,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构贸易网络,2024年对东盟进出口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军事层面,中国福建舰航母服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均显示其防御能力已非北宋可比。

艾利森提议的“现代版澶渊之盟”,要求中国以经济让步换取美国停止遏制,但未明确“让步”的具体范畴。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指出:“美国希望中国扮演‘北宋’角色,每年支付‘岁币’,同时要求东亚撤军、停止台海行动,这无异于让中国放弃核心利益。”

美国的单边主义不仅激化中美矛盾,亦导致传统盟友动摇。2025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中方协调中欧峰会,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公开呼吁“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报告指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盟友开始寻求“去风险”,例如在数字技术领域减少对美依赖。

同时,中国通过沙伊和解、金砖扩员等外交行动,逐步瓦解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从30%提升至40%,预计2030年达50%,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正以实力而非妥协争取话语权。

中国国务院2025年4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立场》白皮书明确表态:“中美合作应基于平等尊重,而非一方强加于另一方。”外交部发言人亦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红线,绝无妥协空间。

“澶渊之盟的教训在于,妥协换来的和平终将因实力失衡而崩溃。今日中国不会重蹈覆辙。” 当前,中国对美博弈的策略已从防御转向“不对称反击”,例如以稀土管制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同时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削弱美元霸权影响。

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提议,折射出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但将21世纪的全球博弈简化为“澶渊模式”,既忽视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也低估了多极化世界的复杂性。

若真有一份‘现代澶渊之盟’,签字桌前的主角恐将易位——美国需学会以平等姿态,而非帝国思维,面对这个不再顺从的东方大国。

历史的剧本仍在书写,但主角已不再是千年前的宋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澶渊   中美   真宗   美国   中方   东盟   历史   宋朝   北宋   中国   和平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