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别看特朗普在台上喊得震天响,什么“让美国再次伟大”,什么“重振制造业”,这回遇上日本人,真是泼来一盆透心凉的冷水。《日本经济新闻》一句话点破现实:中国造船业年产能是美国的200倍——不是两倍,不是二十倍,是整整200倍!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关乎全球海洋霸权、产业链控制权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层角力。特朗普打算靠几纸政策就让美国造船业“复活”,但产业从来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干起来的。现实狠狠打脸的速度,比美国造一艘军舰还快。
你可能想不到,现在全球每两艘新船里,就有一艘来自中国。2024年,中国在全球船舶完工量占比超过55%,新接订单占74%,手持订单63%以上。打个比方,如果造船是一场马拉松,中国早就跑到终点,韩国还在中段喘气,美国呢?连起跑线都没站上。
数据摆在这儿,美国的年造船量连5艘都不到,而中国一年下水1700多艘。美国的市场份额,不到全球的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扎心的是成本。一艘3.3万吨集装箱船,中国造价5500万美元,美国却要3.33亿美元,贵六倍!谁还会去美国下单?这还不算美国缺乏完整产业链,零部件得靠进口,人工费高得离谱,造一艘船,等于烧一堆钱。
别以为这只是民用船的问题,军舰上也是同样的剧本。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达395艘,每年新增万吨级舰船十几艘,“052D”和“055”已经成批量投产,而美国舰队总数连300艘都保不住,航母不是在维修,就是在排队等修。所谓“海上霸主”,现在连舰队轮换都发愁。
曾几何时,美国可是全球造船老大。二战期间,美国造了155艘航母,创造140万个就业岗位,几乎是“损一补二”的节奏。可那是八十年前的事了,如今的美国造船业,除了历史,再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战绩”。
问题出在哪?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把自己“保护”得太好了。《琼斯法案》本来是为了保护本土航运业,但结果却让美国的船厂只靠国内订单吃饭,完全脱离国际竞争,技术更新慢得像老爷车。再加上金融化浪潮席卷,资本全跑去做金融、搞房地产,谁还愿意干吃苦耐劳的造船?
制造业“空心化”直接让美国失去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钢材、发动机要进口,甚至连军舰用的关键材料也要从中国买。更糟的是,年轻人根本看不上造船这行,劳动力萎缩到只有巅峰期的十分之一,技术工人成了“濒危物种”。
而中国呢?从仿苏起步,到引进技术,再到自主创新,造船这条路走了整整七十多年。现在中国不仅能造最先进的LNG船,还能干豪华邮轮、智能船舶,连建造周期都被AI压缩了一半。
军民融合更是中国的杀手锏。军舰和商船在同一体系协作,既能快速量产,又能推动技术升级。再加上海运量稳得一批,占全球40%,订单永远不断,船厂根本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面对这么大的差距,特朗普也不是坐以待毙。他甩出了“三板斧”:设立国家造船办公室、对中国船只收重税、强制美国货运用美船。这一套操作,看起来气势汹汹,实则问题一堆。
首先,他设想2032年让15%的进出口货用美船运输。问题是现在连2%都不到,8年时间想翻七倍,简直是痴人说梦。更别说美国根本没那么多船、没那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多钱。
再看第二招,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入港费,最高150万美元一次。听起来像是打击对手,实则是给自己消费者挖坑。航运成本一涨,美国人买的每样进口商品都要加价。按美智库估算,美国家庭每年可能多掏300亿美元。
连世界航运理事会都看不下去了,发出警告:这种政策只会扰乱全球供应链,结果是船不来了,货也贵了,美国制造业反而更艰难。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造船业基础已经塌了,不是靠政策就能扶起来的。造船不是建网站,不是说干就干。你得有人、有厂、有链条、有技术,这些东西,美国现在一样都缺。
说到底,造船业的竞争,不只是经济账,更是战略账。谁能造更多、造得快、造得好,谁就能掌控海洋,谁就有能力在全球投送兵力,保卫航线,控制资源通道。
现在的美国海军,正处在一个“兵不够、舰不全、修不起”的阶段。连《华尔街日报》都承认,美军舰队的老化速度远远快过更新速度。而中国的舰艇,像是“下饺子”一样地造,已经从“近海防御”向“远洋部署”升级。
更关键的是,经济安全跟海运安全绑定的越来越紧。美国80%的外贸靠海运,但只有2%用自家船运,这种战略空心化非常危险。一旦海运出问题,国家经济就跟着瘫痪。
中国早就看清这点,把造船业当成国家战略。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几十年去干,干成了。现在,中国不仅能保自己用,还能为全球造船,掌控话语权。美国当然想反击,拉上日韩搞“2040超级联盟”。但日韩的产能加起来也比不过中国一半,自己还在被中国挤压。你说,这靠得住吗?
中国造船业今天的地位,不是靠补贴砸出来的,是靠一代代人啃硬骨头拼出来的。几十年产业链的积累、技术的突破、生态的构建,才有了今天的“200倍差距”。
美国的造船梦,不是做梦做出来的,也不是靠罚谁、堵谁能实现的。如果不正视自身的问题,不脚踏实地重建产业链,不重拾制造业的尊严,那再多的口号,也只会被现实当众打脸。
在全球化的今天,遏制对手,不等于成就自己。合作与分工,才是产业的方向。否则,只会让“让美国再次伟大”变成一次又一次的空喊——而真正伟大的,早已悄悄换人了。
参考资料
台海网 特朗普还没出手,日媒“泼了一盆冷水”
张燕.特朗普“造船梦”恐遇冷[J].中国经济周刊,2025,(06):82-83.
保护主义只能加剧美国造船业“生锈”[N].环球时报,2025-03-26(014)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