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杀出原生家庭的人,都是狠人

作者:吴钩随笔


有些人,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他们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困在原生家庭。

但总有人能从那片阴影里,一寸寸爬出来。
他们不是天生幸运,而是够狠。

狠在直面伤疤。
狠在不再重复父母的命运。
狠在有勇气,亲手重塑自己的人生。


一|原生家庭的伤,往往无声却最深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影响,像一场看不见的风暴——
你以为早已过去,实际上仍在暗处翻腾。

演员王琳在综艺里提到自己童年的故事:
弟弟睡卧室,她睡客厅的沙发,一睡十几年。
那张沙发,硬得能硌痛骨头,也硌碎了她的自尊。
父母直呼她“王琳”,却亲昵地叫弟弟“华华”。
她想发火,却被教导“你要懂事”。

有时候,最残忍的不是打骂,而是冷漠。
那种“你不值得被爱的暗示”,
会让一个孩子,从此在人群里永远怀疑自己。

而影后咏梅的童年,则是另一种“被忽视”。
她的父亲给儿子取名“建峰”,
给两个女儿随口取了“咏梅”“咏荷”。
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
“要是你是个男孩就好了。”

原生家庭的伤,从不一定轰烈。
它可能是饭桌上的一句轻蔑,
是父母眼神里的一次无视,
是被比较、被贬低、被期待成另一个人。


二|“狠人”的狠,是敢于和过去对抗

能杀出原生家庭的人,
首先要狠得下心,去直面伤口

王琳四十岁后开始心理咨询。
第一次在咨询室里说出“我恨他们”,她哭了整整一小时。
那一刻,她终于撕开了“我没事”的伪装。
心理学家说:承认痛苦,本身就是疗愈的开始。

咏梅的觉醒来自三十岁那年。
她开始读心理学,读《母爱的羁绊》。
“边哭边撕开伤口,但哭完我就明白:
原来我不是坏小孩,只是被错误对待了。”

这份狠,不是复仇,而是自救。
是终于允许自己,看见那个受伤的孩子,
然后,慢慢地抱住他。


三|真正的狠,是切断代际的锁链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强迫性重复”:
人会在亲密关系中,重复童年的创伤模式。

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常常去讨好;
被贬低的孩子,长大后常常去取悦;
被支配的孩子,长大后又去支配别人。

王琳早年的恋爱,总在寻找“父母的认可感”。
直到她觉察到自己陷入循环,
才学会和父母设立边界:
不争对错,不求理解,减少无效沟通。

她开始每天记录三件“小成就”,
用“自我肯定”一点点替代“他人认同”。

真正的狠人,不是逃离父母,
而是能终结父母的阴影

因为你治愈自己的一刻,也是在拯救下一代。
她为儿子定下“三不依赖”原则——
不情绪依赖、不物质依赖、不心理依赖。
她要做那个给孩子伞的人,
而不是继续让孩子,在雨里长大。


四|重建自我:从讨好型到自我型

卡伦·霍妮说:“讨好型人格的根,是害怕被抛弃。”
很多“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不敢拒绝的大人。

王琳也是。她年轻时拍戏,
被人指点一句“你不行”,就能自责好几天。
后来,她决定从生活的泥沼里“再造自己”。

19岁,她远赴俄罗斯留学,语言不通、身无分文。
靠翻译打零工,靠借宿朋友的沙发度日。
靠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一点点熬出头。
多年后,她以一场“雪姨拍门”成名,
从此没人敢小看她。

她说:“我不是被幸运眷顾的人,我是被苦难雕刻出来的人。”

经济独立,是她的第一场胜利;
精神断奶,是她的第二次重生。

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原生家庭,
而是终于能在心底,和他们划清界限。

精神断奶,不是仇恨,而是止血。
从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归你所有。


五|疗愈:不是原谅他们,而是放过自己

有人问,能不能原谅原生家庭?

王琳说:“我尽责任,但不再强求情感。”
她照顾患阿尔兹海默的母亲,尽到赡养,却不再强迫自己“和解”。
她明白:
和解,不是拥抱,而是止痛。

咏梅选择另一种疗愈。
她用瑜伽、冥想、阅读,慢慢松开身体和心。
“我终于明白,重男轻女不是我母亲的错,
那是时代的错。”

她不再和过去较劲,
而是拥抱那个在厕所门外,听到母亲哭声的小女孩。

疗愈,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原谅,
而是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放下。
是你终于不再问“为什么”,
而只是轻声说一句:“没关系了。”


六|写在最后:狠的尽头,是温柔

能够杀出原生家庭的人,
都是狠人。

他们的狠,不是冷血,
而是清醒地对抗命运。

狠得下心,不再逃避;
狠得下心,不再重复;
狠得下心,把命运的舵,交还给自己。

王琳说过一句话:

“不和解,但不逃避责任,这就是忠于内心的选择。”

她把沙发上的硌疼、莫斯科的雪夜、离婚的泪水,
都变成了人生的燃料。

五十五岁的她,依然闪光。
不是被原谅后的温柔,而是自我接纳后的力量。


原生家庭是起点,不是牢笼。
你的过去不等于你的未来。
杀出原生家庭,不是背叛父母,
而是兑现自己。

愿每一个曾被家庭束缚的人,
都能有勇气成为自己的救赎者。

因为你不是命运的延续,
而是命运的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文   家庭   父母   命运   孩子   童年   自我   沙发   幸运   母亲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